sis
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SIS)是一种在竞争导向的信息管理战略指导下的信息系统,它是基于EDPS、MIS、DSS和OAS等系统之上发展而来。SIS旨在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改变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或是改变公司内部的运作方式,以帮助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在某些企业的成功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探索如何从战略层面应用信息技术,于是战略信息系统(SIS)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1988年,查尔斯·惠兹曼(Charles Wiseman)提出了一个代表性定义:"一个成功的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Laudon和Laudon则更具体地定义为:"战略信息系统是通过生成新产品和服务,改变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或者通过改变公司内部的运作方式,以使公司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1992年,Liang和Tang提出了战略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特点:
- 系统连接多个实体,能给这些实体带来直接效益,并促进竞争。
- 系统能带来明显的效益,这种效益不一定具有战略性。
- 系统能影响企业间的竞争,可能会给行业以及产业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特征
通过对战略信息系统的多种定义及其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支持公司的经营战略。战略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它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减轻人力负担、辅助决策等简单的应用模式,而是将信息技术与公司的经营战略相结合,直接辅助战略的实现,或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新方案。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城市银行(CITIBANK)建立了包含800多台自动提款机(ATM)的网络系统,提高了客户的便利度,同时减少了分支机构和出纳员的数量,降低了业务成本,这一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的经营战略。
2. 大幅改变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或削弱竞争对手的优势。战略信息系统的实施,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及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常会引起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人员的精简及组织机构的重组,同时也会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与决策手段产生深刻变革。这些变革能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库存,改善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 给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服务、企业经营过程、企业的组织管理以及行业结构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当行业中某企业建立并成功应用某种信息系统后,其示范效应会影响整个行业,改变行业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过程和行业结构。例如,美国航空公司的自动订票系统、美国城市银行的自动提款机、联邦快递公司的包裹投递及跟踪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因其成功应用而对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动力来源
竞争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除了传统的质量、价格、服务等竞争要素外,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时间敏感性。创新能力涵盖产品设计和工艺创新,以及观念更新、组织重构和业务重组等方面的综合创新。时间敏感性体现在产品生产周期短、上市速度快、交付及时等方面。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企业的竞争战略已经从60年代的扩大生产规模、70年代的降低成本、80年代的质量改进,演变为90年代以来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为核心的竞争战略。在这个背景下,虚拟企业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敏捷性和多种组织柔性的分布式网络化企业形式,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关键。虚拟企业通过信息集成和管理,实现了资源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这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战略信息系统(SIS)正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虚拟信息系统",其功能和结构可根据企业竞争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满足现代企业快速反应的竞争决策需求。
技术驱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面向对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Intranet技术的进步,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特点使其能够满足敏捷性管理的各种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迅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竞争实力。数据仓库技术将企业内的分散数据整合为面向决策的数据仓库,使管理者能够在海量历史数据和汇总数据中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支持高层决策分析,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Intranet技术利用互联网的Web模型构建企业内部网络,形成了三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为企业SIS提供了基础架构。Intranet技术的成本低、易于开发和使用,通过它,企业能够将原本孤立的信息结构转变为有机统一的网络体系,从而实现更加便捷的信息发布与交换,以及更快捷的协同作业。此外,Intranet技术还允许外部访问企业的主干数据库,便于及时获取企业信息。因此,借助Intranet技术,企业能够轻松构建能够快速响应竞争环境的SIS,增强竞争实力。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建设和数字信息环境的普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呈现出多样性,它们可能是合作伙伴、客户关系,也可能是市场对头或竞争关系。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全球化实时运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战略协同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参与竞争。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有机会进入以往难以进入的国际市场和贸易环节,凭借质量、价格和服务优势与大型企业竞争。全球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公平,为企业提供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企业需要适时调整经营管理战略,注重敏捷性,并改革组织结构和市场经营模式,以适应竞争环境。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制定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战略,重新定位与客户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并相应改变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方式,建立更加灵活且能够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信息系统——SIS。这是企业在全球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
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剧变,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这种变革为企业SIS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ERP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为企业提供整体经营管理解决方案。它最初源自物料需求规划(MRP),后来发展为制造资源规划(MRPII),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即时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理念,扩展了企业信息管理的范围,提出了新的企业管理结构,即将企业的生产流程视为一个紧密相连的供应链,涵盖了供应商、生产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多个环节。ERP是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管理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并通过这些环节的紧密协作与平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企业、多地域跨国经营合作。CIMS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或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的简称,它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生产管理层和经营决策层,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的各个功能子系统合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一致性、共享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的智能化,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CIMS概念的核心内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系统观点和信息观点,强调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要统一考虑;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本质上是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过程,这一观点为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SIS奠定了认知基础。CIMS通过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支持了技术的集成,进而实现物质、人员、资金、组织和经营管理的集成,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整体优化运行,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CIMS构成了企业SIS的内核。
参考资料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bing.2024-09-14
战略信息系统杂志 SCIE SSCI.速发表.2024-09-14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dictall.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