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为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类由新生的血管畸形组成的良性肿瘤,一般分为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等。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女性多见,新生儿发生率为0.1%~2.0%。鲜红斑痣是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的较扁平、光滑、略隆起的斑块,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鲜红斑痣主要依靠光动力疗法治疗,同时也需配合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鲜红斑痣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影响外貌美观。经过光动力学治疗,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病因
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家族史,以及出现即存在的面、颈部红色或蓝色斑片,并随年龄不断增长等临床表现,一般可做出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要与早期的婴儿血管瘤、新生儿斑痣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婴儿血管瘤
本病早期的皮损表现为充血性,擦伤样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在生后3个月内瘤体可迅速增长,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形成草莓样斑块或肿瘤,少数患者皮损可达体表面积的80%,之后增殖可变缓,瘤体最终在数年后逐渐消退。瘤体自然消退后可能会遗留皮肤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症和皮肤松弛症等。
2、新生儿斑痣
又名单纯痣、三文鱼斑、中线毛细血管扩张痣等,常累及额中部、鼻、上唇、枕部头皮或眼睑。常为淡粉色或橙红色斑,比鲜红斑痣的颜色要淡,压之褪色。多数情况下,皮损到1~2岁逐渐变浅或消失,但有时枕部或腰部的皮损可能终身不退。
治疗
治疗原则
鲜红斑痣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发展,甚至形成结节,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积极早期治疗,可以减少治疗次数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光动力疗法、药物联合激光、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
1、雷帕霉素
临床研究表明外用雷帕霉素联合激光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2、咪喹莫特乳膏
激光治疗后局部外用5%的咪莫特乳膏,可使皮损颜色变淡。
手术治疗
对于四肢、躯干部面积较小的损害,可以在咨询医生后进行手术切除,必要时可考虑植皮。
物理治疗
1、激光治疗
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首选方法,治疗的同时还可保护正常的皮肤结构。治疗效果通常受开始治疗年龄、皮损部位、范围、颜色、血管情况、选择的激光参数、治疗次数、间隔时间等因素影响。常用的激光包括脉冲染料激光、掺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激光)、强脉冲激光等。
2、光动力疗法(PDT)
是治疗鲜红斑痣的新技术。通过静脉注射化学光敏剂,可以增加皮损区域对光照的敏感度,经过适量的照射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的光热和光化学反应,从而使血管壁遭到破坏,以达到治疗效果。光动力疗法具有照射和皮损消退均匀,治疗次数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尤其对大面积、病灶集中的鲜红斑痣有明显的优势。但因广泛使用光敏剂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能需要避光数天至数周。
3、联合治疗
各种激光或光动力治疗联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
危害
鲜红斑痣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影响外貌美观。
预后
一般预后
鲜红斑痣如果能在早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使皮损得到80%~90%的改善,一般预后良好。
危害性
本病的皮损常位于面部等暴露部位,若不治疗损害还可能会持续发展,对患者的外貌、社交等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自愈性
部分患者的皮损可能会随时间逐渐消退。
治愈性
本病如果在早期进行规范、合理的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的治疗效果,皮损可得到改善。
预防
鲜红斑痣具体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参考资料
鲜红斑痣.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