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荣
邵荣(生卒年不详,卒于1362年),元朝末年红巾军将领,又称邵六元帅。他于1352年从郭兴起兵于濠州,后从朱元璋渡长江,建立了以应天(今南京)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邵荣在朱元璋的军队中地位显赫,曾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然而,1362年,邵荣因阴谋发动政变推翻朱元璋而被杀。
人物生平
至正十六(1356)年,朱元璋接受了韩林儿的册封,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九年(1358)五月,小明王又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丞相,而平章一职则由邵荣接替。有的史书上也指出,邵荣在之前就已是平章了,即朱、邵二人一度是平级。
邵荣功勋显赫,《明史·常遇春》传中说“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但邵荣此人也颇有野心,他不甘心于位居朱元璋之下。
1362年,当他平定处州之乱回到应天后,于是阴谋与另一将领赵继祖发动政变推翻朱元璋。结果消息走漏,反被朱元璋擒获,最终邵荣等人被杀。
后世影响
邵荣之子邵佐,因父亲一事牵连,被充军到安康。洪武二年(1369),燕乾奉调安康,遇到邵佐,就用自己的长子燕祥替换邵佐充军,把邵佐抚为养子。洪武年间,沐春沐英上奏朝廷,请求免去邵氏兄弟一族之罪。洪武十四年(1381),邵佐在水西赤水卫与元军作战时战亡。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燕乾去世,朝廷封其为毕节市城隍,封邵佐为城隍左判官。邵荣公死后,其中三个儿子,一路向北,行至淮阳区县城北二十里之地,今城关回族镇张小庙,穷困潦倒,幸得张姓宗族救助,为报恩情,留下一子改姓张,余下继续北行,张小庙邵氏传至今天之邵张氏。
家庭成员
长子:邵嗣,“邵张一家”的来祖。
幼子:邵佐。
人物评价
邵荣是元末红巾军的著名将领,他最初跟随郭子兴起兵,后在郭子兴去世后继续辅佐朱元璋,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包括渡江战役,并在建立以应天(今南京)为中心的根据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朱元璋接受小明王册封后,邵荣曾担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地位显赫。
根据史料记载,邵荣在军中的地位一度仅次于朱元璋,他作战勇猛,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明史》中提到,朱元璋所任将帅中最著者,包括邵荣、徐达与常遇春。然而,邵荣并不甘心居于朱元璋之下,他的野心和对朱元璋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1362年,邵荣与另一将领赵继祖合谋发动政变,试图推翻朱元璋。但政变计划泄露,邵荣被捕并被处死。这一事件反映了朱元璋在巩固权力过程中的果断和残酷,也显示了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激烈。
邵荣的死对朱元璋集团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消除了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为朱元璋后续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邵荣的子孙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有记载,他的儿子邵佐因父亲的事情被牵连,但后来得到了燕乾的帮助,并在洪武年间的战争中牺牲。
综上所述,邵荣是一位有才能的将领,但他的野心和对朱元璋的不满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死亡。他的生平和结局是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明朝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反映了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邵荣谋反案,朱元璋掌握绝对军权的最后一块拼图.搜狐网.2024-09-03
元末红巾军名将邵荣被忽视.星岛环球网.2024-09-03
『邵张一家』的历史渊源.周口党建网.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