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骚

杨骚

杨骚(1900年1月19日—1957年1月15日),原名杨古锡,字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

1918年,杨骚留学日本,1924年创作诗剧《心曲》,后来辍学回国。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诗歌会,任福建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加入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1934年,他创作了长篇叙事诗《乡曲》。1937年,杨骚应郁达夫之邀到福建省政府编译室工作,并在“七七”事变后组织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他还在《小民报》发表抗日救亡文章。1939年,他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抗日前线访问,被誉为"抗战诗星"。1941年,杨骚应陈嘉庚之邀,赴新加坡担任刊物《民潮》主编,宣传抗日。后到印度尼西亚,任雅加达生活报》总编辑兼副社长,1952年回到中国,任中国作协广州分会副主席。1957年1月15日杨骚患脑血栓病逝于广州,享年57岁。

杨骚早期的诗歌以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风格为主,关注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然而,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化,他的诗歌开始向叙事写实的长诗风格转变,以现实主义戏剧为主,更加着力表现底层社会现实,贴近人民大众,抒写时代发展现状以表现现实斗争的本质与趋向。他的诗和诗剧有《受难者的短曲》《乡曲》《春的感伤》《心曲》《迷雏》《记忆之都》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骚1900年1月19日出生于于福建省漳州市香港路一个面粉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困,杨骚未满周岁便过继给堂叔杨鸿盘作儿子。1905年,在养父杨鸿盘的私塾读书。1907年,杨骚进入漳州龙道师范附属小学读书。1913年,从龙道师范附小毕业。之后入福建省立第八中学读书,于1918年毕业。杨骚中学毕业后,前往日本东京留学。

写作经历

1924年10月,写出诗剧《心曲》。同年,辍学回国。1925年夏,赴新加坡道南小学任教,课余进行诗歌和戏剧创作。这时期的创作收入诗集《受难者的短曲》。1927年,回国与著名女作家白薇同居,在上海专事写作,结识鲁迅,为《北新》《奔流》《语丝》等杂志撰稿,先后出版诗集《心曲》《春的感伤》,诗剧《迷离》《他的天使》等。同年,杨骚到新加坡教书的第二年,创作了《流浪儿》,体现他多年颠沛流离的真实生活。

1929年1月,他回漳州稍住近1个月,又到上海市。同年,相继刊行诗剧《心曲》《他的天使》。1930年3月,他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组成左联诗歌组织普罗诗社。他先后翻译苏联文学名著《十月》《铁流》和美国小说《没钱的犹太人》,次年出版《世界革命妇女列传》。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反日大同盟举行示威游行,杨骚和楼适夷打着旗子走在前列。1932年9月,杨骚和穆木天任钧蒲风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诗歌会,出版抒情诗集《春的感伤》。任福建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加入重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1934年,创作长篇叙事诗《乡曲》。

1937年6月,杨骚应郁达夫之邀,到福建省政府编译室工作。“七七”事变后,他同郁达夫、楼适夷、许钦文等人组织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任常务理事。在《小民报》辟了《救亡周刊救亡文艺》副刊,发表抗日救亡文章。1928年,他离福建省转赴重庆市,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次年6月,参加文协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中条山太行山一带前线访问。回到重庆,出版诗集《半年》。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抗日前线访问,被誉为"抗战诗星"。皖南事变后,杨骚应陈嘉庚之邀,再赴新加坡,担任闽侨总会机关刊物《民潮》主编,宣传抗日。新加坡陷落后撤到苏门答腊岛。1950年,杨骚随抗日文化界撤退到印度尼西亚,任印尼雅加达生活报》编副刊《梦溪笔谈》,后任总编和副社长。

1952年,杨骚携眷返回中国,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广州分会任副主席,其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先后与冼东合写童话《苹果姑娘》和儿童独幕剧《弟弟的百宝箱》。1957年1月15日杨骚患脑血栓病逝于广州,时年57岁。

个人生活

杨骚的生父杨长生,生于1861年。母亲生有三子二女,杨骚为第三子。两个哥哥一个是煤炭工人,另外一个是细金工人。养父杨鸿盘,1877年生,私塾教师,养母谢缓官,特别喜爱杨骚,但对他管教甚严。养父母共有四子,杨骚为长子。祖父生于1843年,经商为生,拥有十几家棉纱店铺,生有八子二女,杨鸿盘为第三子。

1924年,白薇认识同在东京留学的诗人杨骚,两人并坠入爱河。几个月后杨骚没有说明原因就突然离开,白薇一病不起,但仍然坚持用书信维系着这段感情,后来白薇到杭州市找杨骚,杨骚却又一次离开了。直到1927年,两人在中国重逢,并在鲁迅的帮助下发表多篇作品。1930年,白薇与杨骚一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来二人的感情却再生变故,杨骚又移情别恋,在结婚大喜之日突然消失,这次的打击让白薇对婚姻和爱情产生了深深的绝望,她选择了将重心放在工作上。

1944年,杨骚与侨生女陈仁娘结婚,之后生了三个儿子。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杨骚诗歌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而不断拓展。早期的诗歌以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风格为主,关注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抒写个人内在情感,追求灵肉合一的现代爱情伦理。然而,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化,杨骚的诗歌开始向叙事写实的长诗风格转变,以现实主义戏剧为主,更加着力表现底层社会现实,贴近人民大众,抒写时代发展现状以表现现实斗争的本质与趋向。表现题材逐渐与民族抗战和人民解放的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在杨骚的诗歌创作中,他深刻揭示了时代的零余者和忏悔者的内心体验,表现出独特的生命感受。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尤其是感伤情绪,主要源于身体不好、经济窘迫和自尊心受伤等方面。1931年开始,杨骚投身抗战,诗歌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例如,《这是一首活的讽刺诗》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和不抵抗主义者的虚伪。在《福建三唱》中,诗人号召故乡青年杀死汉奸,同赴国难,消灭强悍的敌人,俨然一首激情澎湃的抗战之歌。总之,杨骚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个人心声与时代情感交相辉映的特点。同时在杨骚的诗歌创作中,鸟类意象是主导意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鸟类种类,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色彩。此外,杨骚还吸收了民间口头话语,并将其融入作品之中,使诗歌更加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化的要求。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诗歌需要向民众传达民族精神,因此,杨骚的诗歌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杨骚的戏剧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早期主要是浪漫主义剧作,以“爱情三部曲”(《心曲》《迷雏》《记忆之都》)首创了中国话剧史上大型系列诗剧作品,抒写个人内在情感,追求灵肉合一的现代爱情伦理。后期则以现实主义戏剧为主,更加着力表现底层社会现实,贴近人民大众,抒写时代发展现状以表现现实斗争的本质与趋向。

成就影响

杨骚先后出版了20余部著作,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其新诗创作。他自觉地实践中国诗歌会的理论主张,运用民间口语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对新诗努力向表现现实社会内容的领域拓展和向大众化方向的诗风转变上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后世纪念

2000年5月15日,中国现代爱国文学作家杨骚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福建省漳州市举行。座谈会上,来自福建、广东省两省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对杨骚的生平创作、文学地位进行了交流讨论,在杨骚的家乡华安县丰山镇举行了杨骚生平展室揭牌仪式,并举行了杨骚戏剧演出暨诗歌朗诵、杨骚创作讲座等活动。

2007年4月1日,闽南师范大学举办纪念杨骚逝世50周年诗歌戏剧演出。 

2010年4月10日,漳州师范学院在芙蓉四楼举行纪念杨骚诞辰110周年暨诗歌、戏剧晚会。

2015年3月29日,闽南师范大学举办了纪念杨骚诞辰115周年诗歌戏剧晚会。

2017年5月13日,闽南师范大学举办了纪念杨骚逝世60周年的专场演出。

2020年11月21日,闽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举办了纪念杨骚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诗会。

相关评价

杨骚具有典型的诗人气质,又兼具多方面的才能,除了诗歌创作,他还翻译、写政论,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战斗精神。——中新网

杨骚是一个具有爱国心、有正义感的诗人。——诗人杨西北

参考资料

杨骚 (1900.1.19—1957.1.15).中国作家网.2024-03-07

纪念杨骚诞辰120周年 诗会传递出爱国恋乡情怀.百家号.2024-03-07

老街巷走出个现代诗人.海峡都市报.2024-03-19

杨骚.上海图书馆.2024-03-07

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2024-03-07

Forbidden.中国作家网.2024-03-07

【意大利侨网】漳州古城隐藏的一颗“明珠”——杨骚故居(3).中新网福建.2024-03-31

杨骚回漳州.微信公众平台.2024-03-31

儿子对父亲的发现与致敬.光明网.2024-03-31

【意大利侨网】漳州古城隐藏的一颗“明珠”——杨骚故居.中新网福建.2024-03-19

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2024-03-19

文化教育.新浪教育频道.2024-03-31

诗歌抒家乡情戏剧扬爱国志.平和网.2024-03-31

纪念杨骚诞辰110周年暨诗歌、戏剧晚会隆重举行.闽南师范大学.2024-03-31

闽南师大追忆“抗战诗星”杨骚 传颂爱国情怀.闽南网.2024-03-31

海峡之声、福建新闻网等:纪念杨骚逝世60周年专场演出在福建漳州举行.闽南师范大学.2024-03-07

【意大利侨网】漳州古城隐藏的一颗“明珠”——杨骚故居.中新网福建.2024-04-08

漳州纪念爱国文学家杨骚诞辰115周年.人民网.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