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街道
留园街道,隶属于苏州市姑苏区,位于苏州市城西北。辖区范围东起广济路、西至大运河,南起上塘河,北至北环路,面积5.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万余人、2.1万余户,外来暂住人口1.5万余人。姑苏区西北部,东起山塘河、西至大运河,南起上塘河、北至北环路,辖区面积5.92平方公里,下辖留园社区、西园社区、湖田社区、仁安社区、玻纤路社区、虎丘路社区、新庄社区、硕房庄社区、观景社区、来运社区、嘉业阳光城社区11个社区居委会,2个行政村,街道辖区常住人口7.8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3.9万余人。
基本情况
街道辖区内有各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近百家,有闻名遐尔的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园林,江南著名佛教寺庙——西园寺等,是苏州市主要旅游景区之一;有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特色院校;有苏州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园外楼饭店等知名企业。
园街道是金阊区政府派出机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吁治理、街道经济发展、社区管理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劳动就业、民政优抚、城市建设、安全生产及文化科普司法兵役等各种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工作。
资源优势
留园街道成立于1951年,几经变迁,街道办公地址现为西园路571号。街道辖区内有各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近百家。有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园林,江南著名佛教寺庙——西园寺等,是苏州市主要旅游景区之一;尤其是留园,名震中外,现有面积30余亩,集住宅、聂氏宗祠、家庵、庭院于一体,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之一,代表了清代风格。留园的建筑综合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市的颐和园、承德市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共誉为全国四大名园。还有特色院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学校和苏州园林技校等;有苏州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园外楼饭店等知名企业。苏州市区域结构的变化,城区退二进三,留园街道辖内原有的工矿企业纷纷外迁。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街道依照职能,以人为本,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宗旨,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提升辖区软实力,为市民生活和社会各界投资、旅游、定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017年3月24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已同意姑苏区街道行政区划的调整,同意撤销留园街道、虎丘街道,以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虎丘街道。新设立的虎丘街道,管理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12.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472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虎丘路388号
社会管理
探索建立“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注重把创新完善“区镇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强化片区规划理念,坚持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鼓励规模大、标准高、功能优、特色明、实力强的各类产业园区和所在镇探索建立“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赋予其更多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增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区镇合一”管理机构设立党工委和管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确相应的行政管理职级,主要领导由各市、区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加快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新市镇”理念,积极推进昆山张浦、吴江盛泽、常熟梅李、张家港市凤凰、太仓沙溪等国家和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吴中木渎、相城渭塘作为市级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国家级重点中心镇、历史文化名镇进行试点,推动一批经济发达镇逐步发展成为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市。试点镇赋予其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调整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探索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运行机制灵活的新型基层政府管理架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社会事业
着力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注重选拔熟悉基层工作、热心社区服务、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培训,强化资格认证和管理评估制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按人口(社区户籍人口和外来登记人口之和)1.5‰配备。专职人员一部分从各市(区)、乡镇(街道)调剂,一部分可从社会公开招聘。按照200~300户的规模设居民小组长,每30~50户设楼(道)长,居民小组长和楼(道)长按有关程序产生。
强化社区经费保障,建立以财政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社区工作经费按不低于20元/人·年(社区总人口)的标准核拨。调整提高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专职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从2011年起年人均报酬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实施细则另行制定。上述经费市(县)、区承担30%~50%,镇、村承担50%~70%,苏州市、沧浪、金阊区所需经费由市、区按现行财政体制分担,对困难镇、村和社区,由市(县)、区协调帮助解决。提高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对兼职委员、居民小组长和楼(道)长每月给予适当经济补贴。
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出发,积极支持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发展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适应市场化进程的行业性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支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专业性经济组织。
建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逐步将决策咨询、标准制定、行业统计、行业规范、资格认证等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社区事务性、公益服务性等工作,转移或委托给相关社会组织承接。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原则,在加强管理中搞好服务,在搞好服务中加强管理,加强政策扶持和分类指导,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步形成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自治的运行机制,提高诚信度、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等级社会组织达30%以上,各市(区)都要有4A以上级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