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廖强

廖强

廖强,中国国籍,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动力学院院长、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重庆市高校"微生物能源高效转化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廖强教授的研究方向涵盖了传热传质强化、多相流动与热质传递、相变换热及界面现象、微生物能源转化、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电子元件散热、微尺度传输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方向不仅体现了他在能源与环境生物技术中关键热物理问题、新能源技术及新能源动力装置系统、界面现象和微尺度传输机理及特性、生物质能利用、现代强化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等领域的深厚造诣,也展示了他在这些领域的广泛研究兴趣和持续的科研活力。

廖强教授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重点合作项目3项、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收录300余篇,SCI他引2200余次,主(参)著国际学术专著3部,获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50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人物经历

1985年华中科技大学动力工程系气体动力机械专业本科毕业。

1985年至1987年在重庆国营西南车辆工厂三十五车间技术组工作。

1987年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直攻博士学位研究生。

1993年获重庆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程热物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教学。

1997年至1999年和2001年至2002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燃料电池及传输现象实验室访问研究。 2009年美国田纳西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主要成就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5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子项目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荣获重庆市2002年度自然科学二等奖,获200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入选20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2004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21年10月,被表彰为重庆市第六届先进工作者。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索引300余篇,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包括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Science Bulletin》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被SCI收录论文引用2200余次。参著学术专著3部,获美国专利1项和中国专利奖50项。

科研成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多相反应流传递与转化调控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含尘废气废热回收技术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太阳能水热水解及生化转化耦合制取微藻生物燃料基础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相光生化转化过程中的界面行为及能质传递强化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微生物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多尺度热物理问题研究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光生物制氢中光生化转化和传输机理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级有序结构柔性颗粒固定床内含湿混合气体热质传递及吸脱附特性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光弥散载体的光生物膜制氢系统的传递及产氢特性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生物制氢超声强化研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光生化反应的双重弥散结构多孔介质内多元多相流体流动与传输特性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梯度表面能材料上凝结液滴快速运动机理与凝结换热强化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填料床内多元多相生化反应体系传输过程的多相混合模型

研究方向

1. 传热传质强化

2. 多相流动与热质传递

3. 相变换热及界面现象

4. 微生物能源转化

5. 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6. 电子元件散热

7. 微尺度传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