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墓
方孝孺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东北山麓,为东南西北朝向,明万历年间方孝孺平反后,汤显祖重新为其修墓、建祠。方孝孺的墓葬终于得以保存,清李鸿章在两江总督任上又重修,民国期间再此重建,虽历代均有修,但均遭焚毁。
方孝孺墓墓园神道,两侧设十二块书画碑,二十六方历代褒奖方孝孺的题字碑,一直延伸到墓冢南侧。
地理位置
方孝孺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江南第二泉后山。
历史沿革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翊钧下诏褒录朱允炆时期的诸多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位列首位的是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史载朱棣入京师时,徐辉祖守在徐达祠堂之中不予迎接,最终被幽禁致死),其次便是方孝孺。至此,方孝孺终于沉冤得雪。
方孝孺平反后,当时在留都南京为官的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聚宝山木末亭下方找到方孝孺的墓葬,重新为其修墓、建祠。方孝孺的墓葬终于得以保存,不至于被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方孝孺墓从明万历年间汤显祖为其修墓建祠开始,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明代方正学(孝孺)墓碑,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两江总督李鸿章所立,碑右首书“同治五年八月重修”,左首书“署两江总督李鸿章敬题”,碑中刻“明方正学先生之墓”。另一通碑志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时任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在方孝孺墓前建立了石牌坊,重立了一块碑。抗日战争期间遭受战火浩劫,墓碑倒卧在地。十年动乱再度遭遇破四旧的破坏,除了两块破旧的石碑幸存外,牌坊、聂氏宗祠等都荡然无存。
1999年,雨花台风景区重修方孝孺墓。现墓区由牌坊、神道、方孝孺铜胸像、24块碑刻组成。方孝孺铜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所塑,碑刻系历代文人墨客和政要名流对方氏的赞誉之辞,均由当代知名书画家所书。墓前平台、墓碑、墓丘及墓后护壁组成轴线对称式布局,依山就势,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
石牌坊高5.05米,神道连接牌坊和墓碑,墓碑高4.2米,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手书“明方正学先生之墓”镌刻镏金。墓丘建在原土冢上,下部为直径4.6米的圆柱体,上部为2.1米的半球体,总高达4.5米。墓区全部由青石筑就。环境幽静,树高林密,古柏参天,自成一景。
建筑布局
墓园最北侧为墓园牌坊,上刻对联“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埋血地接孝陵”,横批“天地正气”,为国民政府时期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牌坊南侧为墓园神道,两侧设12块书画碑,依次雕刻“明代大儒”、“文学博士”等生平经历,直到“魂归雨花”。神道南侧为墓冢,墓冢下部呈圆形,上部为半球形的顶,墓前立有“明方正学先生之墓”神道碑。
墓冢东侧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重修方孝孺墓时所立的记事碑,以及同治五年重修墓园时,两江总督李鸿章所题的“明方正学先生之墓”墓碑。墓冢西侧立着26方历代褒奖方孝孺的题字碑,一直延伸到墓冢南侧。方孝孺墓目前已经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方孝孺(公元1357——公元1402)精通文史,学识渊博。朱元璋皇太孙朱允炆的老师,建文帝时任文学博士,修撰《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籍。
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继位称建文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举兵南下,攻陷京师,建文帝仓皇出奔,朱棣自立为帝,并欲借方孝孺的威望平天下非议,令其拟即位诏书。方孝孺不从,受车裂之刑,被灭十族,遭难者达873人。
参考资料
玄妙观无字碑背后的故事.今日头条.2023-12-25
鲁迅缘何称方孝孺“台州式的硬气”?.今日头条.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