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s
国际GP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是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为支持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于1993年组建的一个国际协作组织,1994年1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1992年6月至9月的全球GPS会战等试验为IGS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后,随着GLONASS等其他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成及投入工作,国际GPS服务也扩大了工作范围,并改称为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但仍缩写为IGS。
主要功能
提供各跟踪站的GNSS观测资料和IGS的各种产品,为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服务;广泛支持各国政府和各单位组织的相关活动;研究制定必要的标准和细则。
主要产品
包括:GPS、GLONASS、伽利略·伽利莱、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密星历;地球自转参数;极移和日长变化;IGS跟踪站的坐标及其变化率;各跟踪站天顶方向的对流层延迟;全球电离层延迟信息(总电子含量VTEC图)。
组成
IGS由卫星跟踪站、数据中心、分析中心、综合分析中心、中央局和管理委员会组成。
卫星跟踪网
2009年4月,IGS的跟踪站数量已达422个。中国有武汉市、北京市、乌鲁木齐市(2站)、拉萨市(2站)、长春市、昆明市、西安市、上海市、新竹市(台湾省)(2站)、桃园市(台湾)等13个台站参加。各GPS卫星跟踪站均须用双频GPS接收机对视场中的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载波相位测量,然后通过互联网、电话线、海事卫星Inmarsat、V-sat等通信方式将观测资料运往工作资料中心。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包括全球数据中心、区域数据中心、工作数据中心三类。
全球数据中心:IGS有6个全球数据中心(分别为:美国CDDIS、美国SIO、法国IGN、韩国KASI、中国WHU、欧洲ESA),负责收集全球各GNSS跟踪站的观测资料以及分析中心所产生的GNSS产品。IGS的分析中心可从全球资料中心获取所需的全球观测资料,还可获取自己所需的IGS产品,多个数据中心可以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用户数据传输的路径长度。
区域数据中心:IGS有7个区域数据中心,负责收集规定区域内的GNSS观测资料,然后传送给全球资料中心。进行局部区域研究工作的用户可从区域数据中心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
工作数据中心:IGS有17个工作数据中心,各工作数据中心负责收集其管理的GNSS跟踪站的观测资料,包括通过遥控方式收集一些遥远的无人值守的跟踪站的资料,并对观测的数量、观测的卫星数、观测的起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等指标进行检验。将接收到的原始的接收机格式转换为标准的RINEX格式,最后将合格的观测资料传送给区域数据中心。
分析中心
分析中心从全球资料中心获取全球的观测资料,独立地进行计算以生成GPS卫星星历、地球自转参数、卫星钟差、跟踪站的站坐标、站坐标的变率以及接收机钟差等IGS产品。IGS共有12个分析中心,它们是:
CODE:欧洲定轨中心;
EMR: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欧洲航天局/ESOC:欧洲航天局;
GFZ: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GOP-RIGTC:捷克大地测量天文台;
GRG:法国空间中心;
JPL: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NGS: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
SIO:美国斯科利普斯海洋研究所;
USNO:美国海军天文台;
WHU:中国武汉大学。
综合分析中心
根据各分析中心给出的结果取加权平均值,求得IGS各类官方产品。最后再将这些产品传送给全球资料中心和中央局的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免费地、公开地供用户使用。
中央局和管理委员会
中央局(CentralBureau)负责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此外,中央局还设有一个信息系统(CBIS),用户也可从CBIS获取所需的资料。管理委员会(InternationalGoverningBoard)负责监督管理IGS的各项工作,确定IGS的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
IGS介绍.IGS About.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