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策
金策,别名金洪善、金城、金印、金印植、罗东贤,朝鲜咸镜北道城津鹤城(现金策市)人,幼年时期移居到延吉(现吉林省龙井市),在龙井市第一中学(当时大成中学的前身东兴中学)就学。上学时期,参加了地下青年团体。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书记等要职。金策1945年回国。1947年2月任北朝鲜人民委员会副员长兼民族保卫局长、保安干部训练大队副司令。1951年1月31日,金策逝世。
正文
人物经历
1942年8月1日,由东北抗联改编的中国教导旅正式组建完成,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也称“中国旅”),共1500人。正式成立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为周保中,下设一营、二营。其中一营以抗联1路军为基础,营长即为金日成。金策,则出任二营营长。
1948年,金策担任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副首相兼产业相。1950年7月,任前线指挥部司令,授予上将军衔,随后,因战事顺利,晋升大将。他在抗联时期,一直是政工干部,并不擅长军事指挥,但对金日成忠心耿耿。他在1950年7月初接替崔庸健大将,担任前线司令官,很大程度上,是金日成认为自己有必要加强对前线军队的指导,从而保证自己的每一个指令,都能得到贯彻执行。金策自知缺乏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在战略上,严格遵循金日成的指导,在战术安排上,则放权给参谋长姜健以及两位军团长金雄和武亭。
1950年10月,任东部司令,组织主力后撤和敌后游击战。1951年1月31日,因 心脏麻痹症逝世,享年四十九岁。金日成为了纪念金策,将他的故乡城津市市改名为金策市。城津钢铁厂、平壤工业大学(即现在著名的金策工业综合性大学)与一所军官学校,都分别以“金策”重新命名,并在金策市立了一座金策的铜像。
其子金国泰,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检阅委员会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