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优早3号
中优早3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共同育成。属优质高产抗病早新品种。1994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该省主要推广优质早籼新品种;1995年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重点推广项目。1995年获得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米质在参评的早籼品种中列第一位,同年获农业部经费后补助一等。
简介
中优早3号是用84-240与红尖5号杂交,经过多代选择定型,中优早3号出糙率为80.0%,精米率为72.6%,整精米率为61.0%,垩白粒率为17.0%,垩白大小为6.9%,精米长为6.6mm,长宽比为3.0,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为20.2%,糊化温度(硝碱值)为7级,胶稠度为63mm,蛋白质含量高达10.7%。在1992年南方各省(地)的早籼优质稻新品种联合试验中,"中优早3号"的米质综合分析总分居参试的14个品种之首。适口性好,米饭软而不粘,冷后不回生。各项主要米质指标均达部颁一等优质米标准,是目前我国早籼品种中一个难得的优质稻新品种。
在江西省优质米区试中,其产量在11个供试品种列为第一位,为5850kg/ha,株高83厘米左右,株形较紧凑,剑叶挺,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分蘖率较强。苗期耐寒性强。浙江绍兴市试验有效穗495万/ha,每穗总粒数99,结实率78%,千粒重25g左右,抽穗整齐一致,后期转色好。该品种属迟熟早籼。中感稻瘟病,抗性在11个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强,在湖南省、浙江稻瘟病区试种,基本未发生稻瘟病。
特征
米质分析该品种主要指标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整精米率达65%,这在长粒型优质早籼中罕见,1995年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优质稻米专家评议中,其物理化学与食味总分列参评早籼稻第一。除米质优良外,其丰产性也较好,1992-1993年江西省早稻区试品种中产量第一位,比该省主栽品种赣早籼26(“八五"期间育成)增产14.08%,生产试验中,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一般产量450公斤/亩,丰产田块在500公斤以上。大面积试种均表现高产稳产。经全国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协作组鉴定,该品种中抗白口十枯病,耐寒、耐高温,田间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江西省区试鉴定结果也认为该品种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当地主栽品种赣早籼26。在全国“八五”育种攻关总结会与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的选育成功标志着长期困扰中国长江流域早籼“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的技术难关开始突破。
该品种1992年试种,1993年示范约4万亩,1994年迅速上升94.5万亩,1995年约达 185万亩,1996年预计推广300万亩,是目前优质早籼推广速度最快、面积最大品种。
栽培技术
壮秧小本密植,秧田播种量450kg/ha,秧龄25-35天。由于叶色深,后期应防治病虫,在稻瘟病区种植,破口期宜喷施三环唑,后期不用或少施N肥,增施K肥,浅水勤灌,防治止倒伏,适时收获,由于其落粒较强,收获时要注意细打细收。
成果简介
中优早3号集丰、优、抗于一体。其米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一级标准,食味佳、据项目查新报 告,其稻米综合品质,特别是整精米率高达67.9%,居长江中下游平原同类优质早籼之首。除米 质优外,其丰产性也好,1992年~1993年江西省早籼区试,在各参试点产量皆居首痊,比该省主栽对照品种赣早籼26(“八五”期间育成)增产14.08%。生产试验和大面积试 验均表现高产稳产。经全国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协作组鉴定,中抗白叶枯病、耐寒、耐高温、田间具有较强的稻温病抗性。在查新范围内,未查见长江中下游稻区米质、产量和抗性的结合优 于中优早3号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着长期困扰着中国长江中下游早籼“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 病”和“整精米率低”的技术难关开始突破。中优早3号1994年江西省审定并列入该省主要 推广优质早灿良种。1995年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重点推广项目;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 奖,米质列参评早籼品种之首。中优早3号1992年,1993年~1996年分别植物4、 94.5、185、250万亩。预计1997年~1998年将突破400万亩,是目前优质 早籼推广速度最快、范围最广和面积最大的品种。199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