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合社
劳合社是英国的一家保险人组织。该组织不直接经营保险业务,只是为其会员提供交易场所和有关服务,是世界上由个人承保保险业务的唯一组织。劳合社是由爱德华·劳埃德 (Edward Lloyd,约1648—1713) 经营的一家咖啡馆发展起来的。这家咖啡馆开办于1688年,位于伦敦泰唔士河畔,出版过 《劳埃德新闻》和 《劳合动态》等报纸,是当时从事远洋航运的船东、船长、商人、高利贷者、经纪人交换航运信息的场所,由于这里海事航运信息灵通,许多海上保险的承保人和经纪人便以此作为经营保险业务的中心。
下设机构
劳合社由其社员选举产生的一个理事会来管理,下设理赔、出版、签单、会计、法律等部,并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该社为其所属承保人制订保险单、保险证书等标准格式,此外还出版有关海上运输、商船动态、保险海事等方面的期刊和杂志,向世界各地发行。
发展历史
劳合社是一个名叫 Edward Lloyd 的英国商人于 1688 年在泰晤士河畔塔街所开设的咖啡馆演变发展而来的。 17 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英国的航运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英国伦敦的商人经常聚集在咖啡馆里,边喝咖啡边交换有关航运和贸易的消息。由于劳埃德咖啡馆临近一些与航海有关的机构,如海关、海军部和港务局,因此这家咖啡馆就成为经营航运的船东、商人、经纪人、船长及银行高利贷者经常会晤交换信息的地方。保险商也常聚集于此,与投保人接洽保险业务。后来这些商人们联合起来,当某船出海时,投保人就在一张纸即承保条上注明投保的船舶或货物,以及投保金额,每个承保人都在承保条上注明自己承保的份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直至该承保条的金额被 100% 承保。
由于当时通讯十分落后,准确可靠的消息对于商人们来说是无价之宝。店主劳埃德先生为了招揽更多的客人到其咖啡馆来,与 1696 年出版了一张小报《劳埃德新闻》,每周出版三次,共发行了 76 期,使其成了航运消息的传播中心。约在 1734 年,劳埃德银行的女婿出版了《劳合社动态》,后易名《劳合社日报》,至今该报仍在伦敦出版。后来,咖啡馆的 79 名商人每人出资 100 英镑,于 1774 年租赁皇家交易所的房屋,在劳埃德咖啡馆原业务的基础上成立了劳合社。英国议会于 1871 年专门通过了一个法案,批准劳合社成为一个保险社团组织,劳合社通过向政府注册取得了法人资格,但劳合社的成员只能限于经营海上保险业务。直至 1911 年,英国议会取消了这个限制,批准劳合社成员可以经营包括水险在内的一切保险业务。
承保人
劳合社的承保人,又称名人( Name )或真正承保人( actual underwriter )。劳合社就其组织的性质而言,它不是一个保险公司,而是一个社团组织,他不直接接受保险业务或出具保险单,所有的保险业务都通过劳合社的会员,即劳合社承保人单独进行交易。劳合社只是为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并根据劳合社法案和劳合社委员会的严格规定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监督他们的财务状况,为他们处理赔案,签署保单,收集共同海损退还金等,并出版报刊,进行信息搜集、统计和研究工作。劳合社承保人以个人名义对劳合社保险单项下的承保责任单独负责,其责任绝对无限,会员之间没有相互牵连的关系。劳合社从成员中选出委员会,劳合社委员会在接受新会员入会之前,除了必须由劳合社会员推荐之外,还要对他们的身份及财务偿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如劳合社要求每一会员具有一定的资产实力,并将其经营保费的一部分(一般为 25% )提供给该社作为保证金,会员还须将其全部财产作为其履行承保责任的担保金。另外,每一承保人还将其每年的承保账册交呈劳合社特别审计机构,已证实其担保资金是否足以应付他所承担的风险责任。根据劳合社委托书,承保人所收取的保险费由劳合社代替。
在 1994 年以前,劳合社的承保人都是自然人,或称个人会员( individual member )。1994 年以后,劳合社允许公司资本进入该市场,出现了公司会员( corporate member )。从此以后,个人会员的数量连年递减,而公司会员的数量逐年递增。据 1997 年底至 1999 年底三年的统计数字,劳合社个人会员的数目分别为 6825 、4503 和 3317 名,而公司会员的数目为 435 、660和 885 名。
劳合社的承保人按承保险种组成不同规模的组合,即承保辛迪加( underwriting syndicate )。组合人数不限,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每个组合中都设有积极承保人( active underwriter ),又称承保代理人( underwriting agent )。承保代理人代表一个组合来接受业务,确定费率。这种组合并非合股关系,每个承保人各自承担的风险责任互不影响,没有连带关系。截至 1999 年底,劳合社的承保辛迪加的数量为 122 个。
劳合社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仅接受它的经纪人招揽的业务,换句话说,劳合社的承保代理人代表辛迪加不与保险客户即被保险人直接打交道,而只接受保险经纪人提供的业务。保险经纪是技术性业务,经纪人是受过训练的专家,他们精通保险法和业务,有能力向当事人建议何种保险单最能符合其需要。保险客户不能进入劳合社的业务大厅,只能通过保险经纪人安排投保。经纪人在接受客户的保险要求以后,准备好一些投保单,上面写明被保险人的姓名、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险别和保险期限等内容,保险经纪人持投保单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辛迪加,并由该辛迪加的承保代理人确定费率,认定自己承保的份额,然后签字。保险经纪人在拿着投保单找同一辛迪加内的其他会员承保剩下的份额。如果投保单上的风险未“分”完,他还可以与其他辛迪加联系,直到全部保险金额被完全承保。最后,经纪人把投保单送到劳合社的保
单签印处。经查验核对,投保单换成正式保险单,劳合社盖章签字,保险手续至此全部完成。
至1996年,劳合社约有34,000名社员,其中英国26,500名,美国2,700名,其他国家4,000多名,并组成了200多个承保组合。劳合社的每名社员至少要具备10万英镑资产,并缴付37,500英镑保证金,同时每年至少要有15万英镑保险收入。劳合社历来规定每个社员要对其承保的业务承担无限的赔偿责任,但由于劳合社近年累计亏损80亿英镑,现已改为有限的赔偿责任。20世纪90年代劳合社的业务经营和管理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允许接受有限责任的法人组织作为社员,并允许个人社员退社或合并转成有限责任的社员。因此改革后的劳合社,其个人承保人和无限责任的特色逐渐淡薄,但这并不影响劳合社在世界保险业中的领袖地位。
在历史上,劳合社设计了第一张盗窃保险单,为第一辆汽车和第一架飞机出立保单,近年又是计算机、石油能源保险和卫星保险的先驱。劳合社设计的条款和报单格式在世界保险业中有广泛的影响,其制定的费率也是世界保险业的风向标。劳合社承保的业务包罗万象。劳合社对保险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海上保险和再保险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世界公认的。
承保理赔
经过兼并、变动,目前的劳合社有71个保险承保辛迪加,以及大量的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提供保险服务。原则上,投保人和原保险公司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保险公司,满足自己的保障要求。
对于保险理赔要求,劳合社有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体制保证偿付。劳合社设计了四个环节体现这样的保障,第一个环节是成员的保费信托基金,第二个环节是成员的附加资本金,第三个环节是其他资产,第四个环节是劳合社中心基金。
最新动态
劳合社北京代表处开幕典礼
2000年11月28日,劳合社北京代表处开幕典礼举行。这是劳合社第一次在没有自己营业机构的国家设立代表处,表明了劳合社对正在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保险和再保险中心的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视。
2002年7月21日正式向保监会递交申请,寻求在中国设立境内再保险分支机构的许可。
2003年11月11日下午,劳合社管理层——英国劳合社总部业务发展部部长 James M M Sutherland 和劳合社法律顾问Julian M Burling以及劳合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哲强先生来到本律师事务所,进行访问和座谈。
三位劳合社嘉宾此行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国有关保险法律,劳合社进入中国所面临的法律障碍、目前中国《保险法》司法解释制定过程的大致情况等。
首先,劳合社总部业务发展部部长Sutherland介绍了劳合社的情况。劳合社法律顾问Burling先生介绍了劳合社承保和理赔的情况,Burling先生比较关注劳合社作为一个保险市场,而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这种独特的组织形式能够得到法律上的广泛认同。
我们向三位嘉宾介绍道,劳合社的特殊形态,对于中国的法律而言确实有些独特。中国《保险法》目前规定的保险经营主体主要有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经纪人和代理人等。劳合社这样的机构或者市场,在中国的法律中并没有对应的规定。所以,如果劳合社进入中国,恐怕需要一定的安排。比如,在理赔的时候,可能需要劳合社一体安排,而不是由各个承保的成员负责理赔。当然,可能在承保的时候,如果在中国境内的交易,应该以劳合社而不是承保成员的名义进行。
此外,我们向劳合社嘉宾介绍了中国《保险法》司法解释制定过程和主要的内容,总体来说,《保险法》的司法解释主要有以下内容:将保险行业的一些基本原则予以明确化、条文化;对于影响保险合同成立、效力的问题给予规定;确定了新保险业务的性质;解决实际疑难案例和问题等。
我们还向嘉宾介绍了相关的其他中国法律的规定,以及我们了解到的其他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情况等。并介绍了本所在保险法律师服务领域的业绩和特色。
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双方约定,将在一些领域和事务上进行初步的合作。
劳合社子公司落户上海市
发布时间: 2006-04-05 来源: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英国最大的保险市场劳合社决定将上海作为其中国境内再保险公司的落户地。这是劳合社在全球开设的首个分公司。
劳合社主席列文勋爵表示,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上海是中国正在发展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劳合社将在北京保留其已经开设了6年的代表处,以维持劳合社在那里已经建立的强大的关系。
劳合社不是保险公司,而是由个人成员和公司成员组成的承保社团,或者说是一个保险交易中心。劳合社提供数以千计的险种,并在每个工作日里从世界各地承保数百万美元的保费。劳合社理事会不但具有对其成员进行监管,制定自己法规的权力,并且还承担着制定法规和监管市场的职责。我国现有的《保险法》、《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再保险公司设立规定》等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对劳合社这一独特结构的监管细则。
劳合社欲拓展中东市场
2007年03月02日 11:04 中国保险报
劳合社主席列文勋爵(Lord Peter Levene)2月27日在达信(Marsh Inc)于迪拜召开的国有石油公司研究会上表示,亚洲市场的发展使其全球业务得到进一步拓展。由此,劳合社希望在中东能源市场拓展业务。
列文说:“在保险世界趋向伦敦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了日益增长的将伦敦推向世界的需求。”
他说:“现在,我们正为在中国成立公司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该公司将在近几周内开业。劳合社在新加坡的亚洲平台快速增长;同时,我们也在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市场拓展业务。”
保险风向标英国劳合社中国将开业
4月16日揭牌
2007年03月17日 03: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黄蕾
或许意识到了自身对中国保险市场的震撼力度,全球最古老的保险组织英国劳合社(Lloyd's of 伦敦)在中国选址、筹备过程中,尽量保持低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保险业对其的高度关注,有关劳合社中国再保险公司的最新消息再度传来。
知情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透露,劳合社中国再保险公司于3月14日正式从保监会拿到开业批复,目前正在加紧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等手续,劳合社主席列文勋爵(Lord Levene)将于4月16日抵沪为其开业仪式揭牌。
劳合社再保险公司在沪成立,将使中国保险业进入劳合社市场,也可使劳合社成员单位参与中国的保险市场建设。在2007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它的进入无疑于一个重磅炸弹,将引爆国内保险市场新地震。
这从当初京沪“争劳战”中就不难看出。据悉,在子公司地点未被敲定前,上海市和北京市两个城市的市长和保监局官员分别与列文勋爵进行多次“亲密接触”,历数各自城市的优势。最后,上海以活跃的金融市场气氛而险胜。
由于劳合社独特的经营模式在中国现有保险法律中无章可循,面对利润可观的中国市场,劳合社最后选择摒弃在其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贯经营模式,破例以设立子公司的形式落地中国。
上述人士称,劳合社中国子公司的经营重点依然是它的优势业务:船舶、卫星、火灾、航空等再保业务以及顾问业务。而据一位财险业资深人士介绍,此前20年,国内较多卫星、航空等领域的保单基本都通过劳合社分保到国际市场上去。
劳合社的进驻意义已不只“保险风向标”那般简单,它将提升整个城市的保险乃至金融行业竞争力,尤其将起到“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催化剂作用。
上海市保监局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劳合社进入中国最立竿见影的效应,就是为上海带来大量的经验、技术和人才。作为一个保险市场,劳合社落户上海,势必会吸引与劳合社有业务往来的国际公司相继入沪,为上海保险市场带来一股新鲜气息。而对于上海本土保险公司而言,“劳合社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已明确表示对劳合社再保险公司的高度重视。据悉,上海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由上海市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确保做好劳合社落户上海的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劳合社正式进入中国再保险市场
2007年04月18日 03:32 金时网·金融时报 胡利民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殊风险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之一,劳合社(LLOYD’S)4月16日在上海宣布,其在中国的再保险业务经营正式开业,这意味着劳合社正式涉足中国的再保险市场。
据了解,早在2005年11月,中国保监会就正式批准劳合社在中国筹建一家再保险公司。2007年3月,劳合社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劳合社所获得的经营许可意味着劳合社可在中国境内开展再保险业务,这让中国的保险公司得以直接进入劳合社市场,也让劳合社能够更好地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国再保险市场。
劳合社主席列文爵士介绍,劳合社在中国将坚持五项战略指导原则:长期和战略性的投资,传授专业经验和技术,承保追求财务健康而非市场份额,让所有保单持有人都充分享受到劳合社安全链的保障,发展保险经纪人。
劳合社还将最先进的电子交易平台引入中国。这个平台能让劳合社中国的再保险业务承保人与伦敦的承保人以电子化方式交换信息,为中国的保险经纪人和分出公司提供更加快速的服务。此外,劳合社设立在上海的公司将充分利用“伦敦市场的保险人市场资源”。这是一种电子文件存储系统,能够让赔款和保费的处理既快速、高效,又无需耗费纸张。
劳合社的成员(统称“劳合社市场”)通过“辛迪加”开展保险业务,并由此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殊风险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之一。2006年,其公布的年毛保费收入(包括经纪人佣金)为164亿英镑。劳合社市场的总承保能力在2006年初为148亿英镑。
劳合社与中国保险市场具有很长的合作关系。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劳合社一直为中国的保险公司在水险和航空险方面提供境外再保险承保能力。2000年,劳合社在北京成立代表处。
承保业务
劳合社早在劳埃德银行咖啡馆时代就以经营海上保险业而出名。 1871 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正式承认劳合社为法人组织,限制其成员专营海上保险业务。到 1911 年,英国议会取消了对劳合社经营范围的限制。目前,劳合社成员的承保业务大体分为四大类,即水险、非水险、航空和汽车保险。
水险
劳合社的水险业务约占劳合社总业务的 21%。世界上约有 13% 的海上保险业务是由劳合社承保的,劳合社承保的水上风险范围很广,从游艇到超级油轮及其货物,从海岸供给船( offshore supply boat )到大型石油钻井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远洋船舶的责任风险都在劳合社办理了再保险。
非水险
非水险业务在劳合社业务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51%。劳合社承保的非水险风险包罗万象,从火灾到暴风雨,从地震到盗窃抢劫,从产品责任到职业过失,从影星的眼睛、钢琴家的手指到可怕的疾病。只要市场上对某种风险产生了保障需求,富有创新进取精神的劳合社承保人很快就会设计出相应险种。劳合社的非水险市场也承保短期寿险业务。劳合社不承保的风险种类只有长期寿险和信用风险两种。
航空保险
航空保险业务约占劳合社业务的 11%。目前,劳合社的航空保险业务约占世界该类业务量的 25%。劳合社的航空承保人被认为是承保航空器实体损害风险和责任风险方面的杰出专家。世界 10 大航空公司中有 9 家以及前 9 名最大的航空器制造商都在劳合社购买了保险。
汽车保险
汽车保险在劳合社业务中约占 17%。许多其它的汽车保险上都要求投保的汽车要标准化,但劳合社的汽车承保人则乐意承保非标准化的高价值的汽车,甚至为电动自行车这样小的保险标的也办理保险,劳合社因此在汽车保险领域名声大噪,世界上最大的 7 家汽车制造商都在劳合社购买了保险。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保险市场竞争加剧,加上劳合社本身经营方式的影响,劳合社的也经营陷入了困境。 1992 年营业出现巨额亏损。从 1993 年开始,劳合社大力进行改革,实施了“重建更新计划” ( Re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改革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措施便是向劳合社引入了公司会员,允许公司资本进入劳合社,打破了劳合社会员只允许是自然人的传统惯例。劳合社的公司会员承担有限责任,自 1994 年 1 月 1 日被准入劳合社以来,公司会员的数目及其承保能力连年增长。到 1999 年底,已有 885 个公司会员,其承保能力达 130 亿美元,占劳合社承保能力 163 亿美元的 80%。公司会员要将其经营保费的 50% 或更多上缴劳合社,作为担保金最低不少于 80 万美元,这个比例比对个人会员所要求的 25% 和 30% 的比例要高得多。劳合社目前还在酝酿更多的改革计划,包括打破只接受劳合社经纪人招揽业务的传统做法,尝试从世界上其他保险经纪人处直接获得业务。
1997 年,世界著名的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公司推出的“世界最大商业保险公司”排行统计表中,包括了劳合社,因为他们认为劳合社在许多项目上是一个全球经营者,首次披露的市场评级为 A+。按非寿险保费净收入排行,劳合社列世界第二,非寿险保费净收入 108.66 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东京海上与火灾保险有限公司。但在过去 30 年里,由于来自石棉和污染责任的巨额索赔,使得劳合社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虽然“重建更新计划”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不尽人意。这个保险业巨子正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