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尊
其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莲花尊形体高大精美,颇为富丽。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镇窑产品丰富,有苹果尊、鱼篓尊、石榴尊、太白尊、马蹄尊、络子尊、萝卜尊、观音尊、牛头尊等等。
简介
尊是一种陶瓷容器的统称,在先秦时用作酒器,也有用于祭祀。尊通常的形状是敞口、折沿、圆腹,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各大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多为陶质,外表上加有各种印纹以做装饰。一般体型均较巨大,估计应为固定安放的器物。
商代中期以后尊的形制稍有变化,侈口、粗颈、折肩、俭腹,底足也相对抬高,出现原始青瓷制品。南北朝时器型变得修长端庄,外加纹饰也复杂化。
到了北宋中后期,尊的功用渐生变化,装饰的功能已超过实用,而自元以后基本上已无任何实用功能了。清代景德镇市烧制了许多尊的变体,如观音尊,石榴尊,鱼篓尊,无档尊等,均是装饰陈列用瓷,或为皇宫之内的观赏器。一般民间区分尊和瓶是视其口与足的比例来判定的:口大足小称为尊,口小足大称为瓶。当然,这只是民间的说法,其实并不尽然,如清代康熙帝年豇豆红釉莱尊、太白尊就与一般的瓶无二致,只不过器型较为特殊一点罢了。
历史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尊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新石器时代的尊为能陶制,器形为敞口、粗颈、深腹、圈足、圜底。商代流行青瓷尊,最初是一种大中型盛酒和祭祀的礼器。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朝之后才开始专指一类器物,其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商代早中期的尊均有肩,以圆体尊为主。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形尊。西周时,又出现了垂腹的圆尊。
原始青瓷尊早在商代中期就已出现,南北朝时期尊形变得修长端庄,装饰也开始变得复杂。宋代以后,瓷尊开始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一般特点是比瓶矮,敞口,粗腰,口大于腹或口底相若,如汝窑尊、出戟尊。北宋中后期,尊的功用逐渐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实用功能为主转装饰功能为主。自元代以后,尊基本上已无任何实用功能了。清代景德镇市的瓷尊式样最为丰富多彩,烧制了许多尊与尊的变体,如观音尊、苹果尊是、鱼篓尊、太白尊、萝卜尊、摇铃尊、莱菔尊、鹿头尊、凤尾尊、石榴尊、络子尊等等,均为陈设用瓷,或为皇宫内廷的观赏器物,以颜色釉和彩绘品种为常见。
区分
从形制而言,尊与瓶有许多相似之处。民间区分尊与瓶是通过视其口与
足的比例来判定的,口大足小称为尊,口小足大则称为瓶。事实上并不尽然,如清代康熙帝时的太白尊、莱菔尊就与一般意义上的瓶并无区别,只不过器形比较特殊一点而已。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曰:“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瓶是口小于腹,尊是腹与口小近似,瓶一般较高,尊一般较低。但有些瓶、尊的形制很相似,故有“瓶尊诨名”之说,瓶与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任意相呼。近几年来,文物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价格屡创新高,瓷尊也有不俗的表现。如:2000年4月30日,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公司一件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拍卖成交价为35,027,700元,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公司的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拍得13,186,400元,2006年6月26日,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一件清雍正黄地青花三果纹撇口尊成交价7,920,000元,2006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公司清乾隆缠枝华卉纹双龙耳尊拍得7,250,400元。
同大众化的瓷瓶相比,瓷尊器形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给了制瓷工匠更多的想象物空间和创作灵尊。或简洁大方,或繁富丽,或缤纷艳丽,或凝重典雅,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
制作
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矿,经水碓 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
质,用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印坯:印模的外型是按坯体内弧线旋削,将晾至半干的坯覆放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在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晒坯:将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施釉:普通圆口采用蘸釉(将坯浸入釉盆里,当口沿与釉面平齐时立即提出。)或荡釉(将釉浆注入坯内晃动,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然后迅速倒掉过剩的釉浆。),琢器(相对"圆器"而言,"圆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圆形器皿,如碗、盘、碟等。而成型工艺较为复杂的器皿,如瓶、尊、壶、罐等,则称"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方法是将竹筒蒙上细纱,蘸釉后用嘴吹喷,如此反复多次,坯面可得厚度均匀的釉层。)。
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桩工技术指导,测看火侯,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彩釉: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0℃--800℃。此外,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里红,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褪色。
著名瓷尊
海晏河清尊
【名称】:海晏河清尊
【类别】:瓷器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珍品
【文物现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简介】:
海晏河清尊,制成于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全称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是景德镇市官窑为当年圆明园内海晏堂特制贡品。寓意"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尊身高高31.3cm口径口径,25.1cm 通体施霁蓝釉,圆口,卷唇,直颈、鼓腹,瓶底,口,沿,颈,肩,腹有本金彩线纹、叶纹、缠枝莲纹。近底处饰粉彩凸雕莲瓣、莲实和连珠纹各一道,足底金彩线纹与口沿相互一致。尊身左右饰白釉海燕双耳,状极生动。外底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它的工艺水平无论是胎料,底釉,烧制,着色,上彩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瓷尊瓷质精美,花纹细腻,色彩瑰丽,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印记。本有一对,一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尊流亡海外,历经辗转,回到国内,以1千万人民币为私人购得,此后下落不明。70年代某刊物曾登载此尊图片,并注明为西洋楼海晏堂遗物。其流散始末,今未考其详。
北朝青釉莲花瓷尊
(距今1400年)
1982年6月,在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发现了一座北朝晚期古墓,经挖掘,出土了若干器物,其中,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青釉莲花尊,历经千百年的沉睡,重新这只展现于世人的面前。现在,它正以优雅的姿态陈列于中国陶瓷馆,静静地向人们展示着它蕴育久远的风采。
这只在198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一级文物的青釉莲花尊,体线优美,造型独特。它的口径13.1厘米,足径16厘米,高59厘米,在目前国内发现的类似器物中,属大型珍品。莲花尊的胎体厚重,质地坚硬,装饰典雅。它的口颈部饰有八道阴线弦文,肩部围绕着一周粗绳纹,下面有四个弧形系,系之间装饰着四组模印宝相花纹,每组共三朵。腹上部堆塑的一周二十一个覆莲瓣纹,莲瓣凸起丰肥,瓣头尖向外微卷。腹中部是两周金银花图案,腹下部装饰有一组双层仰莲瓣纹,腹以下收缩为向外微侈的圈足,足外堆塑有一层硕厚的莲瓣并饰有三圈粗绳纹。整个造型既丰富多样,又和谐统一。此尊满施青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晶润。通体洋溢着雍容华贵之气,又透射出庄重祥和的感染力。
那么,这件约距今1400余年前的精美器物,是出于何处能工巧匠之手呢?又是在何处窑口烧制的呢?据专家考证,青釉莲花尊属当时江北的制陶重镇寨里窑所产。一是莲花尊出土的墓地与寨里窑窑址邻近,而且莲花尊与寨里窑的青釉碗同出。二是尊上的金银花图案与从寨里窑发掘瓷片上的忍冬花图案相同。这些都为确定此尊的窑口,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有力的证据。这也是目前发现的青釉莲花尊中,唯一能确定窑口的一只。
青釉莲花尊以其丰富的造型语汇、雅致的形态及在光线下映现出的神奇幻觉,充分体现了我国陶瓷艺术的极高艺术成就及浓厚的时代特色,不愧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青釉莲花尊都将以其独特的风采,卓立于世界的艺术殿堂,在那殿堂之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东方艺术之光。
著名窑口
寨里窑是北齐时期已是很有名气的窑口。它位于淄川区城东约十余公里处,是当时形成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生产规模较大的一个窑址。也是迄今为止,在北方发现最早的一处烧制青瓷的窑址。
说到青瓷,它可是我国古瓷中著名的品种青瓷最早出现在南方。从西晋八王之乱到十六国的混战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广大居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大量迁徙流亡。昔日中原的繁荣景象,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因此,这一段时间内,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485年,拓跋宏实行均田制,扶助依附农民立户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隶,使得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促使了手工业的复兴。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市以后,用南齐的逃人王肃制礼作乐,实行汉化。在这样的条件下,青瓷的生产工艺传入北方就是可以想象的了。但是北方青瓷的产生究竟始于何时,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资料可以说明,据出土实物考察,推测其始于北魏晚期,可能是比较合理的。
寨里窑的青瓷,胎骨一般较薄,带灰白色,火候较高,没有黑斑现象,釉色深浅不一,有带青褐色的,也有带青黄色的。早期釉层很薄,釉面烧成后斑驳不均;晚期改进了施釉工序,采用二次上釉,使釉层加厚,明亮润泽。寨里窑的制瓷工艺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大约是在北齐以后。青釉莲花尊的发现,就是寨里窑制瓷工艺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莲花尊不仅仅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它还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文化风俗。它的纹饰中有莲花瓣纹、宝相花纹,而这些都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可以说,莲花尊也是当时佛教文化的艺术代表。
由古至今,佛教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那些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寄托着民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佛教起源于印度。二千五百年前,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因此被尊称为释迦牟尼。相传,释迦牟尼出生前是由足蹬莲花的白牙象脱胎给坐在莲花托上的摩耶夫人,后来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腋下出生时,就步出莲花,因而有“步步生莲”之说。莲花因此而成为佛陀与吉祥美好事物的象征,也称为“佛门圣花”。
佛教在印度经过了五百年的流传,才通过西北印度,由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到中国。作为一种在战乱中诞生发展的宗教,佛教首先在各游牧民族首领中传播开来。游牧民族的首领们仿佛是从佛教中看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他们请僧侣们担任自己的军事和政治顾问。在这当中最重视佛教的是北魏的拓跋珪拓跋圭。道武帝从那些被自己攻占的地区内挑选出众多官员,让他们移居北魏都城,并建造起宏大的佛教寺庙。道武帝在致佛图澄的弟子在信函中这样写到:“愿助威谋,克宁服。”意思是请让我借助佛教的力量降服其他的民族。在马上开疆辟土的道武帝,企图借助佛教之力称霸中原。不久,武帝便推出了令人注目的振兴佛教的措施,将佛教作为国教对其加以鼓励和保护。据称,南北朝时期,洛阳市的寺庙曾超过1300座。我们从莲花尊的饰纹上就可以看出当时佛教的兴盛。无论是莲花、宝相还是忍冬,都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在古老的过去,佛教曾有过的辉煌。
其他瓷尊介绍
四兽足白瓷尊:
四兽足白瓷尊唐朝
高28厘米 直径22厘米
尊直口,平底,内外施满釉。釉色肥厚如脂,细腻纯净,釉上有细小开片,近口处两道弦纹,近足处四道弦纹,四足皆人面狮爪,可见受到了沿丝绸之路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此尊形体硕大,气势雄伟,为巩县白河窑精品。
莲花尊:
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青瓷尊,是顺应佛教盛行而产生的器形。造型呈侈口、长颈、溜肩、鼓腹、外撇高圈足,肩部均匀分布6个直系。器身布满堆塑的上覆下仰层层莲花瓣、莲瓣丰硕而高凸,其间还贴塑飞天与宝珠纹。全器造型宏伟,装饰瑰丽,艺术水平相当高。
鱼篓尊:
创烧于明代初期年间。大口,短颈,圈腹,弧形环底,造型似鱼篓,故名。明代永乐间烧制有青花鱼篓尊,用作盛储器。明代中后期则较少为见,直到清代才得以恢复,这时已作为高档陈设品。清雍正、乾隆制品着意仿竹编鱼篓,形状为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
石榴尊:
始见于明宣德时期,流行于明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雍正时期,以乾隆时期制品水平最高。器型为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
相关信息
瓷尊有“钱景”
在上海举行预展的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十分稀有的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造型优雅别致、纹饰鲜丽而层次分明,属难得一见之精品,更因为早在2000年,类似的一件葫芦尊就以3304.5万港元的价格创下了当时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此次露面无疑将使得“尊”这一类的瓷器再度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尊”属于瓷器中的琢器,是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其最为基本的特点是敞口、粗颈、深腹、圈足。“尊”最早为中国商周时期的酒器,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宫廷陈设用器,如汝窑三足尊、出戟尊。清康熙之后,瓷尊开始进入登峰造极的地步,出现了马蹄尊、观音尊、鹿头尊、莱菔尊等众多独特的器型。但目前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还要算是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它是康熙时期的文房名品,素为藏家所珍爱,在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2005年秋拍的时候,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成交价达到了108万港元。虽然太白尊名气不小,但真正令瓷尊享誉拍坛的还要算是此次拍卖的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
2000年,香港佳士得举行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推出了“袁氏私人珍藏清朝官窑瓷精华”专场,包括三件拍卖市场极为罕见的粉彩珍品: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同样以蝴蝶为题的雍正年制粉彩团花蝴蝶纹碗、雍正粉彩花卉纹六棱碗。其中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无疑是焦点,其面饰以牡丹、菊花、茶花等,蝴蝶则翩然飞舞于花中,色彩斑斓夺目,互相辉映,静中寓动,高雅秀丽,实属难得一见之精品。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创纪录的3304.5万港元,大大超过了以往的纪录,也使得瓷尊名噪一时。
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来看,瓷尊屡有佳绩出现,其投资潜力更是不可小视,究其原因就是特别的器型令许多仿冒者漏洞百出。作伪者经常下极大的功夫制造精品,据说有人曾经花费20万元人民币制作乾隆百鹿尊,然后告诉古玩商们是仿品,要价100万元人民币。瓷尊中的一些特殊器型更是受到市场的追捧,在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清康熙豆青釉浮雕海水云龙纹莱菔尊,估价不过20多万港元,成交价则高达247.2万港元。莱菔,即萝卜,莱菔尊是康熙时期独特器形之一,瓶取“来福”意祥形吉,大不逾数寸,小巧雅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