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锡钧

张锡钧

张锡钧(1899年6月3日—1988年3月20日),天津人,生理学家,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张锡钧192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1927年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科;1938年—194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代主任;1949年任职于中国协和医学院;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195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主任、教授;1960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1963年任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1988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张锡钧长期从事生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参与发现了中枢神经的化学传递,确定了乙酰胆碱在神经冲动化学传递中的作用,在神经内分泌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人物经历

1899 年6月3日生于天津市

张锡钧在家庭熏陶下,从小立志学医。

中学时代,他就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青年,曾因参加五四运动被宪警拘捕。

在天津中学毕业后,1916~192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学堂,毕业后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预科,1922年获理学士,同年入罗舒(拉什,Rush)医学院学医,并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生理学家A.J.卡尔森(Carlson)教授,从事甲状腺对胃液分泌作用的研究。

1926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时获得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他的哲学博士证书上加印有“最大荣誉”(Magna cum Lude)字样,这是一种崇高的奖励。在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进行研究工作时,与在该系工作的华裔学者林可胜相识。林可胜祖籍福建省,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是一位才华卓著并富有爱国心的青年科学家,二人相约回国开展生理学研究。

1925年林可胜先期回国任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教授,张锡钧也于1926年毕业后回国在北京协和医院担任内科住院医师。

1926年由林可胜发起创建了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被接纳为终身会员。翌年林可胜又创办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中国生理学杂志》英文版),以后张锡钧一直是学会工作和杂志编辑中的骨干力量。

1927年,张锡钧应林可胜之邀至生理系主任助教,至1932年的5年中相继晋升为讲师、助教授,成为林可胜在教学科研中的得力助手。在教学工作中,张锡钧协助林可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生理学实验讲义,建立了设备完善的生理实验室,开展系统生理学实验课程,课程内容严谨、系统,为国内外同行所称颂。该实验讲义一直被国内各大学作为蓝本。在研究工作中,张锡钧主要从事消化和内分泌生理研究,并协助林可胜培养研究生和进修生。

1932~1933年,张锡钧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去瑞士苏黎世大学和英国皇家医学院研究所进修。1934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襄教授。1935~1937年任中国生理学会第八、九、十届理事会书记兼会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林可胜离校南下组织领导抗日救伤工作,张锡钧代理系主任。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的产业,在北平市沦陷后尚能苟安于一时,张锡钧仍埋头于教学研究工作。但至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处于战争状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为日军所占,被迫停办。张锡钧不愿为敌伪政权服务,返天津市行医,并在天津女医院义务门诊。1948年,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教授、 主任、医学院教务长。1949年,任职于中国协和医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京协和医学院改称中国协和医学院,张锡钧继续主持生理系工作。1951~1955年任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1956~1981年任中国生理科学会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中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改建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并成立中国医科大学。他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主任教授兼实验医学研究所副所长。1960年任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和生理学教研室主任。1963年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

1969年冬,张锡钧随实验医学研究所迁至四川简阳,并参加农村医疗队至川北剑门山区,被迫停止了研究工作,随后因病返京休养。1978年担任基础医学研究室主任,1982年辞去主任职继续指导研究工作和研究生培养。1987年因病离职休养直至去世。

张锡钧自1926年加入中国生理学会以后,一直积极承担各项会务工作和《中国生理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并在1935~1937年连续二届当选为中国生理学会书记兼会计,先后担任《中国生理学杂志》编辑和总编辑职务。1951年张锡钧当选为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常务理事并一直连任至1985年,1983年他将过去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职时工资中的福利金,原存美国银行的本息共二万余美元全部捐赠给中国生理学会,作为对优秀青年生理学工作者的奖励基金,中国生理学会为此成立了张锡钧基金会,定期对优秀青年生理学工作者进行奖励。

1988年3月20日,张锡钧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

个人生活

张锡钧的父亲张文藻是天津市一名医师,兼通中医与西医,曾任天津市公立医院院长,并创立了天津市平民医院,张锡钧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立志学医。张锡钧的妻子是高月川。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30年代,张锡钧创立了定量分析乙酰胆碱生物测定法,即蛙腹直肌法,此法可测出动物各种组织中乙胆碱的含量最早提出中枢神经内化学传递的存在,并证明乙酰胆碱是一种介质研究了人胎盘中乙酰胆碱对分娩的关系,提出了分娩起因的理论,早产与晚产的机制创立“迷走神经、垂体后叶反射”理论对甲状腺生理的研究,提出色亚基酸与甲状腺细胞活动有关,而甲状腺对毛发生长有特殊作用提出“经络一皮层-内脏相关”假说。

截至1988年3月,张锡钧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代表论著有《生理学纲要》等。

张锡钧,谢益宽,文允,等.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258):264-267。

张世仪,屈金河,杨桦,等.正常人手三阴及三阳经循行线上皮肤阻抗的观察[J].生理科学,1982。

1 Chang HC, Sloan JH. Influence of experimental 甲状腺机能低下症 upon gastric secretion. Am J Physiol, 1927, 80 (3) : 732~734。

2 Chang HC, Ma WC. Further observation on 色氨酸 and the thyroid gland. Chin J Physiol, 1928, 11 (3) : 329~336。

3 Ma WC, Chang HC. The rel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Golgi complex to secretion. Ⅱ . Intravital staining with neutral 红色 and Sudan Ⅲ. Chin J Physiol, 1928, 2 (4) : 381~388。

4 Ma WC, Chang HC, Liu AC. The relation of the mitochondriaGolgi complex to secretion. Ⅲ. Physi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vitally stained mitochondria-Golgi material. Chin J Physiol, 1929,3 (1) : 29~40。

5 Chang HC, Gaddum JH. Choline esters in tissue extracts. J Physiol, 1933, 79 : 255~285。

6 Chang HC, Wong A. Studies on tissue 乙酰胆碱. Ⅰ. Origin,significance and fate ofacetylcholine in human placenta. Chin J Physiol, 1933, 7 (2) : 151~170。

7 Chang HC. Rate of formation of acetylcholine in placenta in Soc Exper Biol NY. 1935, 32 : 1001~1003。

8 Chang HC, Chia KF, Hsu CH, et al. Humoral transmission of nerve impulses at central synapses. Ⅰ. Sinus and vagus afferent nerves. Chin J Physiol, 1937, 12 (1) : 1~36。

9 Chang HC, Chia KF, Hsu CH, et al. A vagus-post-pituitary reflex. Ⅱ. Pressor component. Chin J Physiol, 1937, 12 (3) :309~326。

10 Chang HC, Chia KF, Hsu CH, et al. Humoral transmission of nerve impulses at central synapses. Ⅱ. Central vagus transmission after hypophysectomy in the dog. Chin J Physiol, 1938, 13 (1) : 13~32。

11 Chang HC, Hsieh WM, Li TH, et al. Studies on tissue 乙酰胆碱. Ⅵ. The liberation of acetylcholine from nerve trunks during stimulation. Chin J Physiol, 1939, 14 (1) : 19~26。

12 Chang HC, Chia KF, Huang JJ, et al. A vagus-post-pituitary relex. Ⅷ. Antidiuretic effect. Chin J Physiol, 1939, 14(2):161~174。

13 Chang HC, Lim K, Yeh HF, et al. The role of 乙酰胆碱 in the mechanism of normal labor. Chin J Physiol, 1949, 17 (2) :1939~1944。

14 Chang HC, Chen MC, Chang C. The reflex action of histamine on the blood 压强 and gastric secretion. Scientia Sinica. 1959,8 (8) 829~842。

15 Chang HC, Xie YK, Wen YY, et al.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hypothesis of meridian-cortex-viscera interrelationship. Am J Chin Med, 1983, 11 (1) : 5~13。

从五十年来乙酰胆碱的系统研究谈科研工作的经验体会。生理科学进展,1983,14:193~195。

人才培养

80岁高龄,仍在撰写论文。

张锡钧在教学中严把质量关,每堂课都要重写讲稿,严谨的替旧换新,讲课前一个单元,都要闭门自己试讲。他注重教学联系实际,课堂讲课中穿插课堂示教。对有些章节,在讲课的同时,安排学生到病房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加深理解。对于实验课教学,除要求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外,还要查阅指定的参考文献,对实验操作要正规、准确,实验物品摆放须得当。对于实验结果须结合参考文献进行讨论。实验报告写出后须经老师认可签字方可通过。

1937年,张锡均撰写了《初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材,提供给当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协和医学院护士班使用。

1984年,张锡钧(中)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张锡均与林可胜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生理学实验》讲义。

张锡钧培养、指导过的研究生和进修生,有不少已经成为中国国内外的学者或教学科研中的骨干,如细胞生物学家汪堃仁院士,原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倪国坛,生理学家王志均院士等。

任职情况

人物评价

“张锡钧有着严谨、求精、勤奋的治学精神和热爱祖国、关爱学生、宽厚待人的美德,他是中国近、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光明日报》评)

“张锡钧是中国神经内分泌研究的先驱,是中国生理科学、神经科学的奠基者。”(中国网评)

“张锡钧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创建者和开拓者,是中国生理学界泰斗和医学界的一代宗师。”(《国际人才交流》评)

“张锡钧的高尚品德、丰功伟绩和尊重历史、坚持真理、不畏邪恶、光明磊落的一生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科学中国人》评)

人物纪念

1983年,张锡钧将他原存于美国银行的本息共2万余美元捐赠给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为此成立了“张锡钧基金会”,基金会每两年一次举行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论文评奖活动,并向优胜者发放奖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