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屯镇
新屯镇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中部,距县城10公里,地处东经106.6度,北纬25.15度,境内六条河流六山脉,两库一高还有凉丁清泉。于1992年由新屯、纳坝、羊玉三个小乡合并而成。南面、西北面、北面分别与复兴镇、石屯镇、打易镇接壤,东北、东面、东南面分别与郊纳镇、乐旺镇、大观乡毗邻。国土面积181.23平方公里,辖15个村138组,178个自然寨,6812户,总人口31849人,农业人口31672人,非业人口177人,居住着汉、布依族、苗等五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65人,占总人口的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2010年末,全镇粮食总产量12500吨,国民生产总值1.2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87.8万元,人均占有粮39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635元。
历史沿革
有一个地处在垚冈堡,方圆约0.2平方公里。屯堡三面悬崖,堡上有一口天然池塘,传说有一头白毛老牛经常出入在芦苇池塘忠戏水作乐,悬崖周围参天古树挺拔,唯有一条长满荆棘的羊肠崎岖小道通往外界,屯堡前面有纳坝河,纳过汇集,后面有甘河,河水清幽碧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地势险要。
康熙帝年代,王昭勇将军的父亲看中了这块易守难攻的宝地,决定从平绕老屯堡迁驻此地,命名——新屯。王锡爵(王昭勇)号召军民在屯报上开垦良田并从纳坝河修一条长5公里的长渠道引水灌溉和人畜饮水,组织各地方民众从册亨县罗凡人工传递瓦片到新屯修建九重堂,自称新屯府。
新屯原属贞丰县下江一甲,1932年称新屯片,隶属贞丰县第九区,1937年至1939年隶属第六片区(即王母区),1940年望谟县,新屯为直属联堡,1942年1月,新屯直属联堡改建称纳坝乡,1943年2月纳坝乡公所迁驻新屯(任称纳坝乡)。1951年5月4日解放望谟,同年6月建立中共二区工作委员会,第二区所亦驻新屯,1953年10月,原称纳坝乡改为新屯乡人民政府。
1992年1月,原新屯乡、羊玉乡、纳坝乡合并建镇,全镇有24个行政村,175个村民小组,178个自然寨。2007年8月开展村级整合,将全镇24个村合并成15个行政村。
文化
新屯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乡镇,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多个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新屯石头铺就的石街直达九重堂,堂煌的九重堂第一台石梯15梯步,第二台石梯9梯步,第三台石梯4梯步,第四台石梯11梯步,(余下几台石梯由于历史原因已被撒散)。纳林的圆堡粮仓,纳学、石头寨的千年古榕树,给世人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
新屯布依族以大米、玉米为主粮。粮食主要有糍粑,褡裢粑,糕粑,枕头粑,四色五色糯米饭。这些粮食主要分别是在过大年,上巳节,六月六,七月半,接待亲友及来宾。糍粑、红糖多用于婚姻定亲礼物,小麦、包谷煮的便当土酒,美味可口,一醉方休。自制土布是布依族民族服饰特色,通过自种棉花,除掉棉籽,手工弹花,纺线,牵线,牵线搭配,牵线搭配和支部棉线搭配是关键。分别有白土布,黑土布,搭配的天兰花格布及花格床单,花格头巾等精彩样式。
姑娘们在制作搭配棉线时通过棉线在蓝缸洗染深加工后作定色选择,大多喜爱天兰色,因为蓝色第一感觉象蓝蓝的天空,大方抬眼,白色与兰色搭配显得纯洁,朴素,文雅,其次是黑色显得温柔,老实本分,心灵手巧的姑娘织出双层花格布料,穿着起来相当醒目耀眼,是土布料中最特色的产品。
由于新屯村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该村一批能歌善舞的布依族民间艺人,不断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布依族曲艺,编排山歌、小品、顺口溜等节目,逢年过节进行演出,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文明健康的精神食粮。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村级“春节联欢晚会”,更是精彩纷呈,远近闻名,深受群众的欢迎。1994年,新屯村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布依说唱之乡”称号。2007年7月新屯村接待中国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民族风情采访。2008年7月新屯村接待奥运会节目民族风情采访。2011年4月分别接待央视“走遍中国”及“乡土栏目”采访。
行政区划
新屯镇下辖:
社会
教育
中小学校
望谟县新屯镇中学
望谟县新屯镇中心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交角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利桃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唐家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大云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小米地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弄林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柯杉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红岩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纳包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纳坝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纳林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羊玉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老王山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里牛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金山小学
望谟县新屯镇交角小学
人口民族
总人口31849人
参考资料
望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望谟县统计局.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