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陕北歌王

陕北歌王

2006年发行的一个CD唱片。由王向荣表演,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包含35曲目。

曲目

1. 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陕北地区船夫调

2. 脚夫调(信天游)

3. 喝洋烟(信天游)

4.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信天游)

5. 赶牲灵(信天游)

6. 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山曲)

7. 那是一个谁(山曲)

8. 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山曲)

9. 说不下日子你不要走(山曲)

10.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川(山曲)

11. 要死要活跟着你(山曲)

12.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爬山调)

13. 光棍哭妻(陕北小调)

14. 摇三摆(陕北小调)

15. 走西口【之一】(陕北地区小调)

16. 走西口【之二】(榆林小调)

17. 走西口【之三】(二人台)

18. 十里墩(二人台)

19. 打樱桃(二人台)

20. 五哥放羊(二人台)

21. 连成拜年(二人台)

22. 回娘家(社火小调)

23. 一年四季扳水船(社火小调)

24. 一朵莲花就地开(酒曲[猜拳曲])

25. 一条扁担软溜溜(酒曲[猜拳曲])

26. 我劝先生少饮酒(酒曲)

27. 我请主人家多担待(酒曲[猜拳曲]

28. 请神(神官调)

29. 设坛(神官调)

30. 看病(神官调)

31. 散粮草(神官调)

32. 发神(神官调)

33. 心里头乐来脸脸上笑(蒙汉调)

34. 你是哥哥的毛眼眼(蒙汉调)

35. 再把咱二道圪梁唱上几声(蒙汉调)

歌曲简介

01、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陕北地区船夫调)

(这首歌又名《黄河船夫曲》,为陕北老船工李思命在民间词曲的基础上编创而成。

李思命(1891——1963),陕北佳县荷叶坪村人,世代为黄河船工。他不但长期从事黄河水运,还有一副好嗓子,能自编自唱,是闻名遐迩的民歌手。 1920年,在村里的春节闹秧歌中,他扮演老艄公,与同伴张春华演出《扳水船》。他在民间水船调的基础上,编创了这首《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原曲共两段,沿用《扳水船》老艄公与陈妙常对唱的形式,头段为老艄公设问(即本专辑王向荣所唱部分),二段为陈姑娘作答。此曲出现即大受欢迎,并很快在陕北地区和黄河两岸流传。1942年,经延安鲁艺音乐家记录整理,发表在《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解放后,更多次入选陕北和全国民俗音乐专集,传至国内外。近一二十年来,被十多部影视片用作主题歌或插曲。

这首歌,以其简练而深沉的旋律,朴素而饱含历史沧桑的词句,成为黄河音乐文化的代表性曲目。王向荣从陕北绥德的著名歌手李治文学来此曲,以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新的理解,继续传唱,到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已是每场必唱的最基本节目。

02 脚夫调 (信天游)

(脚夫,是过去陕北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一种特殊职业,与南方的马帮类似,赶着牲口受人雇佣,从事长途贩运。由于常年走村串户、异地往返交流,脚夫在民俗音乐的编创和流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脚夫调,又名《拉骆驼》,主要传唱于陕北绥德、米脂县一带,它的“双四度”(5—1-2-5)音调框架,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各类民间音乐中最典型的音调。这首歌也因此成为黄土高原音乐风格的一个范例。)

03 喝洋烟(信天游)

(洋烟即罂粟,喝洋烟即吞生鸦片膏自杀。旧时陕北地区曾有过种鸦片的历史,身受多重压迫与禁而轻生的妇女,常以喝洋烟为弃世方式。)

04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信天游)

(这首情歌,由于其优美的旋律,上句悠长、下句一唱三叹的风格,成为近二十年来最受欢迎的陕北信天游之一。曾有人将它命名为《古老的信天游》。)

05 赶牲灵(信天游)

(陕北方言称牲口为牲灵。旧时赶牲灵的脚夫与路过乡村的女子产生恋情,并不鲜见。这首歌即反映了女子对脚夫哥的期盼之情。其曲调跳跃但不用信天游常有的大起大落,而是婉转细腻,恰到好处。是半个世纪以来最受欢迎、广为传唱的陕北民歌经典之一。)

06 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山曲)

(走西口,是指过去陕西省山西省等地人离开家乡,到长城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寻求生活出路。这首歌表现了他们与亲人久别以后,从口外回家上路时急迫、兴奋的心情。曲调音域宽广,跳跃起伏,感情热烈奔放,是山曲的代表作。有专家提出:这首歌应该作为我国民族声乐专业的必修曲目。)

07 那是一个谁(山曲)

(这首山曲又名“圪梁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山曲”代表作。浓郁的方言(对坝坝、圪梁梁、山坡坡、十样样),诙谐的情趣,对应曲调的巧妙运用,活生生勾画出黄土地上青年男女真挚朴实的情爱。)

08 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山曲)

(这首山曲最初产生于山西省北部的宁武县,后逐渐在整个晋西北和陕北地区的山曲流行区域传唱。)

09 说不下日子你不要走(山曲)

(同样是反映“走西口”生活,但它与《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所表现的情绪完全相反。《走》是久别后盼望相逢的急切;《说》是临别前的难分难舍。对于留在家里万般艰辛的女人来说,确如歌词所唱的那种生离死别的痛切。)

10 三十里明沙二十里川(山曲)

(这句“三十里明沙二十里川”,有时根据押韵的需要变为“三十里明山二十里水”,是陕晋蒙地区民俗音乐常见的起兴句,用以形容不畏路途,一心与恋人相会的执着。)

11 要死要活跟着你(山曲)

(强烈的思念,真诚的赞叹,以及以命相托的坚贞,再一次凸现出高原人火热的恋情。)

12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爬山调)

(典型的高原环境——一道又一道坡坡与山梁,绝妙的类比手法——行走千里的马踪与人心,将“出门人”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加上流畅而起伏跌宕的旋律,使这首爬山调具备了极浓厚的抒情个性。这也是一首近二十年来广为传唱的陕北民歌。)

13 光棍哭妻(陕北地区小调)

(《光棍哭妻》是我国北方汉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歌,用“十二月体”共十二段反复哭诉丧妻后的种种艰辛。各地瑞安鼓词基本类似,曲调则有所变化,仅陕北各地就有十来种。这里王向荣唱的是其家乡府谷县流传的曲调。)

14 摇三摆(陕北小调)

(“摇三摆”,本来是一个绰号,据传说陕北绥德有个姑娘,长得漂亮,走路一摇三摆,人称“摇三摆”,并编为歌唱。后来在流传中形成多种曲调,有的逐渐脱离原意,仅作为固定的衬词用于歌中。)

15 走西口(之一) (陕北地区小调)

(过去几代人的走西口,饱含着离别的悲情和顽强的生命力,为当地民俗音乐和其它音乐、戏剧留下了一个不断生发的主题。本专辑的《走西口》就有三首,不但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歌种,而且正好涵盖了《走西口》从乡间小调到市井演唱,再到戏剧性表演的发展历程。

这首小调是以女性的口吻,述说对出门人的不舍和叮嘱。)

16 走西口(之二) (榆林小曲)

(这首在内容与上一首小调相同,但在曲调和唱法处理上带有明显的榆林小曲的韵味。)

17 走西口(之三) (二人台)

(这首《走西口》已经具有人物名称和故事情节,为剧中男主人公太春准备走口外时的几个唱段。瑞安鼓词中的玉莲即其妻子。)

18 十里墩(二人台)

(二人台由民俗音乐发展而来,一部分剧目还保留着民歌演唱的特色,没有剧情,没有人物名称,类似于民歌对唱的化妆表演。《十里墩》就属于这一类。《十里墩》本来是一首在我国流传甚广的小调,表现女子为情郎送行,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从一里墩到十里墩,共十段,故名。王向荣在这里唱的是流传在陕北地区的曲调。它的特色,在于比唱词篇幅更多的大段衬词,以展示演唱者的功夫和技巧。)

19 打樱桃(二人台)

(《打樱桃》的剧情,表现的是一对乡村青年恋人,相约去摘樱桃,一路上说笑调侃,倾诉情愫的过程。瑞安鼓词为男女分段对唱。)

20 五哥放羊(二人台)

(《五哥放羊》也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的陕北、山西省、内蒙、河北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的民歌,表现一位姑娘对放羊长工“五哥”的爱恋。采用“十二月体”,从正月唱到十二月,共十二段。二人台从民俗音乐吸收改编,成为二人逐句轮流对唱。)

21 连成拜年(二人台)

(又名《打连城》、《拜年》,从正月初一唱到十五元宵节,描述传统春节的生活习俗和节庆活动。由于其节奏轻快,唱词诙谐,热闹喜庆,一直是二人台表演的基本剧目。王向荣这里唱的只是首尾两段。)

22 回娘家(社火小调)

(这首和下面的《一年四季扳水船》,都属于陕北地区秧歌里的“水船调”。陕北春节闹秧歌,不但有传统的秧歌队,还有“耍水船”等小场子表演。耍水船与其它地方的“跑旱船”、“采莲船”类似,船用木或竹篾扎制,由划船艄公和坐船姑娘作歌舞表演,有时加杂一丑角。演唱的水船调,都是四句一段,艄公领唱,众人在末句前的衬腔接唱并重复末句。水船调一般较为轻松诙谐,这首《回娘家》正充分显示了这个特色。)

23 一年四季扳水船(社火小调)

(这首“水船调”的歌词由王向荣在民间原词的基础上编创,表现的是过去船工的艰苦生活。与上面的《小媳妇回娘家》相比,虽然都是水船调,但由于内容的不同,演唱风格也由轻松俏丽变为悠长深沉。)

24 一朵莲花就地开(酒曲 猜拳曲)

(这首酒曲,前两段是例行的应酬唱和,语言风趣诙谐,最后转入猜拳行令。)

25 一条扁担软溜溜(酒曲 猜拳曲)

(猜拳曲是饮酒时猜拳行令的前奏和引子,一般都很短小。这首酒曲也在陕北地区流传较广。)

26 我劝先生少饮酒(酒曲)

(酒曲中,多是劝人豪饮,不醉不尽兴。像这首劝人少饮酒,指出饮酒害处的酒曲,实为少见。)

27 我请主人家多担待(酒曲)

(酒曲有固定的曲调,也常受时尚的影响,借用其它流行小调如秧歌调等,填上酒曲歌词来演唱。这首曲调就是用的蒙汉调《连四曲调》,在陕北唱来显得新鲜别致。)

28 请神(神官调)

(神官做法事,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循序进行。在每一程序中,神官都主要以唱诵来表达。并根据进程变换自身脚色,开头和结尾部分,以神官身份请神、送神,中间则以神的口吻与求神的主家对话,提出消灾去病的办法。这首是开始时神官请神的唱段。)

29 设坛(神官调)

(这首是请到神仙,神官假以神仙的口吻演唱。)

30 看病(神官调)

(旧时陕北地区极为缺医少药,神官不光是以烧香礼拜来灾去病,有时还必须具备起码的医药常识,能够在神的名义下,开具处方,行使中草医的职能。)

31 散粮草(神官调)

(在法事结束,送走神仙前,还得象征性地向神仙及其坐骑分送粮草。)

32 发神(神官调)

(这是神官拜送神仙时的唱段。)

33 心里头乐来脸脸上笑(蒙汉调《打鱼划划调》)

(蒙汉调曲调众多,在内蒙搜集到的就有一百多种,流传到陕北的较少,一般是常见的十来种。其曲调的名称通俗简便,反映了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民间原貌。一部分调名来自于通行的歌词,如这首《打鱼划划调》,就是取自通常第一段歌词的首句“打鱼划划渡口船”。蒙汉调的词、曲,除少数是固定结合的,大多数都能变换词句、即兴编词,本专辑的几首都是如此。

蒙汉调是两个民族文化的融合,这首歌的内容也反映这一点。

王洛宾,高保利, “信天游歌王”阿宝、“蒙古族长调歌王”札格达苏荣、“藏族山歌歌王”扎西尼玛、“贵州苗族歌后”阿幼朵和蒲紫微、“朝鲜族歌后”卞瑛花、“维吾尔族情歌王子”肖开提的歌喉,以及蒙古族“呼麦”女子三人组合、藏族“哈拉玛”美女姐妹组合、蒙古族“天音”女子三人组合和哈萨克族“鹰”男子五人弹唱组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