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布厄
其布厄,是傈僳族弹拨弦鸣乐器。语“其”是弦子,“布厄”为傈果,意即圆筒形的弦子。又称其伯、其白、其奔等。汉族称傈僳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碧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泸水市、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保山市腾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龙陵等地。
概述
在傈僳族,不会弹三弦琴、不会跳舞的男子,妇女是看不起的。所以,10岁左右的男孩就开始学习弹奏和跳三弦舞。妇女大多既能弹三弦、舞也跳得棒。
其布厄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琴的大小和弦数上也有区别。既有30厘米左右的小其布厄。也有一米多长的大其布厄。在龙陵县地区,其布厄的琴筒圆周长度与弦枕到琴筒长度相等,所以,琴身长的琴筒也大,琴筒小的琴身也短。在保山、芒宽一带还流传有四弦其布厄,琴长7O厘米左右,琴筒椭圆形,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薄木板。
历史传说
在傈僳族族山寨里,流传着阿迪传琴的故事:传说很早以前,一户傈僳人家有七个兄弟,阿爷叫他们出门去学本领,三年过后七个兄弟都回来了。老大学到开山耕地本领,老二学到盖房起屋本领,老三学到编制篾器,老四学到射弩打猎,老五学到捕鱼捞虾,老六学到看病抓药,阿爸高兴得每人奖给一筒蜂蜜。轮到老七阿迪,他拿起四弦其布厄弹了起来,那琴声就像叮咚的山泉流水,又似珍珠落到玉盘,优美动听。他又绕着火塘舞了起来,先跳转圈舞,再跳踢脚舞,又跳三步舞、赶脚两步舞、摇身舞,并模仿各种飞禽走兽和家畜的动作,跳出各种优美的舞蹈。他的表演受到乡亲们的欢迎,男女老少兴高采烈,笑逐颜开。可阿爸却很恼怒,骂他谋生本领没学会,只学到游手好闲的骗术,便把他赶出了家门。阿迪来到荒野山坡上,用竹杆和茅草搭起窝棚,坐在窝棚门口弹起悠扬的乐曲。琴声传到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深处的龙宫里,龙王请阿迪到龙宫弹琴跳舞,给龙子龙孙传授技艺。为了感谢他,龙王把美丽的龙女嫁给他,又帮他在山坡上盖起楼房,开出良田。六个兄弟和阿爸见了,知道阿迪学到的也是一种本领,转怒为喜,和好如初。阿迪把本领教给了乡亲们。从此,怒江两岸到处都有了其布厄,有了歌舞,有了欢乐。
结构组成
形制多种多样,各地区有显著差异,外形与侗族琵琶相近。琴体多用一整块当地出产的红花樱桃木、映山红木、楠木、桑木、红椿木、楸木或其它硬杂木制,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因流传地区的不同,琴的规格也有大小区别,琴体一般全长50厘米~80厘米,但也有最小的其布厄,琴体仅长30厘米,而最大的其布厄,全长可达100厘米以上,最为常见的其布厄,全长60厘米~70厘米。共鸣箱有扁圆形、椭圆形、长圆形、扁梨形和扁梯形(四角弧形)等多种,也能见到扁葫芦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的,但为数很少。琴框用硬杂木制,正面蒙以桐木、云杉、雪松属、红松等质地较软的薄木板,面板用竹钉固定,用猪胶或花胶粘牢,板面中部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排列呈对称的几何图形。琴箱长20厘米~30厘米、面宽15厘米~25厘米、厚5厘米~8厘米。琴头多为扁铲形,上部稍宽,向后弯曲,最多不超过45°角,也有的呈方柱形、平顶,还有的雕刻出鸟雀、龙、虎、牛、鸡或鱼等动物头部造型,但较少见。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底弦槽,两侧设有四个木制弦轴(左右各二),轴柄有圆锥形、方柱形和扁方形等多种。琴杆长短不一,上窄下宽,上端设有山口,下端有的与琴箱连为一体,正面平坦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竹制长桥形琴马置于面板中下部。张有四条琴弦,最早使用棕丝、马尾或羊肠弦,现多用钢丝弦或尼龙弦。傈僳族人民就地取材,制成各种各样的其布厄,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其布厄多为扁圆形,琴箱圆周的长度,正好与琴杆的长度相等。所以这里的其布厄,琴体长的琴箱也大,琴箱小的琴体也短。在保山市地区的芒宽、保山一带,流传的多是琴长70厘米、琴箱椭圆形的其布厄。
傈僳族的其布厄,线条粗犷而奔放,在每支琴身上都配有一条色彩艳丽的背带,拴系于弦槽和琴尾之间,它不仅便于挎着演奏,还起着美化和装饰作用。背带常用各种彩色棉线或丝线织成,两端饰以散须、刷须或泡花球,尤以系在琴头一端的饰物更为华丽夺目,它表现出傈僳族妇女精巧的编织手艺。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龙陵县一带,则普遍使用着用红、白或兰、白两色绸布缝制的背带。
演奏方法
演奏其布厄时,可采用立姿或坐姿,将琴上的背带套于左肩上,琴体斜挂于胸前,琴箱置于右腹处,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杆,用食指、中指按弦,无名指、小指也偶尔使用,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弹拨琴弦发音,也有的地区采用牛角或木制拨片弹奏。其布厄的定弦根据所奏乐曲的不同而有异,一般多以琴弦松紧适度、音响效果良好为标准。定弦法有十多种,常用的定弦为:a、c1、e1、a1;a、c1、g1、a1;a1、c2、a1、d2;g1、c2、D1飘移大奖赛、d2;c1、e1、g1、a1;#c1、e1、#一级方程式锦标赛、#g1;g、c1、e1、g1;a、新干线E1系电力动车组、a1、e2;#f1、b、#c1、a1等。音色圆润而明亮,纤细而甜美。无论何种定弦,均可在低音两弦、高音两弦或中间两弦奏出旋律,另两弦作为和音伴奏。左手指法有打音、带音和擞音等,右手技法有弹弦、挑弦和扫弦等。常用于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男、女均可弹奏,并可边弹边唱或边弹边舞。
其布厄在为民俗音乐伴奏时,常常边弹边唱,与“琵琶弹唱”酷肖,歌词内容广泛,多为表现爱情生活。在为歌舞伴奏时,常以其布厄为领奏或主奏乐器,并由傈僳三弦、呃吱、竹簧、笛子、葫芦笙和木叶等乐器配合演奏。男子奏其布厄、三弦琴、呃吱和葫芦笙,女子奏竹簧、笛子和木叶,不奏乐器者则歌唱,这种表演形式称为“琵琶歌舞”。在这种器乐合奏中,平常至少要用三、四支其布厄,有时可多达二十支左右。舞蹈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农耕生产、狩猎过程、日常生活、社交恋爱和模仿鸟兽动作的各种舞蹈,并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舞蹈伴奏曲,如《砍山地》、《打谷子》、《找马》、《纺线舞》、《盾牌舞》、《三步舞》、《青蛙跳》和《阳雀舞》等等。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的舞曲有《踏妥光》等,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带的舞蹈伴奏曲有《千木千》等。
定弦和音域
其布厄的定弦没有固定的标准,多以琴弦松紧适度、音响效果好为准。
三弦琴其布厄常按“软调”定弦,即从里弦到外弦是四、五度关系,如定成(g、c1、g1)或(a、d1、a1),有时也定成同度、五度关系的“硬调”。
四胡其布厄,常用的定弦是(g、c1、e1、g1)或(a、 c1、e1、a1)。
其布厄的曲调据说有72 调之多,内容通常是反映傈僳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旋律明快流畅,节奏性强,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演奏其布厄多采用立势,将背带挎于肩上,琴体斜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食指拔弹琴弦发音,也有用牛角或木制圆形琴拔弹奏的。演奏技巧有弹、拨、扣拨、连弹和扫等。音色纯净、明亮。深沉、浑厚。演奏四弦其布厄,右手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弹拨。音色纤细而甜美。
自娱自乐
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边弹边舞的场合里,有的弹奏者将其布厄举在头顶上平弹,更有的将其置于颈后的左肩上弹奏,颇有“反弹琵琶”之趣。此外,也有男女二人共弹一琴之舞,即二人相对,女子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搂着男子腰部,男子用左手搂着女子右肩,右手拨弹琴弦,两人边弹边舞,持琴者和弹奏者还经常调换。还有男女二人串弹两支其布厄的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集体串弹舞,大家围成一圈,每人手中一琴,甲弹乙按,乙弹丙按,……边弹边舞,气氛热烈,妙趣横生。
在傈僳族,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新房落成、丰收猎获之时,人们都要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还时常通宵达旦。其布厄是傈僳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尤其受到青年男女的宠爱,主要用于独奏自娱,并常在社交和爱情生活中使用。
著名奏曲
较著名的独奏曲有:《阿资匹其本其尼阿》、《尼窝尼窝》、《傈僳调》、《弹调》和《结婚调》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