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杰林克
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3月16日—1931年1月1日),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他在农业微生物学和工业微生物学领域进行了生物学研究,被认为是病毒学的开创者。拜耶林克于1931年1月1日在荷兰海尔德兰省逝世,享年79岁。
人物经历
拜耶林克在莱顿大学接受教育,1872年获得化学工程师学位,1877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他在瓦赫宁根农业学校(现瓦格宁根大学)担任微生物专业教师,1895年来到代尔夫特技术学院(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担任微生物学教授,并建立了代尔夫特大学微生物学院。
主要贡献
病毒的最终发现
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罗斯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这种现象起码可以说明,致病的病原体不是细菌,但伊万诺夫斯基将其解释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路易斯·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说的极盛时代,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拜耶林克(Beijerinck)同样证实了麦尔的观察结果,并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但拜耶林克想得更深入。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
从这些实验结果,拜耶林克指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1,能通过细菌过滤器;2,仅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3,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病毒”。
拜耶林克的成就或许不公平地被同时代的罗伯特·科赫和路易斯·巴斯德掩盖了,因为与他们不同,拜耶林克没研究过人类疾病。
其它
研究领域:氮循环、化能生物学、病毒学、硫酸盐还原菌、细菌培养
研究机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创办人)
获奖:列文虎克奖(1905)
拜耶林克也发现了氮气转化为植物所能够吸收的铵根的过程──固氮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附于某些品种植物(荚果)的根部上的细菌为其提供养分,是植物与细菌之间的共生的典型例子,也对维持泥土肥沃起着关键作用。
拜耶林克发现了通过还原硫酸盐进行缺氧呼吸的细菌,他认识到细菌能够以硫酸盐代替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这个发现深远地影响到我们现时对生物地质化学循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