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强子
奇异强子(Exotic hadron)是一类次原子粒子,即非常规强子态,也称为外来态或奇特态(Exotic states)。它们由夸克和胶子构成,受强相互作用束缚,但结构和组成有别于一般的强子。奇异强子可能包含超过三颗价夸克或不含夸克的状态,展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简介
奇异强子分为奇异重子和奇异介子。奇异重子除了三颗夸克外具有额外的基本粒子,而奇异介子却不会只有一颗夸克和一颗反夸克。因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论中并没有否定这些粒子的存在,所以科学家希望发掘其出现的可能性。
科学家可藉寻找具有异常量子数的粒子发现奇异强子,现在亦有种种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很可能真的存在,但此论述仍备受争议。
次原子粒子
次原子粒子,或称亚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还小的粒子。例如: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等等。
强子
在粒子物理学里,强子(hadron)是一种由夸克或反夸克通过强作用力捆绑在一起的复合粒子。强子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 重子:由三个夸克或三个反夸克组成,自旋总是半整数;也就是说,它们是费米子。例如,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都是重子。
• 介子: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自旋是整数;也就是说,它们是玻色子。例如,π介子可以是π0、π+、π−,每一种都分别带有不同的电荷。π0介子是由上夸克与反上夸克组成,或由下夸克与反下夸克组成。π+介子是由上夸克与反下夸克组成。π−介子是由下夸克与反上夸克组成。
历史
奇异强子的概念最早在1960年代由默里·盖尔曼等人提出,并在1964年的论文中被进一步划分为奇异重子和奇异介子。随着量子色动力学在后续年代的发展,科学家意识到该理论并不排除存在两颗或三颗价夸克以外的强子。尽管后续研究未能确定奇异强子与散射矩阵极点的关联,但已有理论提出奇异强子可能自我修正为P-矩阵极点。2003年以来,科学家相信已经观测到四夸克态和五夸克态的踪迹。
形态
奇异强子的形态多样,包括:
混杂态(Hybrid):至少包含两个价夸克和一个胶子。
多夸克态(Multiquark state):包含超过三个价夸克。
观测结果
奇异强子的存在已通过多个实验得到支持,包括:
X(3872):2003年被日本的Belle实验团队首次发现,可能为介子分子或四夸克态。
Y(3940)、Y(4140):分别在2009年3月于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和BaBar实验团队发现。
Zc(3900):在2013年由Belle实验及北京谱仪III团队发现。
Z(4430):由Belle实验团队发现,在2014年4月由LHCb确认,其至少具有 c c d u 结构。
P+ c(4380)、P+ c(4450):2015年7月由LHCb发现,至少具有 c c u u d 结构,因此可能为五夸克态。
X(4274)、X(4500)、X(4700):2016年6月由LHCb发现,可能为四夸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