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侗族大琵琶

侗族大琵琶

侗族大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侗语琵琶称衣、黑衣、比巴。大琵琶侗语称比巴劳。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县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

乐器历史

公元14世纪末,侗族琵琶已在侗族民间流行。明代沈《贵州图经新志》载有:“男子……则吹芦笙、木叶、弹琵琶、牛腿琴,牵狗臂鹰以为乐。”榕江县侗族《祭祖歌》中也唱道:“鸡尾垂耳边,琵琶抱胸前……”琵琶歌里还有这样的唱词:“砍下樟木带回家,拿起樟木做琵琶。”证明侗族琵琶已有600多年的流传历史了。

在《敦煌变文集》卷4中《难陀出家缘起》有:“饮酒勾巡一两杯,徐徐慢拍管弦催。各盏待君下次句,见了抽身便却回”,我们看到诗中有管弦的名词,“弦”即为琵琶。中唐时更是盛况空前,一场歌舞一套乐队,大量的使用琵琶,使琵琶得到空前的普及。

唐诗中也能够强烈的感受到民俗酒筵中的琵琶文化:“樽中酒我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谢偃《乐府新歌应教》);“齐歌送清觞,起舞乱参差”(李白《九日登山》 );“处处闻管弦,无非送酒声”(刘禹锡《路旁曲》 )。在劝酒饮酒是,大都伴以琵琶乐歌及舞蹈相随。“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李群玉《索曲送酒》)。“为将金谷引,添令曲未终”(陈叔达《听邻人琵琶》 ),以上情景清楚的表明有酒的场合就有琵琶相伴,以琵琶音乐与歌和之。再则,例如《绿腰》为软舞之一,它里面的歌唱部分,在当时的民间是非常流行的;在伴奏乐器中,琵琶非常重要,一开始就用琵琶;在散序中间,用吟、揉和推的左手指法比较多,可能是抒情比较深刻的部分;后来节拍渐急,在琵琶上给人以一个花簇明快的感觉。饮酒及歌舞中间的歌与琵琶、琵琶与歌的情形常常是相随表演,深受人们的赏识。

唐朝饮筵酒令活动中,“慢拨琵琶送一杯”,一边是优美的琵琶伴乐,一边送酒慢酌,可谓赏心悦事,这正是唐代特别是初、盛、中时期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景象的一个写照。这种大众化的或是欢聚、或是生日、或是迎送等酒筵活动,融聚了琵琶艺术的富丽色彩与唐都市的享乐风尚,反应出唐代特有的世俗文化审美观。在承认琵琶艺术的唐代社会中,令人感到有形无形的张扬着琵琶文化的氛围,普及民众、活跃于民间的唐代琵琶文化为后世的琵琶艺术传承和提高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20世纪50年代后,侗族同胞激情满怀,用歌声赞颂共产党,歌唱幸福的新生活。在每个侗家寨,都有一座飞阁重檐的鼓楼,这是侗族特有的建筑物,为全寨聚众、议事、休息和娱乐的地方。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来到这富有民族色彩的鼓楼,庆祝节日和尽情欢乐,在这里传歌、对歌。当夜幕降临,侗寨的鼓楼里灯火通明,由男女青年组成的合唱队在这里练歌或赛歌。不仅年轻人抒发衷肠的情歌在这里传递,连五六岁的孩童也在这里接受音乐的洗礼。白发苍苍的歌师傅,是鼓楼里最受尊敬的人,他把侗族传统的歌曲传给年轻一代。侗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少有的多声部、有伴奏、有完整形式的民俗音乐。侗歌有由合唱队演唱的大歌、独唱或对唱的小歌以及用琵琶边弹边唱的“琵琶歌”等。

形制

侗族大琵琶和常见的琵琶迥然各异,它的式样和汉族三弦琴蒙古族四弦有些相象,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体多使用一整块樟木、桑木、杉木或其它硬杂木制,以使用当地生长的一种叫作“香秀雪”的木材为佳。也可共鸣箱单独制作,然后与琴头、琴杆拼装。全长100厘米-110厘米。共鸣箱呈倒桃形或椭圆形,系在木材下部挖凿出腹腔,其上粘以面板而成,面板多使用梧桐木制作,板厚0.5厘米,也有蒙以杉木或樟木面板的,板面中部开有若干个圆形小出音孔,琴箱长20厘米-26厘米、面径16厘米-20厘米、厚6厘米-8厘米,箱内装有木制音柱。

琴头扁而宽,上部较大,多呈扁铲形,长20厘米左右,顶端朝向上方或向后弯曲,中间开有长方形穿底弦槽,两侧设有三、四个或五个木制圆锥形弦轴,轴长8厘米-12厘米。琴杆较窄而薄,呈半圆柱状体,倒桃形琴箱的琴杆则较宽而厚,正面平坦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但在外弦的纯五度、向下小三度和中弦的小三度、向下纯四度位置的琴杆表面,钉有短小而低矮的金属标记,可兼起品位的作用,也有的在琴杆上拴以细线作把位记号。面板中央或偏下方,置有一个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下方设有竹、木或金属板制缚弦,无缚弦者,琴弦系于琴底尾柱上。张有三至五条琴弦,可用丝弦、钢丝弦或牛筋弦等。

现状

侗族人民美丽的家乡,在绿树浓荫的苗岭山下,在蜿蜒清澈的都柳江融江和清水江畔,在黔、桂、湘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千百年来,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仅发展了农、林、渔、牧各业生产,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在侗族人民生活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他们无论在记述历史、生产劳动、还是倾吐爱情……都离不开歌唱。风格独特的侗歌,就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19世纪中叶,又在侗歌的基础上融入舞蹈,发展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侗戏。

侗族人民喜爱歌唱、善于歌唱,他们认为“话是说不完全的,只有歌才能表达得完全”。在漫长的旧社会,他们用歌声表达对反动统治的憎恨、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侗族大琵琶一件。琴体用硬杂木制成,全长101厘米。共鸣箱呈倒梯形,蒙以桐木面板,琴箱长21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面板中央开有三个圆形小音孔,呈品字形排列。琴头双菱形,长24厘米,中开弦槽,两侧设四个小叶黄杨弦轴。琴杆无品,张四条丝弦。这是一件广西侗族琵琶歌手制作的大琵琶,1964年由广西音协赠予该所。

演奏技艺

演奏侗族大琵琶,多采用坐姿,将琴箱置于右腿之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持琴杆按弦取音,右手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拨片用老竹片、牛角片或牛骨片制成。侗族大琵琶的定弦,三弦琴者每弦一音;四胡者中间两弦同音;五弦者中、外弦为双弦、定同音。三弦大琵琶定弦为:c、d、a;四弦大琵琶定弦为:c、d、d、a;五弦大琵琶定弦为:c、d、d、a、a。音域同为c—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音色浑厚而饱满,但也因用弦不同而有异:丝弦音色柔和,钢丝弦音色洪亮,牛筋弦则低沉而浓重。常用外弦弹奏旋律,其它弦作空弦音伴奏,也可双弹而得和音效果。多用于侗族叙事性琵琶歌伴奏,尤适宜为男声伴奏,常由男子一人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为侗戏伴奏。在为叙事长歌伴奏时,只用于前奏和间奏中,通常不跟腔伴奏,有时只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勾划一下,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在为侗族合唱队演唱的大歌伴奏时,常使用琴箱较大、张有牛筋弦的大琵琶,发音低沉浓郁,与男声合唱大歌雄浑而苍劲的音色非常和谐统一。

侗族的叙事性长歌是侗族琵琶歌的一个主要品种,其旋律起伏较大,常有纯五度和大小六度、小七度的跳跃,演唱苍劲、庄重,有史诗风格。它又有坐唱和说唱之分。侗语称作“嘎常”的坐唱,通常是由一位中年或老年男性在夜晚自弹自唱,可长可短,短则百句,长则上千,一唱到底,故事有完整的内容;侗语称为“嘎锦”的说唱,多在夏季夜晚乘凉时,由一位中年或老年男性自弹自唱,短的可唱半夜、一夜,长的能唱上几夜。故事情节连续完整,弹、唱、说、表随机应变,说唱生动、表演细腻。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天文地理、风土人情、道德修养和爱情婚姻等等。中、老年人既达到了自娱的目的,青年人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知识。由合唱队演唱、用大琵琶伴奏的侗族合唱大歌,深受侗族青年人的喜爱,这种大歌多以“套”来计算,一套中有的包括几首,有的多达几十首不等。在侗族民间,合唱大歌的蕴藏量十分丰富。

相关词条

适争阳谷县哨画角木管胡琴竹板古钢琴侗族大琵琶

参考资料

1、http://www.chinayq.com/News/Musical/Knowledge/2007-3/3/134113793_2.HTML

2、http://www.huain.com/study/html/prod_2684.html

3、http://www.wenhuacn.com/article.asp?classid=115\u0026articleid=2833

4、http://www.huain.com/study/html/prod_1565.html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