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前外侧壁
腹前外侧壁是腹部手术的入路部位。
(三)腹横筋股
腹横筋股衬贴于腹横肌深面。在腹上部较薄弱,接近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侧缘处较致密,其上方连膈下筋膜,下方续髂筋膜及盆筋膜,并在深环处呈漏斗形突出,形成精索内筋膜。腹横筋膜与腹横肌结合疏松,但与腹直肌鞘后层紧密相连。
(四)腹膜下筋膜
腹膜下筋膜位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在腹下部特别是腹股沟疝脂肪组织较多;向后与腹膜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续。由于有腹膜外脂肪组织,壁腹膜容易剥离,故膀胱、剖腹产等手术,一般不需进入腹膜腔,经腹膜外八路即可施行。
(五)壁腹膜
为腹前外侧壁的最内层,向上移行于膈下腹膜,向下延续于盆腔的腹膜。在脐以下,腹前外侧壁的腹膜形成五条皱壁:位于正中线者为脐正中其中有脐正中韧带,是胚胎期脐尿管的遗迹;位于脐正中襞外侧者为脐内侧襞,内有脐动脉索,是胚胎期脐动脉闭锁后的遗迹;最外侧者为脐外侧襞,其中有腹壁下血管。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壁的内、外侧,分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腹腔的内容物,可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
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此区较为薄弱,其原因是:
①腹外斜肌在此处移行为较薄的腱膜,并在其下方形成一裂口;
②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下缘未达到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因而该部没有肌肉遮盖;
③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而形成潜在性裂隙。此外,当人体站立时,腹股沟疝所承受的腹内压力比平卧时约高三倍。由于以上解剖、生理特点,故疝多发生于此区。
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斜向内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长4~5cm,内有精素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在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管的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 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是腹横筋膜的一个卵圆形孔。孔的内侧为腹壁下动脉,浅层有腹内斜肌,深层为腹 膜所复盖。外口为浅环,是腹外斜肌腹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男性腹股沟管
内有精索、髂腹股沟神经等。精索由输精管、输精管动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残余部分等所组成。精索入腹股沟 管内口后,即有来自腹横筋膜的精索内筋膜所包绕,当通过外口时,又有来自腹外斜肌腹膜浅面很薄的精索外筋膜包绕精索。
腹股沟区的内下
部虽然缺乏肌性结构,但仍有一定的生理保护作用。由于腹股沟管是一斜行的肌筋膜裂隙,在腹压增加时,管的前、后壁靠拢;腹壁扁肌收缩时,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缘与腹股沟韧带相接近,而使弓状缘下方的半 月形缺口近于消失;又由于腹横肌的收缩,腹股沟管深环也移向外上方,使环口缩小。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脊柱两侧,在腹后壁的壁腹膜之外,逐渐向下移动。在胚胎三个月时睾丸移动到髂窝内,七个月时接近腹股沟管深环处。此前,由腹膜形成的鞘突,随着睾丸引带的行 径通过腹股沟管。于出生前约一个月,左、右睾丸在深环处沿腹膜鞘突进入腹股沟管,一般出生前降入阴囊内。如果生后睾丸仍停留在腹后壁或腹股沟处,即为隐睾。正常情况下,睾丸降入阴囊后,鞘突除包绕睾丸部分形成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他部分完全闭锁形成鞘突剩件。如果腹膜鞘突未闭,仍呈长袋状与腹膜腔相通,则可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 疝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由于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鞘突闭合的时间也较晚,故右侧斜疝多于左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