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二十中学
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其前身“圣罗以女子学校”创建于1909年,1952年更名为武汉市第五女中,1956年更名为现名。1961年武汉市第二十中学经市教育局批准为市重点中学。1997年被评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8年改为单设高中。2001年经市级督导评估,被市政府命名为为“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09年3月经过市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保留“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的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5768.8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7.45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小型景观相映成趣,绿化面积1562平方米,覆盖率达35%。2010年8月根据江岸区教育局教育整体布局的要求,与原二七中学进行了资源整合,二十中将校址搬迁到徐州新村(解放大道1888号),接管了武汉市民族中学,两年过渡,实行校两园的过渡模式。学校现有教学班39个,在校学生2208人,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本科学历教师占98%,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59人。学校本科目标平均完成率为149%,专科目标平均完成率为118.8%。获得“江岸区教育教学立功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试验学校”等荣誉。
历史沿革
• 圣罗以女子中学时期
1909年,美国圣公会设立汉口圣罗以女子中学。Lois是美国从前一位比较有名的女传教士,为纪念Lois学校命名为Saint LoiS(音译圣罗以)。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圣罗以学校国文教师何伟引导学生参加爱国运动,为筹建“武汉学生救国会”作出贡献。
1937年,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周天放为学校题词“女教先河”。
1938年,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总部设在圣罗以学校。中国妇女界一批人士集会汉口,并常到圣罗以学校视察,如宋美龄、邓颖超、李德全等。
1938年,武汉沦陷后,学校停办。
1948年,校董事会聘余常慎校长回任,8月,呈报国民政府教育部备案。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教会撤走。更名为私立圣罗以女中。
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第五女子中学。
• 武汉市第二十中学时期
1955年,改名为武汉市第二十女子中学。
1956年,学校开始男女兼收,并更名为武汉市第二十中学。
1956年,初中升学率在95%以上,在全市名列前茅。
1961年,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升学率为65%。
1961年,学校被列为武汉市重点中学。
199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98年,学校被评为“武汉市文明单位”。
2000年,学校被省教研室命名为“教改名校”。
2001年,学校被武汉市人民政府督导室确定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2009年3月,学校顺利通过市督导室组织的复评,获得申报“省级示范学校”资格。
2009年10月4日,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师生、历届校友及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共3000余人集会,举行建校一百周年(1909-2009)庆典活动。
2010年7月,武汉市民族中学整体并入,成立武汉第二十中学(民族中学)。
2011年6月,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学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信息技术教育室2间;多媒体教室兼理化生实验室,及通用技术和阶梯教室共9间;还具有图书室楼。学校图书馆面积184平米,藏书40000册,期刊杂志140种,阅览室座位102个。另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羽毛球及毽球场四个、学生公寓一栋,两幢五层教学楼与综合实验楼。校园绿化面积1562平方米,覆盖率达35%。
办学规模
学校有教学班34个,现有学生2101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768.8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7.45平方米。
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专任教师152人,本科学历教师占98%,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59人。学校有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优青4人,区学科带头人14人,区优青12人。
高级教师(25人):汪玲、熊辉胜、周志平、周至修、熊国洪、贺辉龙、徐淑琴、沈旭东、廖翠微、林明华、汪鲁生、许钦、吕琰、钱莉、张承香、江少兰、叶水清、郑志勇、朱晓云、李元华、庄小广、程慧、曾萍、刘巧珍、周培发。
一级教师(25人):周志贞、张媛、张睿、叶青、熊家华、谢文杰、魏婧、王峥、彭敏静、李岚、吴慧玲、郭丹、陈勇、曹炜、王军、张玉霞、叶奇武、余志刚、彭燕、祝君、陈雪丽、李胜祥、刘磊、方亮、熊智。
二级教师(3人):陈娟、马志谦、华晓娟。
国家级生涯规划师、中科院科普演讲团成员(1人):宋丹
国家级裁判(1人):王军
湖北省骨干教师(1人):汪玲
武汉市学科带头人(3人):汪玲、朱晓云、程慧。
武汉市十佳班主任(1人):周志平
江岸区学科带头人(26人):熊胜辉、周至修、熊家华、徐淑琴、熊国洪、吴慧玲、贺辉龙、郭丹、陈勇、沈旭东、廖翠微、林明华、汪鲁生、许钦、吕琰、钱莉、张承香、江少兰、叶水清、郑志勇、李元华、庄小广、曾萍、熊智、刘巧珍、周培发。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总分640分以上2人,其中陈雪枫同学以648分获得同类学校第一。
2016年高考,学校一本录取88人,录取比例达23.9%;本科上线人299人,录取比例达81.03%。
• 竞赛成果
2012年1月,学校在中学生新课程英语能力竞赛中,8名同学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一等奖。
2012年11月,学校在湖北省地理学会举办的中学生地理奥利匹克竞赛中,5名同学获得二等奖,11名同学获得一等奖。
2012年11月,学校在武汉市教科院英语学会举办的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1名同学获得一等奖,3名同学获得二等奖,7名同学获得三等奖。
教师成绩
• 教师荣誉
2017年5月,2017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武汉市第二十中学(武汉市民族中学)郭丹、薛、谢文杰、华晓娟四位老师荣获全国三等奖;孙晋兰、张媛两位老师荣获全国二等奖;胡芳老师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受邀参加大会现场说课比赛。在高中组24名说课参赛选手中,胡芳老师获得现场说课一等奖。
2015年9月,陈洁老师荣获武汉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2015年4月,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2015年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课例比赛中,郑珍梅(地理)、陈娟(美术)、周志平(政治)三位教师荣获互动课堂教学实践录像课全国一等奖,李山华等六位教师荣获录像课全国二等奖,陈洁等六位教师荣获录像课全国三等奖。选送电子白板互动课堂课例涉及高中学段所有学科,选报课例获奖率高达71%。
所获荣誉
• 体育类
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教育局授予学校“2016年武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比赛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奖杯;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教育局授予学校“2015年武汉市'阳光体育科学健身校园行'活动体育才艺大比拼优秀组织奖”牌匾;武汉市体育局 武汉市教育局授予学校“2015年武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比赛优秀竞赛奖”奖杯;武汉市第九届运动会少数民族类暨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最佳竞赛组织奖;学校荣获“二〇〇七年湖北省青少年暨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女子组第一名”奖杯。
• 科研类
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颁发奖证,学校研制的“多媒体电脑辅助教育在中学活动中的运用和研究”的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1月,武汉市政府办公厅授牌,确定学校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区教育局授予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荣誉证书;2015年11月,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授予学校首届“全国民族中学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并颁发铜牌。
文化传统
校徽
校徽外形以中国繁体字“”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吉祥、富有地域特征的黄鹤外形变换而成。主色调为大红色。其象征意义为:
象征武汉市第二十中学如同黄鹤一样展翅翱翔,不断向上;
寓意黄鹤故乡的廿中培养更多黄鹤英才的追求永无止境。
象征百年老校焕发着无限生机和活力以及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学校精神。
星辉、帆影和雁阵的意象,象征着师长、学长带着学弟学妹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二十中和民族中学亲密无间,一起奔向美好未来。
校训
“进德、修业”
民主革命家林森题写。
校歌
• 1930年代圣罗以中学时期校徽校歌
歌词如下:
惟我罗以,历史绵绵,发扬有真诠。
爱众服务,教育是宣,化雨满江天。
领导社会,度此心传,柱石做中坚。
智仁勇,一起站在时代前。
进德修业,本末具兼,体用得相全。
同学切磋,师长指点,矜式有昔贤。
改良家政,复兴国权,责任齐在肩。
教学做,大家努力猛着鞭。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学 校 概 况.武汉市第二十中.2024-03-16
武汉市第二十(民族)中学.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2024-03-09
全国大赛展风采 智慧课堂露峥嵘.武汉教育信息网.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