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名榜
刘名榜,男,汉族,1902年10月出生于河南新县郭家河乡莲花村。1928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鄂豫暴动和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并在大别山地区长期坚持斗争,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别山的儿子”。刘名榜曾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监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他还曾担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三至六届政协副主席、省五至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名榜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4月21日,刘名榜在郑州逝世。
人物生平
1947年8月27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主力通过陇海路、涉越黄泛区、激战汝河、强渡淮河,终于抵达大别山区。在大军南下前,邓小平了解到,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主力突围时,曾留下一部分武装坚持大别山斗争。在这些武装中,以刘名榜领导的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现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和游击队的影响最大。
来到大别山后,邓小平曾说:“经扶这一带有个中心县委和游击队,负责人叫刘名榜,他有多少人,多少枪,我们都不太清楚。现在,我们要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困难很多,而他们对当地情况熟悉,对敌斗争经验丰富,所以,必须尽快找到他们。”
去年11月28日,本报特派采访组来到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原新县),当地从事党史研究20多年的晏慎钧老人与一些亲历者向我们讲述了刘邓大军寻找“大别山的儿子”——刘名榜的故事。
刘名榜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一面红旗”
据今年74岁的晏慎钧介绍,刘名榜是经扶县郭家柯乡莲花村人,1902年出生,1928年参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鄂豫暴动和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长期坚持大别山斗争,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别山的儿子”。
“中原突围前,刘名榜奉命担任中共罗礼经光中心县委书记。”晏慎钧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曾风趣地对刘名榜说:“刘名榜,你要是‘革命到底’了,我回来给你树纪念碑!”
“中原军区主力突围后,刘名榜带领中心县委和游击队一直在经扶、罗山县、红安县、麻城市等地坚持斗争。”晏慎钧说,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中,他们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一连数月被敌人围困在深山密林中。敌人还把刘名榜的母亲和妻子带到山上喊话,要挟刘名榜屈服,而刘名榜却鼓励同志们:“无论斗争多残酷,生活多艰辛,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到底,决不让大别山革命的红旗在我们手中倒下!”在他的率领下,游击队多次主动出击敌人,惩办了一批极为反动的保长、叛徒,打击乡保武装,在大别山造成很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刘名榜曾担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等职务,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他为原型,将他在大别山战斗的事迹拍成电影《五更寒》。”晏慎钧说,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刘名榜,称他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一面红旗”。
邓小平指示“一定要找到刘名榜”
晏慎钧介绍说,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来到大别山,由于人地两生,情况不熟,困难甚多。因此,邓小平指示进入大别山的各个纵队的首长,一定要想办法分别与活动在各地的游击队取得联系。他还专门指示第六纵队政委杜义德,打下经扶县城后,要派人设法寻找在经扶一带坚持斗争的由刘名榜领导的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和游击队。
8月28日,第六纵队解放了经扶县城新集。按照邓小平的指示,第六纵队一到新县,便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刘名榜。
“8月29日,邓小平亲自接见了民运部长穰明德。”晏慎钧说,当时邓小平对穰明德说:“你已经知道了,我们要把经扶县作为第一个立足点,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下决心不走了。经扶那个地方有个游击队,现在还没有接上头。游击队的负责人叫刘名榜,他有多少人、多少枪都不知道。现在要你去找,你去经扶,公开身份是县长,实际是县委书记兼县长。到新集后,赶快出安民布告,建立民主县政府,开展地方工作。”
穰明德接受任务以后,第二天上午就带了警卫团的一个排、半个通讯班和野政文工团近百人到了新集。此时,刘名榜也得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的消息,也正在设法寻找主力部队。
“刘名榜曾两次派经光山县委书记、游击队长邱进敏等人下山寻找、迎接刘邓大军。”晏慎钧说,9月1日,邱进敏等人在新县陡山河刚店村找到了刘邓大军,第六纵队政委杜义德、司令员王近山在新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随后,邱进敏等人返回了游击队驻地。刘名榜得知先头部队的消息后,立即带着游击队员连夜下山与刘邓大军接头。不料,在陈店王岗遭遇敌保安团,虽经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迫退回。其后又听说刘邓大军的先头部队已到达湖北黄安的火莲。
9月2日傍晚,刘名榜及所率的游击队员,在火莲畈附近的黄石冲,和六纵十七旅旅长李德生胜利会合。
“李德生对刘名榜坚持大别山的英勇事迹早有所闻,见面之后,更是喜不自禁,再加上他们都是出生在新县的革命战友,虽是首次相遇,却一见如故。”晏慎钧说,至此,罗礼经光中心县委以及所属99名游击队员,终于与刘邓大军胜利会师了。
邓小平在光山县亲自接见刘名榜
“9月1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光山县南向店附近的西杨岗接见了刘名榜、邱进敏等99名游击队战士。”新县八里畈镇副镇长杨世誉说,邓小平接见刘名榜的地方就是他祖父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家才搬迁至新县八里畈镇。
据杨世誉介绍,刘伯承看着大家面黄肌瘦的脸色,亲切地说:“你们能坚持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啊!快去洗洗澡、理理发,再好好休息两天,一切都给你们安排好了。”
邓小平亲切地握着刘名榜的手说:“老刘啊,你们是怎么活过来的?不容易啊!”刘名榜把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情况向刘邓作了汇报。
“对,我们离了党的领导,活不成!离开了人民,离开了枪杆子,更活不成!”邓小平既高兴又严肃地说:“坚持游击战争要靠群众的支持,靠枪杆子。现在,我们要重建根据地,同样要靠群众的支持,靠枪杆子。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动群众,支持主力部队,重建大别山根据地!”随后,邓小平还特意让人杀了一头猪来招待游击队员。
吃完饭后,野战军司令部要游击队为部队保存一批重要物资。这批物资是:100多匹骡马、10多匹骡子驮的银元、5匹骡子驮的烟土,还有一大批中原地区票、冀南票及一门火炮、弹药等。当时,随大军南下的彭晓林任经扶县政府财政科长,记下了这批物资的具体数目。随后,穰明德被正式批准任经扶县委书记,刘名榜任县长。
“从光山县南向店回来后,刘名榜和邱进敏他们花了七八天时间,才把这批物资埋藏好。”晏慎钧说,9月底,敌人对大别山实行重点“围剿”时,到处查找这批物资。尽管敌人用尽各种方法,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线索。解放军主力转回后,经扶县委县政府将这批物资完璧归赵。
人物事件
被称为是大别山“红旗不倒”标志性人物的刘名榜,从参加革命到全国解放,一直战斗在大别山长达20多年。由于他的卓越贡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并称他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一面旗帜”。根据毛主席的指示,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他为原型拍摄了电影《五更寒》,再现了刘名榜带领游击队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故事。
参考资料
“一定要找到刘名榜”.人民网.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