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鹗

刘鹗

刘鹗,(公元一二九O年至一三六四年)字楚奇,吉安永丰人。生于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十七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四年,年七十五岁。皇庆间,因荐授扬州市学录。累迁翰林修撰。红巾军贼起,江州总管,寇不敢犯。升广东省副使,守韶关市。后分兵讨洞獠,赣寇数万猝至,城陷被执,不屈死。鹗文体高秀清遒,学者称浮云先生。著有惟实集八卷,外集二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行于世。

人物生平

刘鹗,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生于永丰县坑田镇,自幼聪慧,矢志学业,十几岁就四处拜师求学,开始学习声律,准备应试举子。屡试科举未中后,转而自学。20岁时,他北走燕赵,南游湖湘,广览名山大川,采访风俗民情。

皇庆元年(1312),刘鹗因才华出众被举荐,担任扬州学录一职。泰定二年(1325),被征召掌教河南、东坡、安阳三书院。泰定四年(1327)任期满,刘鹗归乡筑“浮云道院”,藏书万卷。并开辟占地五亩的后花园,栽种桑柘茶橘及各类名贵花木成百上千。天历二年(1329),升任泰州儒学教授。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提拔为将士郎、京畿漕运司照磨。正元年(1341),刘鹗改任从仕郎、湖广儒学提举。

正四年(1344),刘鹗转承事郎、海门县尹。两年后,迁承直郎南雄路经略,政绩卓著。正十年(1350),升翰林修撰、奉训大夫,任内因回乡奔丧而辞官,改浮云道院为浮云书院,从此深居简出,专注于读书与著述。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兴起,北方、南方的许多州郡很快被起义军占领;六月,朝廷遴选守令,刘鹗超试授江州路总管。正十六年(1356)改授奉议大夫瑞州路总管。正十七年(1357)九月,授中顺大夫,升广东肃政廉访副使。正十九年(1359)二月,刘鹗奉命镇守韶州(今韶关)。次年九月,升中宪大夫、广东阃帅。二十二年(1362),拜嘉议大夫、江西行中书省参政。

二十四年(1364)九月,韶州地区爆发少数民族起义,同时江西的数万起义军也趁机进攻韶关城。刘鹗与幼子运御战月余,其子毙命,刘鹗被俘,押解到赣州,囚禁在慈云寺,刘鹗六天不食而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