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家驹

潘家驹

潘家驹(1921年—),男,绍兴市人,中国农业教育家、棉花遗传育种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倡导修饰回交法改良棉花品种;开展陆地棉突变性状遗传研究,鉴定出4个新的芽黄突变基因并转育成相应的近等基因系;将该指示性状与杂交种子生产相结合,开辟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培养了大批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人才。

人物经历

潘家驹,1921年9月7日生于柯桥区(今绍兴市)。父亲潘之顺是药剂师,母亲周淑琴是家庭妇女。父亲可能出于对自己职业的偏爱,要七个子女中年长的三个都去从医,排行老大的潘家驹自然是首选对象。

绍兴市,群贤荟萃,人杰地灵,这片江南沃土曾培育出众多的风云人物,也对潘家驹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935年潘家驹从绍兴私立成章小学毕业后转入省立绍兴中学学习。1941 年高中毕业,适逢绍兴沦陷,他和同学数人背乡离井,去内地避难,危难中他考入上海市内迁祁阳市的新中工程公司,任钢铁化学分析室实习生。在此期间,潘家驹亲身经历了抗战时期十分艰难困苦的生活,感受到后方人民积极支援抗战的爱国热情,这一切深深激励着他奋发向上。潘家驹边工作边学习,于1944年考进了重庆中央大学医学院。因当时远离家乡,经济上无接济,只能靠微薄的助学金度日,经当时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主任的金善宝教授同意转学到农艺系就读,从此,潘家驹的一生与祖国农业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1948年8月,27岁的潘家驹大学毕业,留在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助教,并兼读农艺系研究生,在卢浩然教授指导下从事黄麻生长发育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家驹任著名棉花专家冯泽芳教授的助教,冯先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品德和孜孜求知的精神使他获益匪浅。潘家驹钻研业务,努力工作。

1956年,潘家驹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棉花遗传育种工作,从事陆地棉、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经多年努力,筛选出了一些较优良的组合。后南京农学院并入地处扬州市扬州大学,他到该校任教。1980年潘家驹随南京市农学院迁回南京。

全国科学大会开创了科学的春天,也给潘家驹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干劲倍增,勤奋工作,成效卓著,先后成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并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有6项科研成果获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奖项

潘家驹曾任农业部教材指导委员会正、副组长,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教材《作物育种学总论》,参与统编教材《遗传学》等多部著作。《作物育种学总论》获1996年农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农业部、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多次授予他“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教师”等光荣称号;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向他颁发了从事高等教育工作40年荣誉证书。

人物评价

潘家驹于1921年就读于中央大学,一直在我校工作,从事遗传育种研究。1959年光荣入党,曾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并多次出国访问。采访时他说当年学医的他因家境不好而改学农学,从而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潘家驹还讲述了他当年的求学时的艰苦,对今天学子们的优越条件赞叹不已。

潘家驹在采访中一直强调,他只是国家培养的一个普通的党员,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位党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退休后仍然在以前的岗位上发挥余热也是本着要为党为人民服务一生的宗旨。

潘家驹表示:我虽已退休,但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品格和思想上始终要保持和党的一致,与时俱进。同时,为贯彻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精神,我们对我校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我校的快速发展献智献策,以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