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岩屑堆

岩屑堆

岩屑堆,又称“岩屑坡”或“石流坡”,是由于重力作用和坡面微弱冲刷作用形成的非地带性地貌形态。在冰缘地区,因寒凉风化作用特别强烈,岩屑坡规模很大,分布也很普遍,故也被看作是冰缘地貌的一种类型。岩屑堆的形成与物理和化学风化及侵蚀密切相关,尤其是冰的风化作用在冰缘地区尤为显著。

简介

岩屑堆或塌砾堆是作用在岩石表面的物理和化学风化及侵蚀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地区性气候(温度、降水量等)造成岩质坡退化。典型的风化作用包括冰的风化、矿物水合、溶解和盐结晶形成的化学风化、温度应力、局部应力以及生物作用。岩屑堆的形成通常归因于山脉壁体中冰的形成,尤其是在春秋季节,日常温度在冰点上下波动时,冻融作用尤为明显,导致岩屑的产生。

主要分布

岩屑堆在中国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区分布广泛,规模可达数百米。冰缘区的岩屑较细,具有成层性,坡度较缓,而非冰缘区的倒石堆则岩块粗大,不成层,坡度较陡。岩屑堆可掩盖冰川,如意大利多洛米蒂山塞拉石林中的莱赫德尔龙湖,其水源就来自厚厚碎岩层下所隐藏的冰川,该冰川的融化速度也因这层碎岩的保护而放缓。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体岩坡也可以完全被自身的岩屑堆所覆盖,形成一层新地层,这种斜坡通常被称为岩屑斗篷。

分类

岩屑堆的构成物可分为碎屑物(砾石、砂、泥)、火山碎屑火山石块・火山弹、火山砾・浮岩火山渣、火山灰等)、生物遗骸以及水溶物结晶。这些构成物的聚集通常发生在悬崖、山脉峭壁、火山或谷地底部,形成典型的凹面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