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特·雷伯
格罗特·雷伯(Grote Reber,1911年12月22日-2002年12月20日)是美国射电天文学的先驱者,他将火腿电台和业余天文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对扩展卡尔·詹斯基的开创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进行了射电频率的首次天空调查。
人物经历
格罗特·雷伯出生并成长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杜佩奇郡惠顿(位于芝加哥附近)。他于1933年毕业于阿默理工学院(后来的伊利诺理工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学位。作为一名业余无线电操作员,他在1933年至1947年间在芝加哥的多家无线电制造商公司工作。1933年,雷伯得知卡尔·詹斯基的研究后,决定进入这一领域,并尝试加入詹斯基所在的贝尔实验室,但由于经济大恐慌未能获得职位。
雷伯于1937年在惠顿的后院建造了自己的射电望远镜,这是第二个用于天文目的的天线,也是第一个用作射电望远镜的抛物面反射天线。他的射电望远镜设计先进,由直径9米的抛物面金属碟组成,聚焦到离碟面8米的射电接收器。望远镜于1937年9月完工,雷伯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射电天文学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领域才开始扩展。
雷伯的第一个接收器工作在3300兆赫,未能探测到外层空间的信号,第二个接收器工作在900兆赫也是如此。1938年,他成功地使用了160兆赫的第三个接收器,证实了詹斯基的发现。1940年,他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专业论文,并于1941年完成了射电频率天空图的制作,揭示了天鹅座A和仙后座A等射电源的存在,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成为无线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后来他将无线电望远镜卖给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并由弗吉尼亚绿岸的美国国家无线电天文台所使用。并协助重建了詹斯基的原始望远镜。格罗特·雷伯也重建央斯基原本的无线电望远镜。 格罗特·雷伯在1950年代再度积极进行无线电天文学的研究,不过当时已经有许多先进的研究设备出现。相较于他首次进入这个领域的时期有巨大的改变。因为频率低于30百万赫兹的讯号会被地球的电离层所反射。1954年,雷伯搬到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与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比尔·埃利斯合作,建立了一组偶极天线阵列,并在那里进行了南半球的射电巡天。
雷伯不相信宇宙大霹雳理论,而是支持红移距离关系的疲惫光解释。1977年,他发表了《无尽、无边、稳定的宇宙》一文,概述了他的理论。他于2002年逝世于塔斯马尼亚的荷巴特,刚好在91岁生日前2天。他的骨灰被安置在塔斯马尼亚州新诺福克镇以及世界各地的多个主要射电天文台。
荣誉
格罗特·雷伯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俄亥俄州立大学授予的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62年)、美国太平洋天文学会的布鲁斯奖(1962年)、亨利·诺里斯·拉塞尔讲座(1962年)、富兰克林研究所的埃利奥特·克雷森奖章(物理学,1963年)以及小行星6886 Grote的命名。此外,格罗特·雷伯基金会的受托人设立了格罗特·雷伯奖章,以表彰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剑桥的Mount Pleasant射电天文台的格罗特·雷伯博物馆于2008年1月20日开放,以纪念他的贡献。
参考资料
格罗特·雷伯 (1911–2002).https://iopscience.iop.org.2024-05-08
格罗特·雷伯 (1911–2002).https://www.nature.com.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