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莎草
小莎草(学名:荸荠属 acicularis (L.) Roem. \u0026 Schult.)是莎草科荸荠属植物。多年生整株沉水或沼生草本。株高10-25厘米。具纤细白色根茎。基秆直立,线状,平滑。无叶片。原产于大洋洲、非洲、美洲、欧洲,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现广泛用于观赏性水草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整株沉水或沼生草本。株高10-25厘米。根状茎不发育或很短,通常具匍匐根状茎,具纤细白色根茎。秆丛生或单生,除基部外裸露。基秆直立,线状,平滑。无叶片;基部叶鞘微红色,膜质。小穗单生于秆顶,披针形,长3-8毫米,直径1-1.5毫米,顶端尖,褐紫色,直立,极少从小穗基部生嫩枝,通常有多数两性花或有时仅有少数两性花;鳞片螺旋状排列,极少近二列,最下的1-2片鳞片中空无花,很少有花。下位刚毛一般存在,4-8条,其上有或多或少倒刺,很少无下位刚毛;雄蕊3;花柱细,花柱基膨大,不脱落,同时形成各种形状,很少不膨大;柱头2-3个,丝状。子房上位。瘦果倒卵形,长6毫米,微黄色,表面具网纹,无棱,有光泽。花期6-10月。
分布范围
原产于大洋洲、非洲、美洲、欧洲。世界各地观赏花鸟鱼虫市场交易、扩散于水族馆之间养殖。在法国天然存在于阿尔萨斯、香槟-阿登、上诺曼底、法兰西岛、皮卡迪、北北部加来海峡、朗格多克。在美国分布于新英格兰州(康涅狄格、缅因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罗得岛州、佛蒙特州)。20世纪80年代,随观赏性水草扩散而引入中国,各地旅游观光生态园水域栽培。
2022年4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隆阳分局亢管护站发现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水韭属,经鉴定,发现的水韭初定为云贵水韭,总面积10余平方米,数量约500株-700株。据悉,云贵水韭只在贵州省和云南省存有,而目前云南仅在高黎贡山发现。
生长环境
其喜温暖,怕寒冷,在16-26℃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10℃。
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
小莎草用分株法繁殖,多在每年3-6月进行。由形成子代植物的根茎的生长产生的分裂簇。取出一块短切的根块,将其分成较小的部分,然后将它们分成几个植物的团块。然后栽植在选定的地方。
栽培技术
缸养
当在室内进行水族箱装饰时,宜选用直径1-2毫米的粗砂作为栽培基质。缸养可结合分株繁殖进行操作。如单独栽种,所用容器通常为小型水族箱,注意摆放地点应保证植株能够接受所需的光照。先将栽培基质铺置于水族箱底部,其厚度为3-5厘米。为了便于操作,先注水至半缸处,然后即可种植。
管理
小莎草对水质要求不严,可在硬度较低的淡水中进行栽培。水体的pH最好控制在6.0-7.5间,即呈微酸性至微碱性。这种植物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多,生长旺盛阶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小莎草在较强的光线下生长良好,最好让它每天接受2-3小时的散射日光;使用专用荧光灯,植株亦可较好生长。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小莎草不易患病,亦较少受到有害动物的侵袭。该种植物为多年生,其发苗迅速,成形很快随着新生匍匐茎的大量长出,外围叶片就会逐渐变黄。它的最佳观赏时段自种苗定植后可达3-5个月。在不更新植株的情况下,其连续栽培不宜超过8个月。
主要价值
该种植物栽种较为容易,适合室内水体绿化,是装饰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容器的良好材料。亦可作为水族箱的前景草使用。
危害
小莎草脱离水族馆养殖后进入自然水域,可后生生长,适宜于水域生境条件后会繁殖增量,种群优势突出,严重者改变水域生态环境,干扰水域物种多样性。
防治
人工及生物防除:控制引种及其抛弃于水域。引种后不要随便将其放养在自然水体中,以免迅速蔓延,形成草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