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是由袁志刚、何樟勇、张涛所著的一本书籍,于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中的一本,适用于大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自学者。
前言
进入21世纪,世界在注视着中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雏形在世界的东方渐渐清晰。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需要千千万万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企业家、经济学家、管理专业人才和国家干部。中国需要人才,培养人才靠教育,高水平的教育迫切需要有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教材,尤其是大学本科生的教科书。应市场之求,受同仁委托,我们组织编写了这一套“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
作者简介
袁志刚,男,1958年1月生,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法国留学,1993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进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工作至今,并先后多次赴法国短期工作和讲学,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进修一年。在各类经济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发表专著多部。主要研究领域为非均衡经济理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就业和失业理论,养老保险理论等,专著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其他成果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
何樟勇,男,博士,1972年生。1998年硕士毕业后一直任教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在《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张涛,男,博士,1976年生。2003年博士毕业后一直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讲本科生《微观经济学》、硕士生《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内容简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不相同。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部分的大小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短期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显然,在这四部分中,除了政府购买是外生决定的,我们不易描述其变化的行为方程外,其他三部分都会发生波动,因而,会导致实际总产出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当实际总产出大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过热状态,反之,当实际总产出小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在短期里,由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因此,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萧条时,市场自身很难进行自我调整,为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使实际经济运行尽量稳定在潜在总产出水平上。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改变政府支出来实现;另一种是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的供应量来改变利率,进而影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