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鉷
男,汉族,1946年1月生,南海区人,1991年8月入会,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专家,1988年在中山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导师为已故戴镏龄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加里·斯奈德与中国文化》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文学卷》。1988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甘维尔-基斯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师从英国当代诗人蒲龄恩教授(J. H. Prynne)。1990年回国,仍在中山大学任教。1991年3月获教授职称,并在中山大学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2次会议批准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4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2月赴美国杜克大学出席“Capitalist Restructuring and Labor: Asia and the Americas 1945-1990”学术研讨会,会后留在该校亚太研究所做研究教授半年。自2001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驻中心兼职教授。
主要成就
区鉷教授是国内最早系统地研究惠特曼的学者之一,1985年起发表的有关论文都收入美国爱荷华大学主办的《惠特曼研究季刊》网页的"惠特曼研究书目"里。他首先提出“本土意识”的概念,强调外国文学的研究、翻译、借鉴和教学过程中本土意识的重要作用,曾于1989年4月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海外英国文学教学研讨会”上以唯一被邀请的中国代表的身份宣读了题为《外国文学教学:一个有文化负载的过程》的论文,提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本国特色,与“欧洲中心”倾向展开激烈论争,得到多数代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