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位于大朗镇、大岭山镇、寮步镇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伙伴工业地产指出,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2004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建新城”,积极招商选资,促进产业聚集;落实工作重点,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新城建设。
园区概貌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是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生态环境优越。松山湖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的示范区,将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
开发建设五年多来,松山湖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快速推进各项建设。已建成130多公里道路和100万平方米设施,初步搭建起新城市框架。建成生产力促进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虚拟大学园和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一批院校及培训机构,引进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中子科学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了电路设计与实验中心、电子产品标准研究与测试中心等公共创新技术平台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纳米技术、电化学等一批重要实验室。与国内其他高新区相比,松山湖园区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打好莞港合作牌。根据东莞港资企业众多、香港产业支援服务业发达的特点,松山湖园区密切加强与香港政府合作,以莞港政府合作项目—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设计及科技创建中心、清洁生产及持续发展中心、精益制造及管理中心、生产力培训学院等服务功能平台,为东莞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生产力提升服务。同时,东莞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支持,联合共建松山湖园区,为促进香港、东莞两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打好升级服务牌。与国内其他高新区不同,松山湖园区肩负着为东莞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服务的历史重任。松山湖园区不仅为东莞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中介服务支撑,而且通过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项目带动了东莞特别是园区周边一大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东莞产业升级转型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打好生态环境牌。松山湖园区始终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使松山湖园区以生态环境优势在全国开发区中迅速脱颖而出。
发展定位
在未来东莞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松山湖将成为:
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松山湖将成为东莞今后进一步整和国内外优势资本、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更好地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技术转移的新载体。
东莞产业机构升级的龙头。松山湖将在继续做大做强IT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东莞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松山湖将以科研产业、教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
总体规划
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适宜和有效支持产业园区综合发展的城市环境。内核式圈层结构:内圈层是生态核心区,中圈层是生活活动区,外圈层是生产活动区。
中心区规划
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崇匠心于自然,倾情于山水,致力于空间,山、水、园融为一体的城市理念,塑造“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
生产力大厦
生产力大厦位于松山湖中心区中心地块,主要景观大道礼宾大道的东南侧。大厦总用地面积约5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约24米,长达240米。生产力大厦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园区内的产业支援服务业,将吸引一批专利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产品创新设计中心、企业策划和营销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型的培训中心入驻。生产力大厦充分考虑了内部空间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和机构使用。内设商务中心和数字化的办公平台,并提供多种规格的办公室空间,可为近百家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机构提供便利的、现代化的、环境优美的经营、研发和交流场所。
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松山湖生产力促进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这是一个以高标准设计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筑空间开放、流动。图书门类齐全,分类详备,并设有电子信息系统,资料的检索、借阅和管理极为方便,使读者可以轻松畅游知识海洋、连通信息世界。图书馆还设有灵活的办公空间,将成为网络服务机构、数据中心、软件研发企业和IT服务企业的理想工作场所。作为生产力促进基地三大建筑队功能单位之一的图书馆与其他两个功能建筑一起,集中着整个基地对外、对内的办公、技术资料库和学术交流的功能。
学术交流中心
学术交流中心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生产力促进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建筑面积15194平方米,造型雅致,集多功能的展示、报告、办公、培训为一体。其中包括办公教学区、学术交流区以及由展厅、花园、咖啡厅等组成的开放空间。学术交流中心遵循星级会所式的服务标准,提供种类会议场所,可以承办国内、国际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灵活设置的办公教学区,体现了对科技和人才的充分尊重,将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的理想场所。
行政办公厅小区
松山湖行政办公小区是园区的行政中心,总建筑面积36738平方米,包括主办公区、附属办公区和展览接待中心,总投资1.2亿人民币。行政办公小区建筑构思独特,五幢贝壳似的主体建筑呈半圆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向内围合成绿荫广场;向外则可观碧波湖面,高空俯瞰,宛若珍珠撒落松山湖之滨,美丽之至。正观似舟,侧看似帆的建筑外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恰似远航归来的科技之舟,停泊在松山湖畔,尽情享受着这里的山水风光,建筑南依湖面,波光倒影,融自然山水于一体,建筑因山水而生辉,山水因建筑而增色,是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具体体现。
文化长廊
东莞松山湖“文化长廊”位于松山湖中心区,依托松山湖中心区,依托城市生态公园、大型居住区和科研、商务办公区,沿城市展示性通道礼宾大道,呈南北向线形布局。文化长廊北端连接城市背景山体公园,南端指向湖滨的松山湖广场,是表现新城与水天一色的核心地区。文化长廊总用地面积10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在区域内,剧院、音乐厅、影城和艺术博物馆四大建筑,围绕幽静的生态谷地组成了有机的建筑群体。建筑功能、空间互相交融,人工与自然积极互动,使这一地区成为新城最富有魅力的公共活动区。剧院规模为800座,以精致、前沿的剧目演出为主,剧场掩映于古荔枝和湿地之间。音乐厅为1000座,对要求高品质的室内乐和交响乐有杰出的表现效果。音乐厅还设置有专业培训和多功能厅,为新城和爱好音乐的人士提供活动基地。影城是整个文化长廊的公共核心,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影城包括两个80座的影城精品厅,一个150座的放映厅,三个40座的小放映厅和一个200座的多功能厅。同时,利用影城灵活的空间设计,配置主题游乐设施、商场、精品店、餐饮、服务等公共设施,营造欢愉、热情的美好城市生活氛围。艺术博物馆位于文化长廊最北端,面积8000平方米,与山体和湿地穿插设计,构造开放、平和的艺术欣赏环境。博物馆立足于本地文化、本地资源,展示松山湖新城的历史脉络和建设过程,展示东莞地方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是一个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当代展示场所。四大建筑以生态山谷为内的部空间,在礼宾大道一侧联络构文明主题步行道,建筑环境与人工环境有序融合,使文化长廊成为未来新城文化活动和对外交往的形象空间。
园区主干道路网
松山湖园区主干道路网总长68公里,共分10路段,总投资15亿人民币,它勾勒出松山湖未来的城市轮廓。松山湖一号路全长1.6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标准路段道路红线宽100米,中央绿化带宽10米。最长的三号路南起石大路,北至莞惠路,全长13公里,标准路段道路红线宽150米,部分路段中央分隔带最宽可达148米。一号路于今年年初动工,今天正式通车,其余九条主干道今年4月份动工,争取明年春节前基本建成通车。园区道路依山就势,减少了对自然丘陵地貌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理念。满足产业功能需要的规则式道路与满足生活功能需要的自由式道路相结合,道路系统有效地实现货运交通与生活交通分流,并营造安全、自然、舒畅的步行系统。
商务办公区
商务办公区是松山湖进行商务金融活动的重要功能区域。它位于松山湖中心区核心位置,总占地面积133980平方米,建筑面积81958平方米,是由20栋三至六层的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商务办公区由我国最年轻的建筑大师崔恺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小区的每一个空间,整个小区建筑掩映于坡地、沟壑、绿树丛中,栈桥、水、古树林、风铃塔.....都是一幅幅与自然生动对话的情景。商务办公区完善的信息服务设施,自然、流动、灵活的使用空间,是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办公场所。
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新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新校区包括:教学区、科研学术交流区、生产后勤服务区、文体区及学生、教工生活区。
新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体现了二十一世纪所具有的生态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建筑规划布局既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又结合了自然环境;建筑单体设计采用了依山就势,临水依水,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校园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空间、城市文脉、平面构成、交通组织、环境层次及高科技的全新概念。
在由教学楼、现代数学中心、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围合成的主题广场,可以充分感受新时代的活力;而在生产后勤区、学生及教工生活区又可以享受自然的宁静,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松山湖酒店
松山湖酒店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东北部,紧临园内重要景观松山湖。松山湖酒店占地面积约1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2000平方米。松山湖酒店以自然、环保及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建造,充分体现了依托自然,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松山湖酒店是拥有350间客房的豪华五星级酒店,建筑内部布局独特,首二层为公共活动空间,三层以上中间部分均匀排列350间客房,而穿插于自然中的两端则为会议及娱乐用房。建筑师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的同时,使酒店大堂、西餐厅等主要空间以及绝大部分客房都获得了良好的景观朝向,充分利用松山湖这一特有的自然景观。
北部科技工业园
北部科技园地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北部,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为四部分:即A、B、C、D区,首期计划开发A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北部科技工业园区在产业选择上将与各镇区形成纵向分工,重点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档次产业,主要引进电子资讯产业、精密机械装备科技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保产业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鼓励和扶持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及龙头企业。松山湖北部科技工业园的规划充分考虑投资者对城市功能的功能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休闲、商业、银行、公安、邮电、通迅等现代化的城市服务体系。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努力营造舒适方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松山湖北部科技工业园将成为东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领跑者,它标志着东莞新产业的主流、引领东莞新产业的走向、开拓东莞新产业的未来!
锦绣山河商住区
锦绣山河商住区是松山湖首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它坐落于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的松山湖新城核心地段,东临碧波万倾的松山湖,西依翠绿的生态园林。商住区划设计理念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条主线展开,充分满足多元生活的需求。
锦绣山河商住区以“生态、环保、文化、科技”为宗旨,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规划,将几百幢湖景别墅和多层山景公寓自然散落在山水与绿野之中,疏朗有致,处处体现人、住宅、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是一个融山、水、园为一体的低层、低密度的高尚商住区。
锦绣山河商住区就象耀眼的明珠镶嵌点缀在美丽的松山湖畔,是追求高品位生活的现代人的理想家园。
投资服务
园区设立了亲商的政府机构,制定并实施公平、公正、透明的政策,按照国际商务惯例运作的行政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周到、优质的服务。
-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周到的投资咨询服务
-定期的政府走访企业
-最少的政府收费项目
-低成本的营商环境
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
2010年11月21日,东莞松山湖 继前日正式挂牌国家级高新区之后,又逢盛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宣布东莞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开园。总投资逾百亿元、首期投资37亿元的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首家入园,并计划在此为苹果公司提供制造面板重量87克、厚度更薄iPad的技术支持;台湾洲磊科技股份投资60亿元LED项目同时落户。规划面积近6.8平方公里的台湾高科技园位于松山湖东部,共分为先进IT制造与LED光电区、大型晶圆及面板制造业区、研发与配套区三个功能片区。园区2009年7月动工建设,2010年6月底全面完成九通一平,用时不到八个月,还节省了1.55亿元的建设资金,刷新了松山湖速度。
参考资料
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松山湖勾勒未来城市新范本|开新局谱新篇.腾讯网.2023-12-21
从荒地到科学城,松山湖20年变身记.新华网.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