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廖朝孔

廖朝孔

廖朝孔(1678年-1736年),台湾清治时期人物,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的客家人,属于张廖姓,为台中西屯地区的开拓者。为张廖家族十二世祖,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当时二十四岁,带领着弟弟廖朝问、廖朝路及堂弟廖朝近、廖朝听等5人,来到台湾云林,而落脚二仑一带,相传他们是西螺七嵌张廖氏的始祖。

人物介绍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廖朝孔到台中西屯(西屯当时是在诸罗县境内)一带探勘。当时,西屯区仍是巴则海族世居的地区。

清武家庙全景。而后廖朝孔于云林二仑基业成功后,于三个儿子之中,留下老二,带领老大,老三到西屯另行开垦,廖家为诏安县客家人,廖朝孔等人为西屯的开拓者,廖朝孔渡台时,起初在云林县二仑乡一带开垦,雍正12年(1734年),接受台中岸里五社总通张达京邀请,与秦登﹝廷﹞鉴、姚德心、江又金、陈周文等垦首,合组“六馆业户”,以割地换水方式共同开发台湾中部平原,出资开垦葫芦墩圳(旧称猫雾圳),引大甲溪于朴仔篱口,圳分上、下埤,长约四十余里灌溉拺东堡千余甲地。当时以廖朝孔为垦首之持有地分布在永兴庄一带﹝即今西屯区港尾里﹞,廖朝孔便成为开发西屯地区的重要人物,其子孙繁衍也多分布在这一个地区,港尾里有一间清武家庙垂裕堂便是纪念他的祠堂。廖朝孔享年六十三岁,生育有三子,廷镐、廷金兴(金、兴合为一字)、廷钰,皆是捐纳后当监生,今祀港尾里“清武家庙”。廖朝孔的支系的族谱字辈排序:“上国朝廷时士天、正心大学本宜先、荣光献瑞成名世、列位圣君亦尚贤”。

清武家庙垂裕堂

廖朝孔从云林二仑带来的垦户大多落脚在西屯一带,子孙繁衍越来越多,宗亲廖登渭为了慎终追远和凝聚宗族力量,清光绪12年(1886年),倡议兴建家庙,获得廖建三、廖国治等张廖姓族人热烈响应,捐钱、献地,推派三人管理公业。光绪13年﹝1887年﹞开始兴建,而于1911年祠庙落成,并继续兴建左、右护龙(即围屋),大正5年(1916年)完成所有建筑。其后虽曾因天灾,人祸造成损坏而有所修补,但整体建筑仍维持着以前的规模,只是,随着民间兴起收藏古物的潮流,一些不肖的贪婪小人,为了利益而将属于张廖家庙传统建筑的装饰部分如木雕鳌鱼凤凰等偷走。张廖家庙是由正殿、三川殿、过水廊、左右护龙及二个山门连接形成一格局颇为壮阔的长形立面,由空中鸟瞰,可发现三川殿透过二条过水廊连上拜殿、正殿形成封闭性的空间,此空间于祭祀仪典时正可显现其神圣性。精致的木结构的彩绘、屋梁上具有镇邪和稳定大梁作用而造型奇特的狮座,以及蓝漆圆窗配以灰色条纹的万字图案,其协调而朴拙的建筑艺术风格表露无遗。

廖姓为台湾第十八大姓,全台以云林最多,台中市次之,在台中市为第五大姓,集中于西屯区

张廖源流

张廖始祖 (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二都官陂清武始祖 ) 是廖元子公。原名是张愿仔公,字再辉;张天正公之三子,母陈氏,原籍 住在 福建省云 霄县和尚塘(二都官陂的北边)。(上承张姓源流)

廖祖妣廖氏大娘,是廖三九郎公的独生女,招夫婿张愿仔公。(上承廖姓源流)

廖三九郎公 ( 廖化 ) 是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二都官陂的富有人家。他是廖大娘的父亲,也是廖元子公的岳父兼养父。廖化公年以白米三百石贡献朝廷,封为员外郎,赐九品衔,人家称呼他为”三九郎”。

元朝顺帝(公元1341~1364年)时,白莲教猖乱。张愿仔从福建省云霄县和尚塘逃难到诏安县二都官陂坪寨;他在私塾教书,住在廖三九郎公的别墅。

廖三九郎公有一个独生女,名叫廖大娘,品貌端庄,敏慧贤淑,精通诗书,事亲至孝。

廖三九郎公很富有,可是没有子嗣。他看到张愿仔 为人俊秀又豪杰,忠厚又老实;有意招赘张愿仔为女婿。后来张愿仔答应了。

廖三九郎公就招赘张愿仔为女婿兼收为养子,并替他改名,叫做“廖元子”。廖三九郎把廖元子看做亲生的儿子,把所有的产业交给他去处理。女婿对岳父母也像亲生父母一样孝敬,深受当地族人的赞誉。

廖三九郎公怕他死后,廖元子会忘廖还张,所以对元子立誓说:“得到我的产业,继承我的廖姓会昌隆;如果得到我的产业,却忘了继承廖姓,就不会昌隆。”元子也回答说:“在生的时候,我一定姓廖,不过死后就要归宗姓张”。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廖元子已经四十八岁,独生子廖友来才出生。在友来还未成年时,廖族有亲人犯国法而逃狱,以当时的社会律法,往往会连累廖氏全族。

这时候,廖元子挺身和官方申辩。由于官司拖延很多年,结案后,廖元子在返家途中患病,生命垂危。临终前,他嘱咐廖友来,说: “我深受你的外祖父母知遇的恩惠,应该舍命去报答,可是现在未能如愿;你一定要代替我报答。记得子孙在生的时候要姓廖,以光耀母族,死后应该姓张,以记得不忘本姓,生死不忘,张廖姓两全。”

廖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说:“凡是我的后代子孙,在生时姓廖,死后写着姓张,不可违背祖命,以报答廖族的恩德。”他并告诉四个儿子说:“我们本来姓张,在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先宗祠。以后每年应该回去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要姓张或姓廖就随个人的意愿。而廖家的公妈更不可忘记。”

上述故事叙述廖姓(或张廖姓)人,”生时姓廖,死后归张”ㄧ嗣来继承张和廖二姓”的由来。还有“张骨廖皮”、“张廖姓”、“人廖神张”、“双廖”、“一嗣双”的说法。这个故事说明廖姓先人感恩图报,又不忘本的美德。

这是张廖家族一世祖元子公及二世祖友来公的感人事迹,希望张廖姓的后裔铭记在心。(以下请继续看祖训七条)

清河始祖是天正张公,妣林蔡氏妈。

武威市始祖是三九郎廖公,妣邱氏妈。

合族一世祖(张廖始祖)是元子张公,妣廖氏妈。“张公廖妈”。

地理分布

云林县西螺镇二仑乡仑背乡

台中市西屯区大雅区丰原区

南投县南投市

新北市土城区、板桥、新店、安坑

桃园县大溪镇

嘉义县竹崎乡

《官陂张廖族谱序》(十五世裔孙耀箕有南拜撰)文中记述:先祖自康熙雍正陆续渡台,最初都散居在西螺、三条圳、台中西屯、南投、丰原、西员宝、大溪街、板桥、新店、、罗东、四结、宜兰等地谋业营生。

张廖姓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县客家人,说诏安客语。

诏安客后代全台约六十万人;云林县的诏安客主要分布在西螺、二仑、仑背乡三乡镇,约有五万人;还能流利讲诏安客语的,只有仑背、二仑地区约八千。

人;其他地区零星分布,人数很少。

台中市西屯地区虽有不少张廖家族的聚落,长久以来与福佬语系族群生活在一起,逐渐被同化,而失去了“诏安客”的文化与语言。平时都用台湾闽南语沟通,有的人也不知自己是诏安客。(被称为“福佬客”就是不会说客语的客家人)

祖训七条

张廖姓”氏一族有七条祖训,于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兴建祖祠周围大楼时,于其大门门设七崁,用意是要子孙时时刻刻铭记祖先留有七条祖训;亦有一意为 西螺七崁的“七崁”,就是源于这七条祖训,“崁”原为“欠”,意指子孙欠祖先恩泽,必须追宗祭祖,时时感念祖先恩泽。但不管原意为何,都是在告诉子孙要记住源本为何,从此子孙称这七条祖训为七嵌箴规。

第一嵌:生廖死张故曰张廖:“生存姓廖”,户籍、兵籍、财产、名号、生辰、结婚属之,“逝世姓张”,神主、墓志、祭祀、神鬼属之。

第二嵌:不食牛犬知恩无类:牛犬哺乳纲也,知主之恩,况于人乎,不食牛犬,有不食之恩,牛犬有恩于人也。兽类知恩,人兽虽异,而灵性知恩则同,故曰无类。

第三嵌:得正祀位犹胜篮轿八台:古制养子为嗣但未有养孙廖三九郎收廖元子为养子但元子因族人诤讼知识突然逝世以致廖三九郎膝下犹虚因此三久郎希望孙廖友来“得正祀位”,而此事获得邱高太祖妣的认同:“子孙孝顺,母祖慈爱,竹蓝为轿之乐,犹胜八台(八人抬之大轿)。”,而友来也奉行遗命,是谓一嗣双祧,自立一族,以光“张廖姓”门楣。

第四嵌:嗣续为女继绝为先:。无男而以女承嗣者,招婿生男,生廖死张固然也。如独生子,则生身之父无归宿,待子生孙,需先继生父,为当务急,嗣女须书“张廖妈”以明由来,婿归本姓,例不入张廖之祠,此继绝为人道之始也。

第五嵌:制无苟恐生气:守制中有孕,恐生戾气之儿,乃胎较关也。守制前有孕,须求束带以资分别,带以布束腰,布长与柩齐。

第七嵌:迁籍修谱天下一家:迁籍外出,姓张姓廖听其自便,然必须修谱,庶几知木之有本,如水之有源,乃序谱之宗旨也,子孙分布虽远,序谱一查,天下犹一家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