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与良知
《乡愁与良知》是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小山沟让我产生了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思——乡愁,即对故乡一草一木的顾盼、眷恋和思念。“陌上花开,应缓缓归矣”!那应该是我们心底最坚硬而又最柔软、最厚重而又最缥缈、最庄严而又最平常的情感。我甚至觉得乡愁是其他所有情感的基石和酵母,由此生发出悲悯、仁慈和爱,生发出文学情思和美感。
而它的理性结晶,我以为就是良知。施之于教育,使得我叩问大学的灵魂和教授的操守,施之于文化,使得我懊恼“窥海斋”的终结和优雅的消失;施之于社会,使得我质疑镇长的奥迪和娃娃鱼的遭遇,施之于翻译,使得我选择了村上春树和他的“高墙与鸡蛋”——这就是我将这本散文集命名为《乡愁与良知》的由来。
曾几何时,看书看累了或写东西写累了,我就往窗外看上一眼——从两座六层高公寓楼的红色尖顶之间远远窥看大海。
朝初上之际,那里碧波粼粼,然生辉:日上中天之时,但见水天一色,白云悠悠;及至日暮时分,又生出半江残照的诗情画意。偶尔,那三角形海面甚至会出现孤帆远影或普通海鸥独悬的绝妙景观,如梦如幻。于是疲劳顿消,让人思接干载,让人妙笔生花,让人宠辱皆忘。而此刻我看到的却是黑压压的立体混凝土。实在太单调乏味了,变化只在于高矮宽窄略有不同。既无齐鲁传统建筑的沉雄与庄严,又无八大关德式遗作的疏朗与和谐,也看不出现代派天马行空的动感与洒脱…从此往后,我就将面对那堵劈头盖脸的混凝土隔离墙看书写作了。
或许,眼下还算好的,而若将来整个镶了玻璃墙幕上去,太阳一照,金光四射,我势必连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眼前已清楚浮现出了戴着深色墨镜坐在书桌前抓耳挠腮的可怜的自己。
作者简介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祖籍山东蓬莱,生于九台区。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居青岛市。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为了灵魂的自由》。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无论翻译或创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终是其明确的指向和追求,笃信美的不二与永恒。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编 灵魂的锚地
母亲的视线
怀念母亲
母亲的红头巾
母亲的包袱皮
父亲的手
人生从此孤独
乡关何处
肥猪肉曾经那么好吃
春节:三百六十五分之一
回家过年真好
牛,牛年,牛市的牛
人生加减法
灵魂的锚地
收藏夕晖……
寂静的乡间
匿名之乐
亲近土路亲近泥土
花中独爱牵牛
偷桃之乐
彼穷、此穷到不穷
我与一九七八……
之于我的共和国六十年
鸟与“市民……”
第二编 教授的操守
我心目中最可敬佩的教授
教授的尊严
教授的操守
教授分级之烦恼
教授的“牛”与不“牛”
谁让教授“下课”了
“教授是什么官?”
当宫好还是当老师好
我是不是该弄个官当
忽然很想当博导
地震中的老师们:最后一课
兰州大学:“蒲公英”和小松鼠
“东京大学”何处寻
神户大学:校门口的野猪
乏味的大学校园
教育:求真还是求假
“仰望星空”还是仰望项目
大学教育与贪官污吏
大学的灵魂与故事
大学应如何政治学习
大学者,数字之谓也
大学官场化何时休
诺贝尔奖与北大
“耳”=耳朵
坦率的外国留学生
史上最牛小学生
勤奋与天才之间
高考与“高考”
取消文理分科的理由
别折腾“一考定终身”
愿景——年山东省高考
作文
春来草自青——年山东高考作文
第三编 优雅的消失
请勿封杀繁体字
五十二个字的力量
重拾端午重新出发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标志
称呼的困惑
假如梁思成还活着
收藏礼赞
窥海斋的终结
优雅的消失
乐活读书的魅力
小说即关系
写博客的理由
拍电视并不那么好玩
遭遇签售
血压高低与苏轼
因为荷尔蒙,所以爱
遭遇豪华
王小波:讲真话和推崇翻译
第四编 镇长的奥迪
假如地球上只剩你一个人……
同是钞票
“亲切过剩”
手机遭遇
无车族的郁闷
出租车上我从不要求开空调
研究生儿子与哈里王子
灵魂的质地
中餐必须改革
喜欢日本料理的理由
下跪的日本人
洗马桶洗出的国务大臣
摩根用人:出身贵族
红绿灯和上海人
青岛:我的城市
鼓浪屿:没有车的世界多好
镇长的奥迪
数字统治世界
人民政府门前的尴尬
广州市三惊
第五编“林家铺子”和村上
我和村上君
我和《挪威的森林》
村上会得诺贝尔奖吗?
林译村上:“0”分
翻译:“担水上山”
高墙上的那一丛草
村上春树的良知
附录:“高墙与鸡蛋”
我见到的和没见到的村上春树
第二次见到的村上春树:鲁迅也许最容易理解
编辑本段
书摘
第一编 灵魂的锚地
母亲的视线
母亲回乡了。三弟来接,和父亲一起跟回去了。留下住了两年的房间,留下小院里精心侍弄的花草。房间里她能洗的都洗了,床单、枕巾、靠枕套。院里的花草好像刚浇过水,土湿润润的,叶亮晶晶的,花开得正艳,蔷薇、月季、矮牵牛、醒酒草……
几天来我神思恍惚,做不成事。心里开了个洞,洞比预想的大,没有底,无论投进什么都不见形体,也不闻回声。父母住的房子是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租的,和我相距几站路。直到几天前那里还装满我们的说笑、我们的亲情和欢乐。而现在人去楼空。开门进去,没了厅里沙发上看电视的父亲的笑脸——沙发空了,没了从里面房间颤颤巍巍走出的母亲的身影——床铺空了,没了四下里那熟悉的特有的气味——空气空了。空了,都空了,一如我的心。转而又觉得没空,父亲从沙发站起,母亲就在眼前,气味重新聚拢……
母亲在青岛市住了两年。虽然每星期只能去看望一两次,却是三十多年来和我在一起最长的两年。三十多年时间里的我,或远在岭南,关山重重,或浪迹海外,烟波迢迢,或经济上自顾不暇,穷困潦倒,或生活上风云突变,颠沛流离,始终未能实现膝前尽孝的夙愿。寒来暑往,星转斗移,我老了,母亲更老了——头发由青到白,皱纹由少到多,脚步由快到慢……这次接来,本打算让二老一直住下去。不料母亲说她到底有些想念东北那边我的五个弟妹,一再要走。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怕我为她受累和花钱。说我熬夜挣钱不容易,当妈的不能帮着挣倒也罢了,哪能帮着花呢!我再三解释反正我是要熬夜的,钱反正是要花的,但她反正就是不信,非回乡不可。
两年相聚,母亲身上有两点让我感触最深。一点是她对苦难的淡漠。我家过去穷,父亲挣四十七元钱且远在百里之外的公社工作,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只我母亲领我们六个小孩儿过。推碾、拉磨、种自留地、侍弄园子、养猪都是母亲一个人干,一年四季的衣服和鞋也要母亲一针一线做出来。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