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Sergei Parajanov,原名:Sargis Hovsepi Parajanyan,俄文:Сергей Иосифович Параджанов),1924年1月9日生于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1990年7月20日逝世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前苏联导演。父母是亚美尼亚人。帕拉杰诺夫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制片人之一。

人物生平

帕拉杰诺夫从小就显示出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天神一般的绘画天赋。除了绘画,从小他就对电影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人生转折

1945年,21岁的他进入全俄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成为一生的转折点。该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电影学校,为欧洲大陆贡献了大批电影大师。求学期间,他成为老师亚历山大·杜甫仁科的助手。杜甫仁科是苏联诗电影的开创者,塔尔科夫斯基和帕拉杰诺夫都得益于他的教诲。帕拉杰诺夫拍摄了毕业短片《摩尔达维亚的仙女传说》,从而崭露头角。1954年开始,他在杜甫仁科的电影实验室里拍摄完成了包括《安德里耶什》(1954年)在内的一系列短片,其他短片有:《第一个小伙子》(1958)、《乌克兰狂想曲》(1961)、《石上一枝花》(1962)等。这些作品在当时没有影响,帕拉让诺夫也认为是习作式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简直糟糕得不可救药。尽管他在1954年开始专业电影制作,帕拉杰诺夫后来否认了他在1965年之前制作的所有电影,称之为“垃圾”。

桀骜不驯

帕拉杰诺夫1964年在基辅拍摄了著名的《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Tini zabutykh predkiv,1964年)。这部作品为他带来巨大的声誉,同时也带来了苦恼。电影根据一部乌克兰民间史诗改编,想象大胆。这部作品颠覆了苏联的电影传统,因为先锋和大胆的姿态,令古板的电影局领导无法接受。1968,他在亚美尼亚拍摄了《萨雅·诺瓦》(Sayat Nova)。这是一部天才的杰作,整部电影几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但当局认为太过个性化,被强制重新剪辑,并改名为《石榴的颜色》(Brotseulis kvaviloba)放映。虽然影片的独特魅力大打折扣,但仍得到国际电影界的一致肯定。由于他的电影思想前卫,超出了当时社会的底线,影响了年青一代的思维,因而上了政府的黑名单。

不幸遭遇

由于涉嫌民族主义倾向、非法倒卖外汇、盗窃国家财产等罪名,1973年12月,苏联逮捕了帕拉杰诺夫,判处他5年徒刑。他的遭遇引起了多国著名艺术家、电影导演的关注并组成了一个营救委员会,成员包括阿拉贡、路易·马勒、维斯康蒂、费德里科·费里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戈达尔等。即使这样,帕拉杰诺夫还是在监狱里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四年。1977年,帕拉杰诺夫出狱了,但他被要求放弃心爱的电影艺术创作。他四处请求、争取,希望能再站到摄影机旁,可是得到的都是没有下文的搪塞之辞。1982年,帕拉杰诺夫再次被投入监狱,罪名是为自己的侄儿进入一所戏剧学院学习而行贿。11个月后他获释了,不久被开除出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直到1985年,在格鲁吉亚有关领导人的直接干预下,帕拉杰诺夫才重新获得工作的权力,他立刻投身到了新片《苏拉姆城堡的传说》的拍摄工作中。这是他时隔15年后再次执导影片。

身陷囹期间,他创作了很多充满奇思妙想的粘贴画。如果他不是电影导演,他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画家。

友情之作

1986年帕拉杰诺夫根据诗人莱蒙托夫的传说拍摄了一部短片《Arabeskebi Pirosmanis temaze》,他把他这部作品和《游吟诗人》(Ashug-Karibi,1988年)一起献给他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塔尔科夫斯基。流亡海外的塔尔科夫斯基客死他乡,去世的时候心中始终郁结着一股乡愁。两个朋友虽然相处时间不多,却是心神相通的挚友。帕拉杰诺夫说过:“一想到塔尔科夫斯基就使我痛心。”他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作才能而痛心,为这位苏联电影的杰出人物最后客死他乡而痛心。在谈到塔尔科夫斯基流亡国外的事时,帕拉杰诺夫在遗憾之余忍不住自己的不满:“他是个俄罗斯天才,本该在俄罗斯土地上工作。他不满意别人删改了他的剧本,可是我的8个剧本都被删改了,我也没想到要出国去!”这与其说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不如说是帕拉让诺夫对艺术家的创作与自己民族文化、民族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的深刻认识。法国解放报》向他问道:“是什么促使您不断地电影?”帕拉让诺夫答道:“我想在艺术中延续塔尔科夫斯基的生命。”

晚年作品

拍摄于1988年的《游吟诗人》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一个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为了赚取可以娶自己心上人的钱,他离家,作为一个游吟歌手而流浪。但是他离家不久,对手扬言他已经死去,可是心上人始终对他不渝,一直等了1000天,直到有情人终成眷属。又一部帕拉杰诺夫风格的电影仿佛是他为自己立传,但是命运对他太不公平了。同样坎坷的他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艺术不朽

牢狱生活影响了他的健康,这位不朽的艺术家于1990年癌症去世。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罗西、托尼诺·格拉、贝尔托鲁奇、著名演员马塞罗·马斯托亚尼、意大利作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对他的逝世万分悲痛。他的家乡专门为他修建了一所博物馆。直到今天,仍然鲜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专著。在1988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说:“每个人都知道我有三个祖国。我出生在格鲁吉亚,工作在乌克兰,我将在亚美尼亚去世。”帕拉杰诺夫被埋葬在埃里温的科米塔斯纪念公墓。

言论

我相信导演是天生来的。这像是个童年的冒险:你在孩子们中主动创造了一个神秘的事物,你观察事物的形状来制造东西。你用你的艺术气质来折磨人。一个导演不能训练而成,甚至是在VGIK(苏联国立电影学院)这样的电影学校。你不能学会。你必须天生就具有它。你必须在母亲的子宫里就拥有它。你的母亲必须是个演员,所以你能够遗传到。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都是艺术上的天才。

导演展示的是根本的事实,还有它转化成的想象、悲哀、希望、爱、美丽。有的时候我告诉其他人我剧本里的故事,我问他们:“是我编造他们,还是他们就是真实的?每一个人都回答,它是编造的。不,它只不过是我观察到的事实。

那个时代的苏联电影,不仅仅是我的,就像一个恐怖时期的心电图。他们是恐惧的心电图。你失去拍摄电影权利的恐惧,你饿死的恐惧,你也会为你的作品恐惧。

一个法院以超现实主义者的的罪名判处我,说我把这个社会看成了个妖怪。把我看作是巴黎圣母院顶上的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妖怪,有着厚猪嘴和大蹄子,面朝巴黎上空。或许我就是这样一个妖怪,面对着令人无限神往的新的一天。

我不需要那种肤浅的荣誉。我的所有电影只有一样是相同的:风格上的相似。我的生命陈述得足够了。我不想找个学校教课,谁试图模仿我都是错误的。

风格特点

诗电影

俄罗斯传统的抒情诗融入影象里,成就影象诗或诗的影象。乐于采用非习惯性的叙事。他的电影的价值在于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打破苏联电影的常规与教条,把电影分割成很多个主题,从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基石建立自己诗意美学的叙事。导演通过精美绝伦的画面展示了亚美尼亚民族的诗歌和艺术,他的成功在于诗意的镜头作为他表达的方式,他放弃了一般的戏剧叙述逻辑,而是利用镜头之间大量的象征、隐喻,迷一般的哑剧,制造出他独特的诗歌叙述方式。

绘画感

在整个电影风格上,帕拉让诺夫离传统更远,更狂野,也更倾向绘画。在大师的镜头里,饱含了亚美尼亚民族鲜艳的色彩,他那融合着梦幻和哲理的鲜红。高加索山脉是亚欧的分界线,比邻伊朗地中海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显得神秘而诡异。他的电影也可被称作绘画电影,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看不到镜头的运动,他总是喜欢把镜头定格在某处,如同静物写生一样,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这个世界。而在他表现的这个世界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梦幻般美丽和不可捉摸的色彩。影象有如一幅幅中世纪的壁画、或拼贴的画作,所有的物质都呈现在同一平面上,没有透视景深,宛如被禁闭在画框里无法移动向外,却又象向镜框外作无限延伸。帕拉让诺夫说:“我始终酷爱绘画,而且早已习惯把镜头当作独立的绘画作品。我知道,我的导演艺术会很乐意地融入绘画。我想,这也许是他的第一弱点,也是第一长处。在自己的实践中,我最为经常的是采用绘画式的处理,而不是文学式的,只有就实质而言是绘画变形的文学才是我能够企及的。因此,可以说,影片与小说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也能够看出来,导演对没一幅画面都打造得很精致,没有一处不是煞费苦心地经营构建的。

宗教感

帕拉让诺夫的独特风格来自于他的亚美尼亚血统,那属于高加索的神话传说,以及回教与基督教交错的宗教圣灵,是他所有创作汲取的灵感源泉。他的作品将高加索的草原复活在中世纪的时空下,隐隐透露出一个着魔的宇宙,神秘而诡异,并充满强烈的仪式性质,人和动物在其中不免沦为牺牲祭品。这些与土地偎依的人物,在帕拉让诺夫的镜头下具有庄严的美,乍看俨然如图画里的宗教圣像,而失去了写真性。而所有人物的心理都没有加以刻画,主角通常摆荡在牺牲、服从和热烈追寻自由中,最终毫无动作,也无作为,只是在土地上生与死,因为帕拉让诺夫从不以连续性的叙事来描述人物的遭遇。

国际认可与影响

帕拉杰诺夫的电影风格与苏联唯一被允许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格格不入,这一点,加上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导致苏联当局多次迫害和监禁他,并镇压他的电影作品。尽管如此,帕拉杰诺夫被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评选为未来20位电影导演之一,并且他的电影被《视与声》杂志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帕拉杰诺夫的电影曾在马德普拉塔电影节、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尼卡奖、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锡切斯-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等获奖。2010年,英国BFI Southbank举办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展。这次回顾展由莱拉·亚历山大-加勒特和帕拉杰诺夫专家伊丽莎贝塔·法布里齐策划,他们委托当代艺术家马特·科利肖(“回顾”)在BFI画廊创作了一部受帕拉杰诺夫启发的新作品。还举办了一个专门讨论帕拉杰诺夫作品的研讨会,汇集了专家们一起讨论和庆祝这位导演对电影和艺术的贡献。

人物评价

戈达尔:“曾有一座电影的神庙,那里有光,有影像和现实,这座神庙的主人就是帕拉杰诺夫。”

人物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电影

制片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