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梁思宁

梁思宁

梁思宁,1916年10月13日出生于上海,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第四女。早年曾就读于天津南开大学,后投身革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梁思宁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就读。日军占领平津以后,南开大学因遭轰炸而停办,梁思宁被迫失学。失学后的梁思宁于1940年辗转投身革命参加了新四军,分配到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在陈毅、粟裕的部队下属战地服务团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业至盐城地区兴化县人民政府财物科任出纳,负责收取地亩钱粮。1944年秋,中央决定重建浙江抗日根据地,梁思宁响应号召,在余杭县财务科任出纳。1947年在“三查三整”运动中被诬告是叛徒,最终因是“梁启超的女儿”而被开除党籍。直至1983年恢复党籍。离休后居住在济南益寿路山东省第二干休所。于2006年在济南市病故,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梁思宁1916年10月13日,出生在上海。生母叫王桂荃,是梁启超的第二个夫人。父亲梁启超非常喜欢孩子,唤梁思宁为“六六“。梁思宁13岁时,梁启超在北京病逝。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就读。日军占领平津以后,南开大学因遭轰炸而停办,梁思宁被迫失学。

从军经历

恰逢乱世,社会动荡,失学在家的梁思宁找不到工作,也不敢出门访友。街上经常能看到日本兵欺负凌辱中国人的情形。位于意租界的家附近,有一处孤零零的建筑物,常常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后来梁思宁得知这是日本兵残害中国人的地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时时困扰着梁思宁,她只能经常给五姐梁思懿写信诉说苦闷寻求出路。五姐梁思懿思想活跃,从1935年下半年就开始投身学生运动,当过燕京大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队长,参加过一二·九运动,与王若兰等被称为“燕京三杰”,是燕大学生游行示威的领袖。1940年3月,梁思宁接到梁思懿的来信,也等来了渴望已久的机会。通过五姐的介绍,梁思宁见到了参加革命多年的王若兰(后改名康英)。在王若兰的鼓舞下,不想当“亡国奴”的梁思宁下定决心弃学从军,去参加抗日军队——新四军

1940年4月6日,梁思宁对母亲谎称去上海市求学,与王若兰在塘沽码头登上了去往上海的船。在上海与五姐会合后,梁思宁与王若兰从上海经宁波、县、嵊县、金华,再到皖南,沿途都是蒋占区。在金华又被国民党软禁7天,脱险后又经过四个兵站转送。终于在4月28日辗转来到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梁思宁被分配在江苏溧阳水西村新四军一二三支队司令部。5月2日,一二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安排梁思宁到陈毅、粟裕的部队下属战地服务团,主要从事宣传工作。一天夜里,部队过一条敌占区公路封锁线时,和日军一支巡逻队相遇,受到敌人袭击。思宁亲眼见到许多同志在自己身边中弹倒下。刚刚参军20多天的她,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死博斗,也真正理解了王若兰和思懿姐所说的进则生、退则死的涵义。

随着队伍每到一地,他们把在老百姓之中了解到的当地风土民情及对敌斗争的状况,编成小话剧、活报剧等宣传抗日、宜传反剥削、反压迫、宣传妇女解放的文艺节目演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梁思宁作为一个“大家闺秀”,从北方大城市,来到人地生疏、潮湿多雨的南方农村,接受着血与火的洗礼,但内心却从不觉得苦。比起从前看日本人的脸色,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反而觉得现在与同志们整天工作、生活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快活。1940年7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带梁思宁等三位女战士去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处作客。席间,李明扬及太太好奇地问梁思宁,“一个名门闺秀,不在家享福,跑出来吃这种苦干什么?"梁思宁说:"现在这个大家庭比原来那个家还要好。同志们精神愉快,团结战斗。要说苦,再也没有比当亡国奴更苦的了。"朱团长嘉许地看着这位正在成长的新战士,夸她做了一次很好的统战工作。1941年,梁思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转业后经历

1941年春,梁思宁转业至盐城地区兴化县人民政府财物科任出纳,负责收取地亩钱粮。1944年秋,中央决定重建浙江抗日根据地,梁思宁响应号召,在余杭县财务科任出纳。1945年5月,因为抗日形势的发展和国共两党谈判的需要,新四军奉命北撤,地方行政机关也撤往江北。5月12日,王县长交代给梁思宁一项重要的任务,把装有没收汉奸浮财的16只大箱子,在4天内运往浙东,并派了一名小战士担任护卫。王县长再三叮咛,路上情况复杂,经常有土匪出没,一定要沉着应对,完成任务。一路上,他们乘着小船机智地绕过多处敌伪据点,到达太湖边的陆家桥。在寻找大船过湖的时候,被土匪盯上了。虽然小战士鸣枪吓跑了土匪,但他们明白,这伙土匪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经过冷静分析,他们打听到镇上颇有威望的士绅陆先生,思宁登门拜访,向陆先生详细说明了事情经过,并申明利害。陆先生派人将货物从码头上取回,在家里保护起来,然后又找来一条大船,把他们安全及时地送过了太湖,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交接后,思宁随同机关向山东省根据地进发。途中,听到了日本投降的喜讯。

遭遇坎坷

1947年,在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运动中,梁思宁夫妇被人诬告是叛徒,最终因为是“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宁于1948年被开除了党籍。新中国成立后在山东省农业厅做事务性工作。为了不受别人的冷落和误解,她每天早上第一个来到单位,打扫卫生、分发报纸、整理文件。有时碰上发福利,一个人用自行车驮着八十多斤瓜果,挨家挨户给同事送去。面对被视为异己的排斥,梁思宁长期劝自己坚强。丈夫也一直鼓励她,相信将来真理一定战胜谬误。1965年,梁思宁的丈夫章柯担任山东省科委领导,全家搬至经四纬六路省科委所在地。一年后,“文革”开始,梁思宁家未能逃过一劫,其中一大“罪状”就是他们家雇了保姆。后来老保姆生病住院,梁思宁及其子女每天守护在病房,喂水喂饭,洗脸擦澡。保姆病故后,他们作为亲人料理后事,兑现了梁思宁将保姆养老送终的承诺。

晚年生活

1983年梁思宁冤案被平反,享受处级干部待遇。离休后一直居住在济南益寿路山东省第二干休所。历尽坎坷之后,梁思宁在这里过着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几十年里谢绝了海内外多家新闻媒介的访谈追踪,不愿把名人后代的光环加在自己身上。虽然人生中最美好的35年,在巨大的冤屈下度过,梁思宁却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与丈夫相互扶持,风雨同舟。2006年梁思宁在济南市病故,享年90岁。她说,我要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陈毅的兵

建国初期,陈毅元帅曾对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梁启超的女儿即是梁思宁。

“统战”工作

1940年7月,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带梁思宁等三位女战士去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处作客。席间,李明扬及太太专门问梁思宁:你一个名门闺秀,不在家享福,跑出来吃这种苦干什么。梁思宁说:现在这个大家庭比原来那个家还要好。同志们精神愉快,团结战斗。要说苦,再也没有比当亡国奴更苦的了。朱团长嘉许地看着这位正在成长的新战士,夸她做了一次很好的统战工作。

人物评价

梁启超之后嗣,人品学问,皆中国之第一流人物。”(傅斯年评)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彦”。(清华大学评)

梁思宁弃学从军,投身革命,在梁家又显得有些“另类”。(《显赫家世_坎坷人生——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宁访谈录》)

参考资料

启超家族后人及清华大学专家学者为江门发展建言献策!.澎湃新闻.2024-02-25

梁家第二代 从抗战到“文革”.南方周末.2024-02-26

梁启超子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他的首任夫人是贵州女人。.今日头条.2021-4-27

魏新|济南民国往事: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中华网.2024-02-26

我校参加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研究会筹备会.山大视点.2024-02-26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牛老爸”梁启超.海峡导报.2024-03-01

暮年梁启超.清华大学.2024-03-01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三代人身上的时代烙印.凤凰网.202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