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是亲核取代反应的一类,其中S代表取代(Substitution),N代表亲核(Nucleophilic),2代表反应的决速步涉及两种分子。与SN1反应相对应,SN2反应中,亲核试剂带着一对孤对电子进攻具亲电性的缺电子中心原子,形成过渡态的同时,离去基团离去。
反应机理
反应最常发生在脂肪族sp杂化的碳原子上,碳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强、稳定的离去基团(X)相连,一般为卤素阴离子。亲核试剂()从离去基团的正后方进攻碳原子,角度为,以使其孤对电子与键的σ反键轨道可以达到最大重叠。然后形成一个五配位的反应过渡态,碳约为sp杂化,用两个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分别与离去基团和亲核试剂成键。的断裂与新的键的形成是同时的,X很快离去,形成含键的新化合物。
由于亲核试剂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故如果受进攻的原子具有手性,则反应后手性原子的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也称“瓦尔丹翻转”。这也是反应在立体化学上的重要特征。反应过程类似于大风将雨伞由里向外翻转。
上例中,(亲核试剂)进攻(底物)发生反应,经过不稳定的过渡态,最终Br离去,得到乙醇。
反应也可以在分子内发生,合成的环系一般为五元环、六元环和三元环。分子内的Williamson合成得到环氧化合物,即是这类反应的一个例子。相比下,四元环张力太大,空间上也不利,很难生成;七元、八元之类的大环可以生成,但分子间反应处于优势,需要将反应物以高稀溶液的形式反应,以增大分子内产物的比例。
反应一般发生在伯碳原子上,很难成为有位阻分子的反应机理,并且取代基越多,按机理反应的可能性越小。基团在空间上比较拥挤的分子一般采用机理,可以缓解一部分的位阻,也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通常为三级碳正离子)。
决定速率的因素
离去基团的碱性:离去基团的碱性越强,其离去能力越弱,反之亦然。离子的碱性随着所在周期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卤素离子而言,碘化物的碱性最弱,因此碘离子是一个很好的离去基团;氟化物则相反,代烃也因此很难发生反应。强碱弱碱亲核试剂的亲核性:亲核性需要与上面的碱性相区别。碱性是试剂对质子的亲和能力,而亲核性是试剂形成过渡态时,对碳原子的亲和能力。一般来讲,试剂的负电性、碱性和可极化性越强,其亲核性也越强。实际上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以及溶剂的影响。溶剂:反应在质子溶剂中进行时,一方面,溶剂化作用有利于离去集团的离去;另一方面,溶剂也会与亲核试剂发生作用,使亲核试剂与底物的接触变得困难。最后的影响是这两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相对而言,非极性溶剂分子很少包围负离子,因此对反应是有利的。空间效应:位阻(含体积大的取代基)会使亲核试剂的亲核性下降。虽然乙醇的酸性比2-甲基-2-丙醇强,但叔丁氧基负离子的亲核性弱于乙氧基负离子,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反应动力学
属于二级反应,决速步与两个反应物的浓度相关:亲核试剂[Nu]和底物[RX]。
与此相对比的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另一种机理。此类反应中,底物中的键首先异裂为碳正离子和X,是较慢的一步,然后亲核试剂Nu立即与碳正离子结合,得到含键的产物。因此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只和底物的浓度有关,称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和只是亲核取代反应的两个比较极端的机理,属于理想情况。在因素如离子对的影响下,实际中的反应都会或多或少地兼具这两者机理的成分,有些甚至难以归类。至于反应按哪种机理进行的成分多一些,与具体的反应物结构、类型、溶剂、浓度、温度、亲核试剂、离去基团等因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