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是2010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亨德里克·房龙

内容简介

《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内容简介:Man the Miracle Maker的中文译名为《发明的故事》,书中以通俗的语言叙述了关于人类一些最基本的发明故事,《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由荷兰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房龙编着。

为了生存,人类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第一件衣服、第一根绳子、第一座桥、第一只碗等。发明使人类的手、脚、嘴、眼、耳等基本器官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大,使用棍棒使人手的力量变得更有效了,借助车轮使人们“走”得更快,借助飞行器可以将人的身体牵引到空中……人类又是如何从简单的发明到发明机械、建造房屋、发明飞机的呢?《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将对这些奇迹的产生娓娓道来。

无论作为了解发明基本历史的读本,还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课外读物,《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对当代中国的读者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每段故事的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发明的故事(中文导读英文版)》在每段故事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荷兰裔美国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科普作家和文学家。

房龙始终店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他弃了深奥理论,却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体系,他的论述主要是围绕人类生存与发展等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科学、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图书目录

前言/Foreword

第一章 人——发明者

Chapter 1 Man the Inventor

第二章 从动物的皮到摩天楼/

Chapter 2 From Skin to Sky-Scraper

第三章 驯服之手

Chapter 3 The Taming Hand

第四章 行走——从脚到飞行机器

Chapter 4 From Foot to Flying-Machine

第五章 各式各样的嘴

Chapter 5 The Thousandwise Varied 嘴巴

第六章 鼻子

Chapter 6 The Nose

第七章 耳朵

Chapter 7 The Ear

第八章 眼睛

Chapter 8 The Eye

……

编辑推荐

《发明的故事》为趣味科普丛书之一。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风筝自古在战争中就立过汗马功劳。

公元前202年12月,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项羽围在垓下之战(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韩信精心谋划,八面埋伏,项羽的军队拼命抵抗,两军对峙,一时难解难分。一天,韩信正在营帐中为楚营久攻不下而着急,忽见有^送来谋士张良的一封信。韩信拆信一看,大喜。原来,张良为了瓦解楚兵斗志,专门送来一批会唱楚兵家乡歌曲的人。韩信依照张良的计策,派人找来竹子和木料,做成一个骨架,再在E面蒙上丝绸,制成了一只大风筝。

夜幕降临,西风摇动枯树阵阵作响,两军阵地上都显得格外寂静。这时,汉军营地的一块开阔地上,有些人正在悄悄地忙碌着。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绿营被绑在这只大风筝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兵士又抓着绳子飞快地向远处跑去。慢慢地,这只大风筝飞了起来,飘向湘军营地的上空。接着,一阵低沉凄凉的歌声从风筝上飘来,时高时低。此刻埋伏在楚营四周的汉兵,听到风筝上的歌声也随着唱起来,越唱越动人,被惊醒的楚兵纷纷走出营帐。当他们听到汉兵唱的是楚国歌曲时,不禁牵动了思乡之情,望着飘浮不定的风筝,心潮起伏,热泪满面,很多人都扔下武器偷偷地开了小差。

韩信在攻打未央宫时,也曾放过纸鸢,利用鸢线的长短来测量距离。据《独异志》记载,萧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时,叛将侯景围攻台城,大臣简文和羊侃在城中放出了风筝,把告急文书缚在风筝上,但被侯景军队发现,用箭射落而没有成功。

序言

亨德里克·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1944),荷兰裔美国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科普作家和文学家。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的着作陆续被介绍给中国的读者,翻译者把这个荷兰名字汉化为“房龙”。此后,这个名字为我国读者所熟悉,流传下来。

房龙1882年1月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时对历史、地理、船舶、绘画和音乐感兴趣,这种兴趣终其一生也未放弃。房龙10岁时便立志要当一名历史学家。父亲对他专横偏粗暴,而母亲却百般溺爱。从8岁起,亨德里克·房龙先后进入一些著名的寄宿制学校,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和英文,他的才智迅速提高。1902年20岁的房龙来到美国,进入康奈尔大学,并在康奈尔大学完成了本科课程。1911年房龙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房龙求学前后,当过编辑、记者、播音员,也先后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房龙多才多艺,能用十种文字写作和与人交流,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着作中的所有插图全部出自他自己手笔。

1913年,亨德里克·房龙编着并出版了第一本历史书《荷兰共和国的衰亡》,虽然销路一般,但受到书评界的赞扬。1920年圣诞节期间,房龙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古代的人》,这是一部带插图的通俗历史读本,市场反应良好。经过知识、阅历、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积累,房龙于1921年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历史着作《人类简史》,并一举成名,从此房龙迎来了他创作丰收期。之后,房龙陆续出版了《发明的故事》、《美国的故事》、《房龙地理》《人类的家园》、《人类的艺术》、《宽容》、《与世界伟人谈心》、《伦勃朗传》、《荷兰共和国兴衰史》、《太平洋的故事》等二十多部着作。亨德里克·房龙的作品在当时可谓饮誉世界,荷兰德国法国瑞典丹麦芬兰挪威日本印度苏联西班牙意大利波兰匈牙利希腊等国都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房龙的主要作品几乎被同步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房龙深入浅出的通俗文风和百科全书般的渊博知识,对与之同时代的中原地区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房龙的文风正好适合于当时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生活化的白话文,房龙的书也为中国求知者提供了关于人类和自然的启蒙知识;另一方面,亨德里克·房龙的写作技巧也给中国当时的作家以很多启发。

媒体推荐

房龙的这一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讲述科学而已。

——郁达夫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