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师范学校
萍乡师范学校坐落在萍乡市城北郊的黄花巷。她北依苍翠的小山丘,东邻秀丽的鹅湖公园,南面是鳞次栉比的住宅新区,是镶嵌在秋收起义广场南边的一颗明珠。萍乡师范学校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1月6日。创办时名为“江西省萍乡简易师范学校”,校址设在萍乡宣风。1944年,改办为“江西省立萍乡女子师范学校”,校址设在萍乡县武官巷。
简介
1949年7月,宜春专署决定,将萍乡女子师范学校和分宜师范学校合并为“江西省萍乡师范学校”。
20世纪50年代,萍师以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纪律严明、校风优良闻名省内外,毕业生遍及南昌市、宜春市地区的城乡。
1958年,萍师招收了两个大专班。
1961年,省教育厅把萍师列为全省两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1980年,萍师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办好的10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
1981年,萍乡市政府从长计议,拨出巨款在城北黄花冲山坡上新建萍师校舍。校园占地面积87亩。拥有综合楼、音乐楼、美术楼、图书馆、礼堂、体育馆、宿舍等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综合楼巍然耸立,集教学、实验、办公三者一体,楼前花坛秀美,喷泉飞溅,雕塑耸立,楼后松杉掩映。音乐楼位于校园中心地段,楼内花圃中,碧树青草,青翠欲滴;楼外修竹芳卉,清香四溢。图书馆与音乐楼两相呼应,美术楼与阶梯教室为六面体扇形咬合结构。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师生食堂等构成的建筑群体,依山就势,排列有序,花木环抱,四季如春。
加速发展
萍师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和手段。80年代中后期,建立了语音实验室,闭路电视和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各班教室配备了彩电接收机。装备了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心理测试室,拥有钢琴50台,风琴110架,电脑120台,中西乐器300余件。图书馆近十年内增添了包括集成型珍贵图书在内的图书10万余册,每年订阅报刊300余种。萍师被列入全省首批建成标准化的中师学校之一,萍师基本实现了校园建设标准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学科研现代化,在1996年省教委、1997年国家教委的评估检查中均获好评。
1991年,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委托,萍师参加全国中师语文教育改革试验。同年,萍师的语文教改项目被列为全国11所试点学校之一。2001年,江西省教育厅把萍师列入全省13所重点办好并尝试“3+2”办学模式的师范学校之一。
师资力量
萍师拥有一支素质强的队伍:在岗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高级讲师23人,讲师30人),本科学历达标率为97%;有10位青年教师已进修完成或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教师能力和科研水平居全省前列。每学期至少有2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论文奖”、“指导奖”、“创作奖”。学校承办的《师范语文报》倍受省内外行家称道。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10人(其中866人不包分配),分两大类(师范类、非师范类)九个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电脑文秘、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除了完成本市计划内补充小学、幼儿园师资外,还为外地市乃至广东省、江苏省输送出700余名毕业生。
不论是包分配还是推荐就业,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是:“基本功好,留得住,事业心强”。学校已练就成“三种模式”(即中师+特长;中师+高考;中师+大专)、“一个基地”(全省小学教师音乐培训基地)的办学优势,具有多种选择:一是可以升为师院;二是可以“3+2”办学,三是可以参加高考。
学校目标
学校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经济模式”加“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师范教育发展的新平台,按照“多元、联动、双赢”的办学思路,以“渗透、包容、升华”为办学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外“引”内“增”,谋求发展。
针对学校出入之路路况极差、校园范围偏小的现状,我们拟向东征地扩展,校门移到沿河路边。按照这个计划,3至5年内可实现在校生达3000人的师范专科学校办学规模。
参考资料
欢迎访问萍乡学院网站 www.pxc.jx.cn.萍乡学院官网.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