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腹铃蟾

红腹铃蟾

红腹铃蟾(学名:Bombina bombina)是两栖纲无尾目铃蟾科铃蟾属的一种,分布于中欧、东欧、巴尔干半岛以及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等地。背部为浅绿色,布有黑色斑点;腹部橙色或红色,有黑色条纹。皮肤崎岖不平,行动缓慢,爬行较慢。栖息于湿地,半水栖或见于山间溪流中,夜间活动。

形态特征

体形特征 肩带弧胸型;有3对短肋;椎体后凹型。舌呈圆盘状。蝌蚪口部周围有唇乳突,有角质齿,每排由2~3行小齿组成,出水孔位于腹中部;属于有角齿腹孔型。背面皮肤极粗糙。

吻端圆而高,瞳孔心形或圆形。整个腹面颜色极为醒目,橘红或橘黄与黑色相间,掌、部橘红色。以昆虫为食。长约5厘米。舌呈盘状,周围与口腔粘膜相连。皮肤粗糙。

身体和四肢灰褐色或绿色,具斑点和大小不等的刺疣;腹面呈橘红色,有黑色斑点。趾间有蹼;雄蟾无声囊。

生活习性

红腹铃蟾的地理分布在欧洲和亚洲东部,从寒温带至热带北缘,呈断裂分布。多栖息于山溪、沼泽及其附近。在繁殖季节进入水塘或泥坑。成蟾行动迟缓,多爬行。当受惊扰或遇敌害攻击时,将头和四肢向背面翘起,显露出醒目的橘红和黑色斑块,作假死状。2~3分钟后恢复原态逃逸。

生长繁殖

红腹铃蟾每年在水中繁殖2~3次,鸣声低沉。铃蟾属成团状产卵60~200枚于植物叶片上,蝌蚪在水中发育;巴蟾则直接产于溪流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