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学院
中华工学院(1990-1997年),于1990年由民间在中华台湾地区新竹创办,为新竹地区首间民办、以工程见长的高教体系学府。
学校介绍
中华工学院成立之后陆续增加许多管理、人文、观光等非理工科系,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1997年改名为中华大学。
创校历史
1987年,15位有志兴学的新竹市地方人士以落实科技教育、增加推广教育管道为宗旨,集资筹设新竹第一所民办大学——中华工学院。这15位出资者,现今被认为是中华工学院的创始人。
同年,在茄湖山成立筹设机构,隔年3月设校申请获准。1990年,中华工学院正式在新竹市郊的东香里茄苳段成立并开始招生,与高雄工学院、长庚医学院、元智大学、大叶大学、华梵大学等,同为台湾解除戒严前后第一批成立的高等学府。
创校时期
中华工学院创校初始便以发展为中型的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并配合新竹市的高科技工业发展的环境及需求,设立了电机工程学、资讯工程、工业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与都市计划等五个学系。首任校长为航太工程学家刘通敏博士。第一届招收215名学生;其中男生206人,女生9人。隔年成立硕士班,第一届招收38人;其中男生37人,女生1人。1992年陆续成立夜间部、推广教育中心,第一届夜间部招收五班共170人。1993年举行了首届硕士班的毕业典礼,也是学校第一次的毕业典礼。1994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颁布《师资培育法》取代《师范教育法》,师资培育机构由原师范校院扩大为各大学校院,于是中华工学院立即开办教育学程。1996年台湾教育管理部门开放大学附设二年制技术学校政策,中华工学院与台湾淡江大学、元智大学、义守等19校率先将二技学系纳入招生,以高教体系丰富的资源及设备吸引技职体系学生就读技术系。)
升级成大学时期
1994年,确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主”的原则,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做了相当程度的松绑。因此众多公私立高等教育学府无不加速发展,前仆后继地投入丰沛的资源进行建设。而中华工学院是新竹市民办大学中,起步较早,最具影响力的学校。自1994年起,中华工学院即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改名大学,并依要求加速建设学校。
同年,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林树获聘为校长,他凭借著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推动中华工学院迈向综合性大学。在此时期,学校的共同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皆获得很大的发展;通识教育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外文系、行政管理系相继成立。至1996年,中华工学院已发展为日、夜间部合计5500余人的大型学院,并于该年举行了第一届运动会;综合一馆、土木馆、体育场、中华湖等设施也于此时完工启用,一所综合大学校园已然成形。1997年,政府审批通过,包含中华工学院在内等九所学院获准改为大学,中华工学院遂更名为中华大学。
组织结构
中华工学院依大学法的规定,设有三处、六室等行政单位。最高组织单位为董事会,职位下设校长统合学校各单位所负责之相关业务:分别设有校务会议、行政会议;以下在行政方面设有秘书长、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图书馆、会计室、人事室及各委员会。在教学体系上,至1996年,共有19个学系及5个硕士班研究所,另设有共同科、夜间部、电子计算机中心、语言中心等单位。
历任院长
1990年8月-1993年7月:刘通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太工程系博士,航太工程学家。
1993年8月-:刘宝钧教授。
1994年2月-1994年7月:沈文叔,史学家,前交通大学主任秘书。
1994年8月-1998年7月:林树,教育学学者,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
院系设置
学校环境
行政大楼
创校时首先兴建的馆楼,1990年竣工启用,是中华工学院开校时期,担负教学
、研究、实验、实习、图书室的综合性建筑物。行政教学大楼由建筑师陈荣村教授设计,是一幢带有中国风的现代建筑,造型中具备中国古典建筑的对称、厚实、严肃等特质,并以出陛、斜屋顶和山墙表达中国建筑的概念,以中国文化的再诠释,来塑造一现代中国大学的建筑型态。建筑物座西向东,左右两翼为演讲厅,在高楼层设计了大面积开窗,并将中国屋顶改为的单脊改为双脊,创造了天窗透光走廊,另一方面仍保持燕尾的意象。现为建筑与规划学院所在。正门大厅悬挂有创校时的匾额“弘道育才”一面。
图书馆大楼
建于茄苳湖山南麓,面对白马湖及学校正门。1992年完工后,图书馆、行政单位、部分科系陆续迁入图书馆大楼。
会议厅
位于鸭仔湖畔,内有大型会议厅、两间会议室,可用于大型会议、研讨会、座谈会、学术发表、专案简报等用途。另外,国际会议厅建筑含有中华工学院唯一的室内运动场。
1994年以后,随着政府对大学政策逐步开放,为了争取改为大学,中华工学院加速建设的脚步,规划兴建综合一馆、综合二馆、综合三馆、综合四馆,并于1996年完成了综合一馆、土木馆、运动场。
综合一馆
中华工学院改大前新建的教学大楼,位置与行政教学大楼相对,1996年六周年校庆落成启用,机械系、资工系、电机系等系所迁入该馆。
宿舍
第一宿舍位于校区西侧,内含学生餐厅,提供中华工学院学生住宿生活的空间。随着系所规模迅速成长,学校需要更多的住宿空间以提供学生充足的生活的环境,遂兴建第二宿舍。第二宿舍与第一宿舍相连,楼高八层,迄今仍为中华大学最高耸的建筑物。2009年分别以校训命名为勤楼、朴楼。
土木馆
中华工学院改大前新建的教学建筑,1996年六周年校庆落成启用,位于运动场东侧,二楼网球场与运动场同高,921大地震受损,原地改建为工程二馆。
图书馆
中华工学院图书馆在开校时即成立,其主要功能在于支援学校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建馆之初,馆舍位于校内行政大楼三楼右侧,当时的藏书量约两万余册。1992年,利用电脑及资讯相关技术进行了图书馆自动化,大幅度地改善了图书馆中的各项作业流程与服务效率。1993年迁馆至行政暨图书资讯大楼六楼,成为一较完整且较具规模的图书馆空间。1997年,中华工学院图书馆随着学校更名为中华大学图书馆。历任馆长为詹武忠、王彦博、李伯超、刘福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