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毕啸南

毕啸南

毕啸南,1988年9月12日出生于山东威海,是著名青年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以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他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点评嘉宾和香港电视台主持人。毕啸南师从我国著名文化学者苗棣教授和于丹教授。他先后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新闻战线》《电视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毕啸南曾专访亨利·基辛格、吴敬琏等各界领袖逾百人,被媒体誉为 “中国最高学历主持人”。

2018年3月,毕啸南出版了个人首部文学作品《活出人生最好的可能》一书。2021年8月,他出版了作品《在你们离开以前》,2023年3月,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作品《生而为人》。2024年6月,毕啸南出版小说《一生何求》。

人物经历

于2013年5月13日在台湾政治大学行政大楼发表演讲——《大时代与小人物:一位大陆青年媒体人的中国梦》,在台引发热议。 

2014年4月应日本顺正学园邀请赴日本演讲《媒介与中国流行新文化》,引发海外关注与热评。 

2014年6月应韩国外国语大学邀请,赴韩国发表《中韩电视综艺节目互动研究》以及《汉语在媒介中的新变化》两场主题演讲。 

2018年5月26日,毕啸南走进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进行了主题为《接受人生的残缺》的演讲。 

2018年7月10日,毕啸南作为《机智过人第一季》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超强检验。

2018年10月19日,知名青年学者、主持人毕啸南受邀在清华大学发表名为《年轻人,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主题演讲,现场座无虚席,200多位清华学子与毕啸南共同探讨、分享,在复杂变动的人生中,年轻人应该如何去把握自我命运。 

社会活动

2018年5月25日,雁行中国公益组织授予毕啸南“雁行中国公益大使”荣誉称号,表彰其多年来为雁行中国公益项目所作出的努力。 

2019年6月26日,中华红丝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黄孟复为知名主持人毕啸南颁发“中华红丝带基金会宣传大使”荣誉聘书,表彰其多年致力于“艾滋病”公益事业的努力与贡献。

人物事件

专访:跨界渐成潮流,文化产业新贵毕啸南浅谈跨界之路

编者按:时代潮流背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巨大涌动。在产业融合与信息交汇的当下,“跨界”与其说是时尚,不如说是各界不得不走的生存之道。“新国九条”出台后,市场化并购重组、行业跨界发展风起云涌,而文化产业由于政策扶持、前景广阔、高投入高回报等特点,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焦点。作为大经济现象,跨界已然广受认可,但对于从业者而言,“跨界”是否能成为一条发展新思路?日前,本网对在文化传媒领域深耕多年、被视为“跨界”新贵的毕啸南进行了专访。

谈跨界:一个立足点+一个同心圆

中国经济网:“跨界”有时会给人造成“术业无专攻”的印象?你如何理解

毕啸南:“身份”是跨界初期最尴尬的问题,不同领域的人需要诉说不同的自己。有次我在台湾演讲,是以学者身份去报告,听众都是台湾传媒界的顶级前辈;而我当时在一家公司任职董事、副总,恰巧在台北市负责公司项目“两岸三地青年戏剧节”,也趁这段时间见了很多艺人谈日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竟然遇到好几位当时听我报告的前辈,他们要么是经纪公司的老板,要么是金牌制作人,几位前辈无一例外的都很惊讶,加之我年纪比较小,我需要反复解释清楚,他们才明白我的工作性质。我最初的职业梦想是主持人,念博士、开公司,都是为夯实学识,增长阅历,后来不断“跨界”,反而方向有些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但注意的是,“界”不能乱跨,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立足点,半径不能超过一个大类别的同心圆,我其实一直还是在传媒文化艺术领域内发展,这个领域内是相通的。

中国经济网:跨界给你的事业带来了哪些具体优势?

毕啸南:上台前做主持人,或者去演讲,聚拢资源的优势就相对大很多,把这些资源和机会拿到项目里,就得到很多经验,通过学术理论总结,又能和实践相得益彰。比如我在几家公司做顾问,上游创意公司可能需要中游广告制作,广告公司需要挑选艺人,而我可以直接把这三家公司链接起来,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就方便容易得多,且是多赢。

我第一部话剧作品《白纸坊太狮》,是2011年北京市文化局首次面向全社会的招标项目,业界私下称为“十大八献礼话剧”。这个项目由于几百万的体量,重要的政治涵义,紧张的时间,我和我的伙伴们又都很年轻,确实机会渺茫。但巧的是我一位朋友,国内著名编剧张高兴,手里正好有一个非常符合该项目的电视剧剧本,硬是被我要了过来改编成了话剧大纲,成了立剧之本。现场答辩时,我核心就是讲当下文化产业环境下本剧的新运作模式。我们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首届研究生,学院要把我们打造成“中国文化产业的黄埔一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理论学习给我提供了很多智慧支撑。加上我平时主持、演讲的经验,现场应对的也还可以,我们最终在全市顶尖戏剧团队中拔得头筹,拿下了这个项目。后来我作为出品人、监制推出的一系列戏剧作品,也都得益于理论、政经、文艺各界的通达。

中国经济网:跨界优势很多,那你认为“跨界”是否是万能的?

毕啸南:当然不是。有的人适合做专业,有的人适合做通才,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跨不好就是一事无成。“跨界”因为“不执着于一事却要纵览天下”的工作特性,一开始甚至会被人嘲笑是投机分子,所以这一定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每步走稳走长远,才能见功效。通才与专才是辩论场上经典的辩题,我打过这个辩题,还拿了个最佳辩手。

谈人脉:功利主义的“有用”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中国经济网:你的很多同事评价你的工作是“做人脉”的,能否具体为我们说说你的“人脉经”?

毕啸南:因为我在很多项目里主要负责资源整合、关系维护等工作,所以大家拿来开玩笑。对于工作来说,人脉资源是必选项。但人脉维护一定不能功利化,能够成为朋友最好,不能也要相互帮助、互利共赢,决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我一般固定每周结识3位优质朋友,也不会多,大部分花销也都花在了人脉维护上。而且到一定时候必须慢慢做减法,因为一方面到一定层级圈子就那么小,谁都是“万事通”,拼的就是人品、实力,资源反而不是最重要;另一方面,你不可能谁都认识,这还需要缘分。我念大学时常去敬老院做志愿者,后来养成了每周都要找两位老人聊聊天的好习惯,他们将几十年、一辈子的经历、悲喜毫无保留的告诉你,坦白讲,这是目前我认为最有用的“人脉”,他们给予我智慧。

中国经济网:你的朋友圈里很多高端人脉是大部分人所渴望且不易维护的,你打交道上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分享?

毕啸南:我的确有很多机缘会结识到一些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前辈,不过我也有很多生活平静却很幸福的朋友,比如在地铁上认识的流浪歌手,来北京打工的建筑工人等等,玩儿的都非常好。

“技巧”我觉得就是“真”,真实、真诚,这句话一点都不虚,接触的人越多、层次越高,对这句话就理解得越深。我经常请一些公众人物或政府领导看我的作品,有媒体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借此宣传,因为这些从来就没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所谓地位名气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一时之事,大家彼此支持,来日方长,得的却是情份。其实结识这些长辈、前辈,更多的是给你一个榜样,帮助我打开视野、格局,借人脉图钱财是一时,图成长是一世。2014年6月,毕啸南刚结束在日本顺正学园及韩国外国语大学的学术访问与演讲。每次国际演讲他都格外用心,用他的话说,“华流在海外影响力实在太小,我在尽一己之力宣扬中华文化,这是公民外交的一部分”。这个懂艺术、有创意、会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把“跨界”玩得有声有色,未来他的跨界版图将会如何发展,值得期待。

2021年8月,晶报记者就新书《在你们离开以前》专访了毕啸南,他表示,这本书的初稿在深圳写作完成,写它不是为了贩卖情绪,消费生死,而是对父母的一份深情告白,是对生命究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一次真诚追问,也是一场关于自我残缺、和解、接纳的治愈之旅。

参演作品

参演舞台作品

常驻嘉宾节目

常驻嘉宾节目

主持作品

主持节目

书籍作品

书籍作品

人物评价

毕啸南是知名青年作家、主持人,他所著的《在你们离开以前》文笔清新隽永,真诚克制,催人泪下。(广州日报 评)

毕啸南是新生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面对时代和命运挑战的发声,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中华儿女 评)

毕啸南帅气、稳重、内敛、智慧。(雁行中国 评)

“他是我最喜欢的年轻一代的作家。毕啸南的文字里满是悲悯的人间。”(演员许晴 评)

“啸南哥总是真切、平等、悲悯地把目光投向每一个从他生命中走过的人。他的新书《生而为人》,我几次掉眼泪。”(运动员朱婷 评)

参考资料

一生何求.豆瓣读书.2024-08-07

用意念让车跑:《机智过人2》预热全民科技节.新浪网.2022-01-10

解密真人秀.豆瓣读书.2018-04-08

专访:跨界渐成潮流 文化产业新贵毕啸南浅谈跨界之路.齐鲁网、中国经济网.2014-07-28

青年作家毕啸南|“人生四处残败,生命依然值得”.百家号.2024-05-26

专访毕啸南:在有限的人生里活出无限可能.百家号.2024-05-26

雁行北交大| 新晋主持欧巴毕啸南来北交啦.微信公众号.2024-05-26

许晴随行笔记.新浪微博.2024-05-26

女排朱婷ZT.新浪微博.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