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赎罪日

赎罪日

赎罪日(Yom Kippur)是犹太教重要的宗教节日,在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即犹太教历7月“提市黎月”的第10日。赎罪日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庄严、最神圣的日子,犹太人设此节日是为了向雅威忏悔、请求宽恕,其主旨就是道歉。赎罪日来源于《旧约圣经》的《利未记》。

古代赎罪日是大祭司祭日,早期以异教方式庆祝,有特定活动。随着时间推移,无意识的罪成主要条件,认罪成中心内容,拉比们在赎罪日注重和谐,并创新祭仪。现代赎罪日,13岁以上的教徒祈祷24小时,有多个仪式,仍有正统派用杀鸡替代杀羊仪式并举行施舍活动。赎罪日因第四次中东战争成为非官方纪念日,增添对死难者的哀悼及对和平的希冀。赎罪日当天犹太教会进行禁食,不吃饭、不喝水、不理发、不洗澡、不工作且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全世界的犹太人会走进会堂。在以色列,这一天所有学校、商店、餐馆、娱乐业、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公共交通全部停止运行。

赎罪日在宗教方面强化了神教信仰观念,推动宗教仪式发展和对经典的解读;在社会方面增强了犹太人民族凝聚力;在个人方面促使自我反思净化,培养谦卑和对雅威的信任。

历史沿革

起源

赎罪日来源于《旧约圣经》的《利未记》,是上帝要犹太人承认自己犯有罪过,并对此表示忏悔的日子。在犹太教历7月“提市黎月”的第10日。最初,飨宴的概念从新年开始到住棚节结束,住棚节之宴在早期构成了主要的净化飨宴。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安排方式发生了变化,特意安排了一天作为赎罪日,这一天被置于一系列飨宴中间。从此,新年成为仅仅是一个准备性的日子,而住棚节飨宴则成为这一系列活动的终点。赎罪日从那时起就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将一年中的某一天单独拿出来,集合起一整年的时刻,让整个团体关注,体现了其在整个祭仪中的特殊地位。

古代赎罪日的祭仪方式

在《圣经》中,赎罪日确切地说只是大祭司的一个祭日。大祭司首先为自己赎罪,然后为祭司们赎罪,最后为整个以色列民族赎罪。早期的《密释纳》记载,古代赎罪日的庆祝活动仍然是以异教节日的方式来进行。年轻男女会到城郊去搞一场婚礼闹剧,这一行为同时也表明了某种道德上的微调,古代以色列人以此改进节日的道德色彩以促进婚姻的顺利实现。女孩子只允许穿白色的亚麻布衣服,目的是不让比较贫穷的女孩子感到羞愧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在当天晚上,整个的人群、整个的民族都会经过大祭司门前,大祭司会举办一场隆重的宴会。这是大祭司必须进行的赎罪祭祀事务中的最后一件,而其高潮就是把替罪羊驱逐到沙漠中去。这种古老的赎罪仪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罪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意识的罪变成祭祀中主要条件。赎罪的最高原则经文“以色列全会众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就必蒙赦免,因为这罪是百姓误犯的。”注入整个祭仪,确定了无意识的罪和宽恕这两个赎罪要素的开端和结局。轻率地违犯律法就会失去得到宽恕的资格,但没有哪一种无意识的罪不曾以宽恕为最终结局。

认罪成为赎罪日仪式的中心内容。《塔木德》记载了关于忏悔应该是私下进行还是在会众中进行的不同观点,最后决定在会众面前施行公开的忏悔。这一决定表明了对上帝宽恕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忏悔类似于惩罚,需要在会众面前施行。公开忏悔消除了神秘主义和祭司们的神秘做法,体现了对善的雅威的公开信任。

拉比们在规范赎罪日时注重人与人、人与上帝的和谐。他们强调如果对人与其同胞之间的关系的过犯也想在赎罪日实现救赎,那过犯者必须首先得到他的同胞的认可。这条律法具有优先权,体现了上帝的救赎同时也是警示人们要彼此和谐。

在祭仪方面出现创新。拉比们改变了《圣经》中神显现时说过的话的语句,将“他不会放过有罪之人”改为“他会净化有罪之人”,这一改变体现了最深刻的怜悯和对人的最热忱的爱,与赎罪日的意义相协调,即赎罪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净化。

现代的赎罪日

按照犹太传统,赎罪日这天13岁以上的教徒要祈祷24小时,会堂里进行晚间仪式、上午仪式、下午仪式、纪念仪式和结束仪式。在赎罪日开始的晚间仪式上,身穿白色旗袍的拉比手捧《托拉》,全体会众面对开启的约柜,诵读深沉悲壮、哀婉动人的《柯尔・尼德拉》祷文;在纪念仪式上,人们诵读怀念已故亲友的祈祷词;在结束仪式上要表达对雅威的希冀与信仰,最后羊角号吹起,意味着上帝已经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过,新的生活由此开始。仍有正统派教徒用杀鸡替代杀羊仪式,在献祭之前要说特定的话。有的地方举行盛大施舍活动,其含义仍然是赎清过去的罪孽,获得精神上的新生。

赎罪日不仅有宗教意义上的赎罪、悔悟,还因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成为非官方纪念日,增添了对死难者的哀悼以及对战争的诅咒和对和平的希冀。

节日时间

赎罪日是犹太教历7月“提市黎月”的第10日,也就是犹太新年之后的第十天。

节日活动

前期准备

赎罪日的前九天,即从新年开始,被视为赎罪日的准备阶段,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过错,为赎罪日的到来做心理准备。

赎罪日当天

禁食与禁行

赎罪日这一天是“禁食日”,人们不吃饭、不喝水、不理发、不洗澡、不工作,并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在以色列,所有学校、商店、餐馆、娱乐业、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公共交通全部停止运行。

祈祷仪式

13岁以上的教徒要祈祷24小时,会堂里全天都进行宗教仪式。

参考资料

替代献祭仪式

在一些地方,仍有正统派教徒用杀鸡来替代历史上杀羊的仪式,通常是男子取公鸡,女子取母鸡。在献祭之前要说:“这是我的替身,这是我的祭品,这鸡将去死,我将幸福长存。”

施舍活动

有的地方还在赎罪日举行盛大的施舍活动,通过给予他人帮助来赎清过去的罪孽,获得精神上的新生。

节日主旨

赎罪日是犹太教最盛大的节日,赎罪日的主旨就是道歉。

价值与影响

宗教

赎罪日强化了一神教信仰和观念,确定了无意识的罪和宽恕这两个关键要素。认罪成为仪式中心内容,人们在会众面前公开忏悔,体现对雅威宽恕的信任和对善的上帝的公开信任。祈祷仪式意义重大,最后的祈祷表达对上帝的祈求和对罪过的坦诚。赎罪日还改变《圣经》经文以适应仪式,强调上帝的属性指向爱,带来人的净化和新生。这一天体现了一神教的实现,标志着人与上帝的特殊关系,只有在上帝面前,人才能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神圣化。赎罪日拯救了一神教纯粹性,明确上帝在赎罪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推动宗教仪式发展完善,促进对宗教经典的解读和发展。

社会

赎罪日被拉比们规范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过犯者需先得到同胞认可才能实现对与同胞关系过犯的救赎,以此警示人们要彼此和谐。赎罪日的施舍活动促进了社会互助与和谐。同时,赎罪日也成为对第四次中东战争死难者的哀悼以及对战争诅咒和和平希冀的非官方纪念日,承载着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它增强了犹太人的民族凝聚力,全世界的犹太人在这一天走进会堂,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总之,赎罪日促进了社会和谐,强调了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过犯者需同胞认可,其施舍活动体现了互助精神,成为非官方纪念日后,又承载着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对和平的希冀。

个人

赎罪日是“禁食日”,对个人来说象征着对雅威的信任和人类自己赎罪的力量。在这一天,人们反思过错、自我惩罚、承担责任,促使个人自我反思和净化,通过自觉惩罚自己以与上帝重归于好,获得精神成长。同时,赎罪日让人重新审视人生价值和意义,实现对人生全部价值的最深刻检视,培养个人谦卑和对上帝的信任,进而影响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相关事件

赎罪日战争

赎罪日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于1973年10月6日犹太教“赎罪日”当天由埃及叙利亚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战争选择在赎罪日是因为此时犹太人实行斋戒,不利于迅速动员,且以色列大选临近分散了民众注意力。埃叙为达成作战突然性,以演习名义征召预备役,频繁举行演习使以色列警惕松懈,埃军作战计划在战斗打响前六小时才下到师一级军官,开战前两小时埃军士兵还在运河里游泳、沙滩上晒衣服制造假象。

战争开始后,埃叙军队从西、北两线同时进攻,以色列陷入被动。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构筑的巴列夫防线被埃军派蛙人分队堵住输油管喷油口,并用高压水枪在沙堤上打出缺口后攻破。以色列由于实行全民兵役制,民众平时接受军事训练,能迅速奔赴战位,加上合理部署很快化被动为主动。战争中炮弹消耗量大,美苏开始分别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紧急补充弹药,使战场成为“美苏新武器的试验场”。1973年10月22日,在联合国调停和美苏干预下,埃及接受停火建议,叙利亚随后也接受停火令,战争结束。

赎罪日,中东安静下来

2024年10月11日日落至12日日落,以色列迎来赎罪日,全国停顿,交通终止,各类场所关闭,犹太人不吃不喝不工作去会堂祈祷忏悔。以色列国防军宣布除非遭袭否则不会发布内容。这可能是中东战场一年来最安静时刻,犹太人虔诚忏悔,不知是否想到加沙和黎巴嫩惨状及反思自身所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在哭墙下忏悔。

参考资料

以色列的节日.央视网.2024-10-12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第四次中东战争如何在节假日突然打响?.澎湃新闻.2024-10-12

《环球时报》答读者问:“赎罪日战争”是怎么回事?.百家号.2024-10-12

以色列迎来最特殊一天,战场突然安静了.百家号.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