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非洲豹

非洲豹

非洲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pardus)是豹的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它的体重在40-90千克之间,时速可达70km。非洲豹的肌肉发达,脖子和头部结实有力。它的头部较小,尾巴较长,四肢短而健壮。尾巴的尖端较粗重,有助于在高速奔跑时保持身体平衡。非洲豹的毛色为黄色,全身布满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较小而密集,背部的斑点较大而密集,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前足有5趾,后足有4趾,爪子呈灰白色,可以伸缩。非洲豹生活在森林、灌丛、湿地和荒漠等各种环境中。它们常常在浓密的树丛、灌丛或岩洞中筑巢。非洲豹是独居的,通常在夜间活动,在白天则在树上或岩洞中休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它们的活动范围较为固定;而在食物缺乏时,它们会游荡数十公里来寻找食物。非洲豹守卫着自己相对固定的领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的大。它们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还会采食甜味的浆果。当食物缺乏时,非洲豹也会在夜晚潜入村屯偷食家禽和家畜。非洲豹目前面临着栖息地逐渐丧失和分割的威胁,因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

外形特征

非洲豹肩高60~70厘米,尾长90厘米,重50~90千克。最高时速可达70km。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常具显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发达。

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玫瑰花形的图案和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丛、荒漠草原等多种环境,从平原到海拔3600米的高山都有分布。它的巢穴比较固定,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

生活习性

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睡觉。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布满花斑的皮毛上,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傍晚出来游窜觅食,直到天明才休息。

非洲豹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捕猎的方法,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很快的速度,当它把食物追的筋疲力尽的时候,它就把猎物扑倒在地,它就会伸出伸缩自如的爪子,用牙齿咬住它的喉咙,猎物的脖子上就会出现两个孔,猎物会马上死亡。但它狩猎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成功的。非洲豹会选择比较容易捕获的猎物。它通过偷窥和伪装来捕获猎物,抓到的时候尽可能的快而且无声无息,它偏爱用树木或白蚁墩为自己寻找有利地点,去观察并计划策略,它们是直觉性的杀手,只要一有动静,它们马上就会开始侦测,捕猎的对象有:猴子、蛇、山羊、绵羊,吃的时候先用牙把皮剥开把骨头咬碎,为了减轻上树的负担,它先吃掉猎物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拖上树,上树之后,它也会保持高度的警惕。

豹是完美的猎手,矫健身材,灵活,奔跑速度快。即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这些是老虎狮子都办不到的,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生境的猫科。豹的猎物主要有鹿、羚羊及野猪,但亦会捕猎灵猫科,猴子,雀鸟,啮齿动物等,甚至腐肉,视乎猎物产地而定。在猎物缺乏时,它也会捕猎家畜,因而发生人豹之间的冲突。和一般猫科动物一样,豹会在密林的掩护下,潜近猎物,并来一个突袭,攻击猎物的颈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

繁殖方式

非洲豹于冬季和春季发情交配妊娠期100天左右,3~4月份产仔,每胎产2~4仔,哺乳期约3个月,初生仔体重550~750克,约10日龄时睁眼,18~24个月能独立生活,幼兽和母兽在一起直到下次发情期。幼兽2、3岁后性成熟。寿命约20年。

亚种分化

非洲豹是豹的亚种之一。

种群现状

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毛皮鲜艳而被大量捕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参考资料

Panthera pardus pardus.catsg.org.2013-08-06

Panthera pardus.The IUCN Red List.201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