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鸿钧
邱鸿钧字伯衡,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西乡。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征募处处长。 1928年11月任军政部军需署营造司司长。 1932年6月25日任中央军事参议院参议。
人物经历
邱鸿钧字伯衡,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西乡一个以教书为业的书香世家。五岁时不幸家父早逝,仅靠母亲骆氏一个人纺织和换工耕种维持生计。八岁开始在骆家祠堂苦读私塾五年,奠定了文化基础,也饱尝了生活之艰辛。
1898年二十岁时来到省城武汉,眼见洋人横行,清朝腐败无能,更是义愤填。
1905年毅然投入了新建陆军黎元洪的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被编入三十一标三营后队充正目。次年晋升为司务长。从此开始了一生漫长、曲折的军旅生涯。
1906年6月,在湖北革命党人领导“运动新军”的思想指导下,由季雨霖带领在武昌高家巷加入了刘静庵主持的“日知会”,从此成为了革命党的一员,开始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1907年“日知会丙午之狱”事件后,经孙武指引秘密逃往南京并考入南京炮队第九标充见司。随后转入江南陆军讲武堂野战炮兵科学习。毕业后充江苏第九标一营大队任一排排长。并由柏文蔚介绍加入林述庆领导的“同盟会”杨子江支部,任军事团干部。
1909年参加了熊成基领导的“太湖秋操起义”。
1911年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奉统帅部之命,由南京驰回鄂垣,投入首义,任湖北军政府参议。汉阳军政分府成立后,任军事科科长(陈果夫等为科员),旋由黄兴任命为阳夏之役炮兵指挥官,与程潜等一道在龟山、汉阳兵工厂一带指挥炮兵作战,英勇抗击清军,进行了殊死战斗。停战后,赴上海投陈士英麾下,任沪军独立炮兵营营长。
1913年3月袁世凯阴谋杀害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黄兴先后发动讨袁,但遭到南京守军第八师师长陈之骥等人的扼杀。在此危难关头,果断同革命党铁血监视团何海鸣、韩恢等人及王英、钟鼎等革命党代表一起,策划了一师和八师官兵起义,赶走了叛逆陈之骥。被何海鸣任命为南京讨袁军临时参谋长,重举讨袁大旗。在北洋军大肆进犯下,与张勋部浴血战斗,在紫金山、雨花台进行了四次残酷的争夺战。历时月余,北洋军占领南京,二次革命失败。遂辗转潜赴日本东京。
1914年初,由蔡济民介绍,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从日本归国后,参加北代、护法革命斗争。先后协助蔡济民讨袁驱逐王占元。随后在闽南地区招讨史谭人凤部任支队司令。
1919年谭军遣散后,在韶安护法军将领方声涛部任陆军第四师四团团长。
1920年转任粤军第一路军第三统领部邦统(副旅长)、统领。
1922年奉中山先生之命率部北代,由粤北经梧州,湘南转战赣州市,并取得节节胜利。
抵达吉安市时,陈炯明在广州市叛变,遂奉命回师乱,由江西遂川返回始兴县,在翁源县遭遇叛军之主力洪兆麟部,以三天三夜之血战,重创数倍于我之敌。
在奉命入赣,转战闽东福州市的战役中,受命为先锋,亲自率领警卫连冲锋在前,一举攻入福州督军李厚基之装备重地“洪山桥兵工厂”,全歼守敌,夺获各类枪械、火炮等数千,大获全胜。
同年,被任命为“东路讨贼军”第三旅旅长。其间,曾力反其军长黄大伟之反叛,挫败其以高官厚禄“招降纳叛”之阴谋。并直电报告统帅部中山先生。
1923年8月17日,中山市先生签署大元帅令,任命为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并曾兼任孙中山警卫团团长。
1924年9月由中山先生任命为潮梅军司令,并指示策动洪兆麟部反正。成功策反后,收编洪部12个营,开赴王华老隆一带整训。
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征募处处长。
1927年6月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由于与右的势力的矛盾,上任不久即辞职,7月任湖北先遣军司令。
1928年11月任军政部军需署营造司司长。
1929年6月25日任汉口特别市公安局局长。后改任湖北水上公安局局长。
1932年6月25日任中央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5年10月任重庆行营中将高参。
1936年任福建省禁烟特派员。
1942年任川、康、滇、黔四省禁烟特派员。
1943年11月3日任振济委员会委员。
1944年7月再任中央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1945年夏抗日战争胜利后,由重庆市返乡湖北武汉。
1946年至解放前为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顾问。
1946年6月“辛亥首义同志会”在武汉成立,当选为理事。
1949年5月7日,中共地下党与之联系,协助“维持真空”。5月16日在武汉迎接解放。后任民革武汉市委委员。由武汉市人民政府聘为“武汉市文史馆馆员”。
1958年因病在汉口家中逝世,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