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席应真

席应真

席应真(公元1301—公元1381),又名席应珍,字心斋,道号子阳子,又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江浙行省平江路常熟市双凤乡沙头(今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人。元末明初江南道教杰出代表之一。

席应真年少时在乡下道院出家,拜师张应玄,法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席应真受道教的优良传统熏陶,对母亲极为孝顺,以温敬友爱之道待人,许多长者和年幼的孩童都很敬爱他。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徐立三兄弟为完成父母信奉真武大帝的愿望,听从席应真的建议将佑圣道院迁移到常熟县李塘。同年三月,席应真因倡议迁建有功,受邀主持常熟李塘佑圣道院。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席应真遵从师傅的遗志,前往郡城姑苏,扩建修缮白鹤观,并担任白鹤观住持之职。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60岁的席应真从苏州白鹤观迁至相城灵应宫。席应真在灵应宫主持二十多年,期间与姚广孝,王蒙、北郭十友等诗文名家交情深厚,并赠其诗词。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席应真逝世,元末明初僧人姚广孝为其撰写墓碑《海虞席先生墓铭》。席应真著有《金稿》一卷和撰写《姑苏志参》,但都已失传。目前顾《元妙观志》中存有席应珍写给周玄真的《周尊师祷雨歌》二首及《赠周元初》诗一首。吴定璋的《七十二峰足征集》收录了三首《赠周元初》的诗,分别为《送清士归故山》《题章复画碧桃》《草》。《石渠宝笈》卷三十九“明姚厚秋林渔隐图”中收有席应珍题画诗一首,目前尚可见者7首。

康熙年间王时敏评价席应真说:精通儒、释、道三家,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照顾了母亲二十几年足见其孝心。

人物生平

早年学道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席应真出生于江浙行省平江路常熟县双凤乡沙头(今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人。席应真祖上三代都是清贫农民,他在年少时就出家,在乡下道院拜师张应玄学习道法,法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席应真博通三教,学习道教的传统法术,包括真丹法,无一不了解。席应真还熟读儒家经典书籍,精通《周易风水》,能够解释典籍中的方术,成为能够通晓各种知识的人。

为人处世

席应真受道教的优良传统熏陶,对母亲极为孝顺,以温敬友爱之道待人,与乡党宗戚保持和谐的关系。席应真母亲在世的时候,平日里母亲的衣食起居都是其亲力亲为,侍奉母亲二十余年。席应真母亲去世多年后,他每次祭拜,都痛哭流涕像母亲刚刚去世一样。席应真的朋友都劝他,已经出家就不要这么伤心了,席应真认为虽然自己已经舍去世俗之爱,专心修道,但世间岂有舍弃孝道成就神仙的。席应真待朋友就向兄弟一样,和睦乡亲,待人接物之际,温温如玉,许多长者和年幼的孩童都很敬爱他。

主持道院

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常熟李塘徐立三兄弟因父母信奉真武大帝,在其父母死后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准备修建寺庙安置真武大帝神像,恰逢江边佑圣道院因江水冲击而有倒塌的风险。席应真建议徐立三兄弟可以将佑圣道院迁移至常熟市东五十里之李塘,迁移也是建院同样可以作为真武大帝栖身之地。同年三月,佑圣道院修建完成,真武大帝神像迁入东边二殿,席应真因倡议迁建有功,主持佑圣道院。

高德基所撰写《平江记事》记载,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席应真的师傅张应玄云游到郡城平江(今苏州)废弃的报恩道院,在松树下歇息时有丹顶鹤来到其身边徘徊久久不离开,张应玄见状准备兴建道观,大檀越施主张世昌捐献观田,由主院道士赵知微、萧玄中等将报恩道院更名白鹤观。不久,张应玄去世后,席应真遵从师傅的遗志,前往郡城姑苏,扩建修缮白鹤观。同年六月十四日,大檀越施主张世昌在于相城府邸去世后,席应真在白鹤观东边建立张世昌祠堂,长久供奉。不久,席应珍出任白鹤观住持之职。席应真与苏州高道周元初(也称玄真),都在苏州白鹤观一起修习道法,席应珍对于这位比自己小的通道颇为赏识,曾写《周尊师祷雨歌》二首及《赠周元初》诗一首赠于周玄真。

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60岁的席应真从苏州白鹤观迁至相城灵应宫。席应真在灵应宫主持二十多年,期间与姚广孝、王蒙、北郭十友等诗文名家交情深厚,并赠其诗词。席应珍精通三教,姚广孝在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吸收道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学识。两人情谊深厚,交往长达二十余年,姚广孝也将席应珍视为“忘形友”。

逝世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席应真逝世,享年八十一岁。席应真逝世后,姚广孝为其写了一首挽诗,来表达对席应真的悼念之情。姚广孝为其所编撰的《海虞席先生墓铭》,后来被收到《逃虚类稿》,《珊瑚木难》中也有记录。明朝朱存理《珊瑚木难》卷六中关于席应真的事迹与《逃虚类稿》中,个别词句的记载不同,或许是更具墓碑复刻而来,对姚广孝的原文有所改动。

主要作品

席应真通晓道、儒、释三家,擅长诗文,著有《金薤稿》一卷和撰写《姑苏志参》,但都已失传。目前从钱谦益《列朝诗集》、顾沅《元妙观志》、吴定璋《七十二峰足征集》等尚可见者7首。顾沅《元妙观志》中存有席应珍写给周玄真的《周尊师祷雨歌》二首及《赠周元初》诗一首。其中《周尊师祷雨歌》二首收入于朱友谅、郑思先同名诗词之后,其诗为:

瑶台法黎士,萧台耸。

缥缈白玉京,空歌协云韶。

灵驾御入景,多士严趋朝。

琅花扬清微,天花雨层霄。

皎皎群胎仙,啸歌杂灵。

前参紫霞盖,后绕青霓旄。

览此孝子诚,赴此仙人招。

阿母炼魂仙,高超谢尘嚣。

控驾不待,飞飞凌泬寥。

置身王母宫,坐看劫石消。

琼佩朝元礼玉坛,

散花天女集云端。

仙人骑骥纷前导,

雅威旌旗俨下观。

黍米珠圆光奕奕,

桂花香冷露溥溥。

空歌奏彻琅风细,

一一飞鸣献顶丹。

吴定璋的《七十二峰足征集》收录了三首《赠周元初》的诗,分别为《送清士归故山》《题章复画碧桃》《草》。《石渠宝笈》卷三十九“明姚德厚秋林渔隐图”中收有席应真题画诗一首,其诗为:“独把长竿江水湄,满船山色映涟漪。羡渠不入非熊梦,千古清风一钓丝。”

人物评价

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姚广孝评价席应真说:坚守自己的想法而不被其他想法影响,因此能够研究儒释家的书,割舍自己所爱之物而不是固执己见,因此能够侍奉亲人的祭祀之事和丧礼,自身纯洁而不是过度自我,因此能够于兄弟宗亲和睦相处,并且因此称他为“有道之士”。

元代中后期吴中道士步云洲评价席应真说:事寡嫂女兄,甚友爱。

清朝康熙王时敏评价席应真说:精通儒、释、道三家,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照顾了母亲二十几年足见其孝心。

清代的宋长白在《柳亭诗话》中评价席应真说:如张宇初、席应真诸人亦可采。

人物争议

姓名争议

关于席应真的名字争议在不同的史书中记载不同。《明史》中记载称姚广孝“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文人王世贞过庭训、王的记载中称为席应真。苏州市史志中记载席应真的事迹《续吴郡志》中所收录的《席应珍传》和姚广孝所著《海虞席先生墓志铭》中都称“席应珍”。元顺帝至元四年所立《常熟州东李塘右(佑)圣道院之记》碑,碑的末尾写着通玄明素弘道法师本院住持席应珍立石。姚德厚画作《秋林渔隐图》,也有后面字体为“席应珍”的诗。

初领道观争议

关于席应真初领道馆的的争议在不同史书中记载不同。清代学者朱彝尊所撰写的《明诗综诗话》不分卷,《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第十六册,及民国年间的《相城小志》中记载席应真主持常熟致道观。正德年间的《姑苏志》中则记载席应真主持常熟普福宫。元顺帝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由平江路常熟知州班惟志撰写、庆元路昌国知州徐敬篆额、杭州路仁和县尹贾策书丹的碑《常熟州东李塘右〔佑〕圣道院之记》,和王汝璋《青崖集》又名《寄佑圣道院席心斋》诗中则称席应真主持李塘佑圣道院。

出家时间  地点的争议

关于席应真的出家时间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不同。在《姑苏志》《吴中人物志》和清代诗人钱谦益的记载中称席应真在没有及冠的时候出家。姚广孝《祭海虞席先生文》,《逃虚类稿》卷四的抄本则称席应真是及冠后出家的。在明代文学家的《快园道古》卷一则称席应真为幼年出家。关于席应真出家地点的争论,迄今为止依旧没有定论。席应真的好友姚广孝含糊道席应真入乡之某院没有具体说明,席应真乡籍所在的双凤乡沙头镇有延真道院,延禧万寿观,普福宫等,由于资料匮乏,让席应真的出家地点问题难以明确。

与姚广孝的关系

关于姚广孝向席应真求学的内容,史书记载不同。《明史》记载称姚广孝向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正德年间《姑苏志》卷五十二则记载姚广孝向席应真学习道法,兵家名言。明代诗人姚士衡在《相城记序》,《相城小志》卷六则记载称姚广孝向席应真学习道法、兵术、易经。清代学者王鏊、张昶则称姚广孝从席应珍处学习兵法、术数、占候等。明代诗人尹守衡所撰写的《明史窃》卷十八则称席应真传授姚广孝兵家名言及兵家用兵之道。姚广孝《访席炼师》和其为席应真所撰写的墓志中,姚广孝将他与席应真的关系定位成“忘形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将此改为“忘形交”。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席应真去世。在《里睦小志》所载班惟志撰《佑圣道院记》碑,碑末载有“通玄明素弘道法师本院住持席应真立石”字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