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鼓浪屿上望金门

鼓浪屿上望金门

《鼓浪屿上望金门》是左河水2006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该诗描写了诗人再次登顶福建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东望与金门岛的隔海风云变幻,心潮激荡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热切期盼与美好愿景。作品首次发表于《诗潮》 2009年第4期,后被当地进行旅游宣传的多类报刊及网络文章引用。

作品原文

鼓浪屿上望金门

(左河水)

曾登岩顶雨潇潇,今望洲浪渐消。

隔岸彼门一咫尺,东风何日助西飘。

作品注释

1、鼓浪屿:英文:Kulangsu,是福建省厦门市下辖的一个卫星岛(行政上属于城市街道)。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

2007年5月鼓浪屿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金门县:即金门岛,是福建省沿海的岛屿县,主要由小金门岛(烈屿)和大金门两座岛屿组成。金门自古属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区管辖,明朝末期是郑成功对抗清朝的基地,曾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1958年爆发八二三炮战,1992年解除戒严,2001年启动金门-厦门市航海线,开始“小三通”。

3、日光岩: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也是瞭望金门岛的最佳之处。

5、浯洲:即金门岛。该岛有“浯洲”、“仙洲”、“金门县”等别名。

6、浪渐消:消,意为在减弱,是一种凋敝貌。《诗话总龟后集》卷四二引宋李献民《云斋广录》:“黄昏几度消消雨,蝉鬓犀梳云欲吐。”此处的“浪渐消”指海峡两岸的风浪处在逐渐消停的状态。喻指海峡两岸关系得到缓和,“九二共识”逐步取代“一边一国论”,特别是2005年4月26日下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率领访问团抵达南京,正式开始其在大陆的“和平之旅”。4月30日,“胡连会”达成五项愿景,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岸的对立状态处于渐消之中。

7、彼门:即金门。因“厦门市”与“金门县”两岸彼此“门对门”,若称厦门为此门,则金门为彼门。

8、咫尺:我国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仿佛对方就在眼前。厦门与金门相隔仅4000米,金门与台湾岛却相距210,000米。所以,此诗将“两门”之距离喻称“一咫尺”。

9、东风:指由东向西刮的风,也就是从台湾方向往大陆移动的风。东风也指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唐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因此,东风即是和暖之风。

10、西飘:诗的字面物象表达是,从地理上写彼门(金门岛)往西飘向祖国大陆,但岛屿是台风吹不动的。诗的意象为希望台湾人民能借“胡连会”的东风,全面向大陆靠拢,和平地走向两岸的统一,携手实现华族的伟大复兴。

创作背景

2006年夏,诗人第三次来到厦门市,应朋友之邀又到鼓浪屿登日光岩。他的前次(第二次)来到这里是1997年,那时是参加一个由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主办的中国建设银行营业部的工作交流会。

时隔达10年之久的2006年,诗人因一项经贸活动第三次来到厦门,此时,海峡两岸的关系已得到缓和,并成功地举行了“胡连会”: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会谈后国共两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这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首次举行会谈,是一次历史性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逢此时,诗人站在鼓浪屿日光岩远望金门岛及其海面,回想起海峡两岸的风云变幻,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晚上他回到宾馆,提笔写下了《鼓浪屿上望金门》。因为诗中的内容曾经为国际新闻的热点,发表后也被一些 文章引用。

作品译文

曾在1997年登上日光岩,那时的海峡风起云涌雨潇潇;

2006年的今夏再次登岩远望,已雨停风细、浪低涛小。

厦门市金门县彼此门对门,仅为近水之隔,犹如咫尺之遥;

“胡连会”的东风何时助推台湾西靠大陆,实现两岸统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