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雨燕属

雨燕属

雨燕属,Apus,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雨燕目雨燕科中的一个属。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雨燕分布广泛,有些种类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是著名的候鸟,有些则是热带地区的留鸟。雨燕属有7个物种。有些种类如普通雨燕分布广泛,比较常见,甚至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也常能见到。

形态特征

它们的体形比较纤小,两性相似,体羽大多为黑色或黑褐色;嘴形宽阔而平扁,先端稍向下曲,嘴裂很深,雨燕的上嘴没有缺刻,没有嘴须;雨燕的翅膀上有十枚长的初级飞羽和一组短的次级飞羽。狭长的镰刀形翅膀决定了它们的飞行模式,使之可以快速地扇翅飞行,而更重要的是让它们在滑翔时可以节省大量的能量。这种翅膀构造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雨燕科相对较为缓慢的飞行代谢以及较低的胸-体重比,因为这样的翅膀不需要特别强大的胸肌。因基本生活在空中,雨燕不习惯飞落到地面。事实上,翼长与腿长的高比例决定了它们很难从地面起飞。

但尽管如此,雨燕小巧的足其实力量惊人,它们锋利的爪能够很好地抓持在垂直面上(接触过雨燕的人会深有体会)。其他的适应性特征还包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很高,使它们在低氧条件下(即高空中)能够优化氧的输送。此外,这种飞行专家的喙很短,力量相对较弱,但张嘴很大,使雨燕科可以在飞行中轻松地捕捉飞虫。

栖息环境

雨燕属的学名“Apus”很形象,这一希腊语的意思为“没有脚的鸟”。雨燕的突出特征是腿很短、翅特别长。雨燕的身影和声音对都市居民而言都不陌生。有些种类,如欧洲普通雨燕,经常将巢筑于大城市的建筑物上或建筑物内。使用这些人工巢址对雨燕来说司空见惯,但并不是它们唯一的选择。在欧亚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巢筑在建筑物和空心树内。虽然在英国,几乎没有记录表明这种常见的鸟在“天然”巢址繁殖,但在欧洲其他地方的原始森林,如在波兰保留下来的原始森林(尤其是比亚洛威查森林),雨燕科的巢被发现筑于高处的断树枝洞里及腐朽的老树树干中。白腰雨燕,有白色斑纹,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留鸟

生活习性

喜欢结群,一边在空中迅速地飞行,一边捕食昆虫。具有很强的飞翔力,但足短,固不善于行走,它们能够攀岩,并大多筑巢于悬崖峭壁的缝隙中,或较深的屋檐和树洞中。人们见到的雨燕几乎总是在飞翔,并且似乎飞得很快。其实,它们在觅食时为了看清猎物并在飞行中捕获,不会飞得过快,否则会增加捕食的难度。但在炫耀时,雨燕科确实会飞得非常快,而且常常利用风向来迅速地掠过地面。

普通雨燕经常在空中过夜。人们通过从飞机和滑翔机上观察以及用雷达定期跟踪,发现这些鸟在夜晚原本该找个巢栖息的时候却长时间逗留在空中。它们很可能除了繁殖就根本不回陆地,这意味着一些幼鸟从某个夏末开始会飞后直至两年后的夏天才首次着陆在某个潜在的巢址上,这期间它们需要不间断飞行500,000公里!

雨燕的巢系由黏性的唾液黏合细枝、芽、苔藓植物和羽毛而成。巢筑在洞壁上或烟囱的内壁、岩缝、空心树内。雨燕科每产1~6个(通常2~3个)白色卵。在食物缺乏时,蛋和幼雏都可以降到接近环境的温度,减缓其发育以节省食源。幼鸟留在窝内或守在窝旁6~10周,时间的长短大都取决于食物供给。幼鸟羽毛长成像成鸟后,即能熟练地飞行。

分布范围

世界性分布,除两极、智利南部、阿根廷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部地区未见分布外,几乎遍布全球。

繁殖方式

卵生,雨燕通常以草和唾液营巢,每窝产2枚左右纯白无斑的卵。人们对部分温带候鸟种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雨燕科寿命颇长,对繁殖地和配偶都很忠诚。由于即使在它们经常繁殖的地区,空中食物大量存在的时间也只有12~14周,故雨燕的繁殖不得不速战速决。如普通雨燕于5月初来到英国开始繁殖,7月底便离开。通常雄鸟先行抵达,占据巢址;如今它们的巢址几乎均在屋顶上。雨燕会衔来一些巢材,在日后产卵的地方用唾液粘合起来筑起巢。早成雏出生的前几天由亲鸟轮流喂食,亲鸟给它们带来的是“食团”,为存储在亲鸟喉部的昆虫咀嚼物,最重1.7克,可包含一千多只昆虫和蜘蛛。在晴好的天气,亲鸟每隔半小时左右喂食一次,一天可喂给雏鸟30~40克食物。在这种理想条件下,雏鸟最短的留巢期约为五周;而倘若天气变恶劣,则可延长至八周。群体繁殖会使数十对普通雨燕在同一个屋顶营巢,或更为常见的,在相邻的建筑物上繁殖。普通雨燕的雏鸟在出生后第一年很少返回繁殖地,并且直至第三年或第四年才开始繁殖。未成年的普通雨燕会在仲夏炫耀时形成大的群体,不断发出阵阵尖叫声,并常常极为兴奋地飞到有鸟繁殖的巢址上空,给那些鸟造成很大的干扰。

所属亚种

小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华南亚种、普通楼燕、普通楼燕北京亚种、白腰雨燕、白腰雨燕华南亚种、白腰雨燕指名亚种

生存模式

由于雨燕科依靠捕食飞虫为生,因此它们必须在气温能够保持足够数量的昆虫在空中飞行的地区过冬。于是,当它们在温带的分布区天气转冷时,大部分种类都纷纷向南撤退。如普通雨燕英国迁徙至东非过冬,这样的长途迁徙对雨燕而言不在话下。在所有陆地鸟类中,雨燕在空中是最游刃有余的;它们即使不迁徙,每天觅食都会飞上数百公里。在实验中,处于繁殖期的高山雨燕成功地在三天内飞越1620公里返回营巢地;而另一只刚刚会飞的普通雨燕幼鸟同样在三天内从英国飞抵西班牙马德里

种群现状

雨燕科面临着数种威胁。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其中一些种类觅食区域的缩小;而许多地区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严重削减了它们的猎物――昆虫的分布范围和数量。不过,积极的一面是,部分因为这种自然栖息地的丧失,许多种类已然适应了人工环境中的现成巢址,以致有数种雨燕如今已很少再使用自然巢址。然而,这些种类几乎完全依赖于在人工建筑物上营巢(已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带来了问题,因为人类在翻新楼顶时很少会考虑到鸟类因素。故有待人们广泛采取对雨燕科有利的建筑物管理措施,以避免使它们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饮食习性

所有雨燕都专食昆虫和蜘蛛,并主要在空中捕获。人们通过分析它们的胃内成份、排泄物、回吐物、咀嚼物来研究它们的饮食,结果发现,雨燕最主要的猎物是膜翅目蜜蜂属、黄蜂和蚂蚁、双翅目苍蝇、半翅目的臭虫鞘翅目甲虫

下属物种

• 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J. E. Gray,)

• 普通雨燕:Apus apus(Linnaeus,)

• 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Latham,)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