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何新华

何新华

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求学经过

1986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毕业,获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

1982年山东工业大学电机系计算机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8年1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从事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工作;1998年10月晋升为副研究员;

2005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2001年起担任世界经济统计分析研究室主任;2009年担任宏观经济分析与统计研究室主任;

2010-2011年担任世界经济统计与应用研究室主任。

1982年7月-1997年12月:在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从事人口预测与人口计划研究。1989年1月晋升为工程师,1997年1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2012年7-8月:芬兰央行转轨经济研究所(BOFIT)访问学者。

2007年11-12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访问学者。

2006年11-12月:香港金融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开发顾问。

2003年1-5月:英国伦敦大学Queen Mary经济系访问学者。

1992年3-4月:瑞典国家统计局访问学者。

1989年8-10月:泰国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访问学者。

1985年1月-1986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1986年获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课题

课题及科研

2012-201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G20主要经济体短期GDP和CPI走势预测”

2009-2014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统计重点学科建设。

2007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关于政府消费核算的若干问题”。

2006年至2010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课题:“世界经济模型与数据库”。结项评级“优秀”。

2006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关于FDI存量与利润率的统计问题”。

2005年1-6月:主持国际投资机构与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合作项目“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之子课题“从统计数据看中原地区与世界经济”。

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主持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开发与应用”。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结项评级“优”。

2002年至2004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B类课题:“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项评级“优秀”。

2002年至2007年:主持世界经济统计重点学科建设。

2002年至2004年: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战捷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A类课题:“中国人口政策评估”。

2000年6月至2000年9月:主持财政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0年6月至2000年9月:主持外经贸部十五规划课题“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主要特征和指标分析”。

2000年至2001年:主持美国福特基金资助课题“中国企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数量分析”。

2000年:主持世界经济数据库开发设计工作。

1998年: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陈秀英主持的北京市统计局招标课题“北京与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对比分析”。

学术论文

\u003eHe, Xinhua, “The intermediation role of Hong Kong in China’s trade development,” forthcoming in Sarah Y. Tong Eds.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in Asi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Qin, Duo and Xinhua He,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Aggregate Financial Shocks External to the Chinese Economy,” BOFIT Discussion Papers

He, Xinhua, Duo Qin and Yimeng Liu,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s: A comparison of China today against recent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Japan, Germany, Singapore and Taiwan,”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udies, 10(3)247-266, 201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No.667, July 2010,

秦朵、何新华:“大缓和时期发达国家的低通胀受益于全球化的新证据”,《金融研究》,2011年10月。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1101,2011年9月

Qin, Duo and Xinhua He, “Globalisation Effect on Inflation in the Great Moderation Era: New Evidence from G10 Countries,“ (August 25, 2011). Available at

Qin, Duo and Xinhua He,” Is the Chinese Currency Substantially Misaligned to Warrant Further Appreciation?”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s, No 2010-8. Feb. 2010,

何新华:“正确理解CPI之争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3月,第3-13页,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1003,2010年12月

何新华:“失业率统计数据不具有国际可比性”,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1—复苏、问题与前景》,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第266-281页。

He, Xinhua, “Noteworthy Discrepancies in China’s GDP Accounting,” China \u0026 World Economy

秦朵、何新华:“人民币失衡的测度: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及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10年第7期,第3-24页。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1001,2010年2月,\u003e。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1—复苏、问题与前景》,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第43-66页。

何新华、秦朵、刘一萌:“有关汇率失衡的比较研究——日元、德国马克、新加坡元、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比较”,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1002,2010年6月。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1—复苏、问题与前景》,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第67-90页。

何新华:“中国需警惕高通货膨胀突现”,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0—危机、对策与效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3月,第45-57页。

何新华:“中国近来上调出口退税率效果分析”,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0—危机、对策与效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3月,第58-74页。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0903,2009年8月

何新华:“关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一点思考”,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0—危机、对策与效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3月,第173-185页。

何新华:“关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分析—基于MCM_QEM模型的启示”,载于《世界经济解读》2009年4月

何新华、高瞻:“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0802,2008年4月,《世界经济调研》,2009年6月。

何新华、李宁:“美国经济危机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间贸易结构变动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0901,2008年12月《世界经济调研》,2009年6月。

Qin, Duo, Marie Anne Cagas, Geoffrey Ducaes, Xinhua He, Rui Liu and Shiguo Liu, “Effects of income inequality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Presented at EcoMod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Istanbul, July 2005.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何新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载《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9-10期,第34-37页。

何新华:“宏观应用计量经济学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于李向阳主编:《世界经济前沿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第459-478页。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0701,2007年11月

Qin, Duo, Marie Anne Cagas, Geoffrey Ducanes, Xinhua He, Rui Liu, Shiguo Liu, Nedelyn Magtibay-Ramos and Pilipinas Quising,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the Chinese economy,” Economic Modelling, Vol. 24, Issue 5, September

He, Xinhua, and Yongfu Cao, “Understanding High Saving Rate in China,” China \u0026 World Economy

何新华:“中国香港在内地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评析”,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3-4期,第54-57页。

He, Xinhua, An Evaluation of the Intermediation Role of Hong Kong in Chinese Foreign Trade, HKIMR (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何新华、曹永福:“解析中国高储蓄”,载于何帆张斌主编:《寻找内外平衡的发展战略——未来10年的中国和全球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322-332页。

何新华:“中国价格指数间的关系研究”,载于《世界经济》,2006年4月,第31-36页。

何新华:“关于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之经济计量学分析”,载于《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年第1期,第37-42页。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1-12期, 第58-61页。

Qin, Duo, Marie Ann Cagas,Pilipinas F. Quising, Xinhua He, “How Much Does Fixed Investment Driv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C?”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 28, Issue 7, 2006, PagesPresented at EcoMod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Istanbul, July 2005;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Working paper No. 545,

He, Xinhua, “Aggregate Business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UK,”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27, Issue 6, Pages733-742. Presented at EcoMod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Istanbul, July 2005.

何新华:“我国价格形成机制及未来走势分析”,在2005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主办的”经济政策模拟及中国‘十一五’规划国际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

何新华:“中国GDP的构成分析”,载于《远东中文经济评论》(新加坡),2005年第4期,第43-48页。

何新华:“渐进式升值在短期内对就业产生的压力最小”,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3-4月,第23-25页;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F10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5年第5期;以“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为题被收入经济发展论坛工作论文FED

何新华:“利息率上调与人民币升值,哪种政策更可取”,载于王洛林、李向阳主编《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Qin, Duo, Pilipinas Quising, Xinhua He and Shiguo Liu, “Modeling monetary transmission and policy in China,”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何新华:“升值优于加息”,载于《国际贸易》,2004年11月,第52-55页。被收入余永定何帆主编的《中国经济的夏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4月,第221-241页。

He, Xinhua and Duo Qin, “Aggregate investment in China: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Vol.

He, Xinhua, Haiying Wu, Shiguo Liu and Ling Wang, “China_QEM, A Quarterly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China,” presented at EcoMod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cy Modeling, Paris, July 2004,

何新华:“外部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之量化分析”, 载于王洛林、李向阳主编《世界经济分析与预测》2003-2004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第251-261页。

何新华、吴海英、刘仕国:“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载于《世界经济》,2003年第11期,第13-20页。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F10《国民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获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何新华、吴海英、刘仕国:“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运行仅存在短期负面效应”,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期,第21-23页。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F62《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5期。

何新华、战捷、肖振禹:“关于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影响因素的分析”,载于郑功成、郑宇硕主编《全球化下的劳工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6月,第538-564页。以“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为题纳入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工作论文

何新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成本的最小化研究”,载于《世界经济》,2001年第2期,第3-13页;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编《跨世纪考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第266-290页;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C41《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6期。获2003年度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

何新华、王玲:“比拼经济实力——对外经济贸易强国主要特征和指标分析研究”,载于《国际贸易》,2000年第12期,第14-18页。

何新华:“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新变动”,载于《统计研究》,1999年第2期,第12-13页。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F104《统计学、经济数学方法》1999年第3期。

何新华:“从国际收支状况看东亚金融危机的必然性”,载于《世界经济》,1998年第10期,第25-27页。

何新华、陈秀英:“经济预测方法简析及其应用”,载于 《世界经济》,1998年第5期。

研究报告

何新华:“WTO等重要国际组织工作论文存在缺陷”,《专供信息》,2012年第119期。

何新华:“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1—复苏、问题与前景》,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第21-39页。

何新华:“基于MCM_QEM模型的主要国家(地区)宏观经济预测”,载于王洛林、张宇燕主编:《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何新华:“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载于何新华、刘仕国等著《世界经济解读:2010—危机、对策与效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3月,第20-41页。

何新华、秦朵、刘一萌:“实证研究结果否定了‘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的论点”,《专供信息》,2010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三等奖

何新华、秦朵:“从实际有效汇率看当前人民币并没有被低估”,《专供信息》,2010年第29期。

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

何新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分析”,《世界经济调研》2009年6月。

何新华:“国际金融统计新进展” ,载石小玉主编《世界经济统计新进展》(2002-2008),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2月。

何新华:“人口与住房普查统计新进展”,载石小玉主编《世界经济统计新进展》(2002-2008),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2月。

何新华、曹永福:“关于政府消费核算的若干问题”,国情调研报告,交本所科研处。

何新华、曹永福:“关于FDI存量与利润率的统计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室工作论文DSWP200801,2007年1月

He, Xinhua, Haiying Wu, Yongfu Cao and Rui Liu, “A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May 2005.

He, Xinhua et al , “The PRC Model,” Oct. 2004.

He, Xinhua et al, “The Updated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PRC,” Oct. 2004.

He, Xinhu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of China: 美洲葡萄 Report,” Dec. 2003.

何新华、战捷、肖振禹:“关于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数量分析”,2001年8月。

何新华、王玲:“对外经济贸易强国的主要特征和指标分析研究”,2001年2月。

何新华等:“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2000年9月。

陈秀英、何新华:“北京与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对比分析”,1999年9月。

著作

何新华:《多国(地区)宏观经济季度模型MCM_QE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11月。

何新华、吴海英、曹永福、刘睿著:《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_QE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5月。2011年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何新华著:《成本效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材,1999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