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灾害
寒潮灾害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快速向南移动所导致的一种自然灾害。这种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急剧降温、大风和冰雪天气。寒潮及其引起的风暴、霜冻、2008年中国雪灾、冰凌等灾害会对农业、交通、电力、航运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
定义与分类
在中国,只有当冷空气入侵后,当地的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至少10℃,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时,才会被定义为寒潮。如果未能达到这些标准,则被称为强冷空气或普通冷空气。寒潮不仅会导致气温骤降,还常常伴随降雨、大风和霜冻,从而对农业、畜牧业、渔业及交通运输等领域造成损害。冷空气活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气温的变化幅度,即过程降温(日平均气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和温度负距平(冷空气影响期间的日平均最低气温与其所在的旬的多年平均气温之差)。中国的寒潮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的4月。根据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寒潮可分为三个等级。此外,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不同地区的冷空气活动情况,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30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观测站,划分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又名黄淮海地区)、长江区和华南区五个区域。如果某个区域内超过三分之二的站点记录到了冷空气活动,那么就会认为该区域发生了冷空气活动,并以其大多数站点的冷空气活动强度作为该区域的冷空气活动强度。同时,还将冷空气分为全国类、北方类和南方类三种类型。当一次冷空气影响到2-5个区域时(如果是2个区域,其中必须包括长江区或北方区),则将其归类为全国类;如果只影响到北方2-3个区域,则归类为北方类;而如果只影响到长江区或南方区,则归类为南方类。
影响范围
其东西长度可达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但其厚度一般只有二三千米。寒潮的移动速度为每小时几万米,与火车的速度差不多。影响中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一条是西路。这是影响中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地区西部南下,进入中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中国西南地区。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国一带,经过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中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中国东部沿海一带。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很强,次数也不算多。
参考资料
寒潮的定义.中国气象局.2024-11-15
寒潮的定义及预警发布标准.国家应急广播.2024-11-15
寒潮影响及其范围.中国气象科普网.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