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女才子书

女才子书

《女才子书》是清代鸳湖烟水散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名《女才子》《女才子集》《闺秀佳话》《美人书》《情史续传》等,完成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序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刊刻出版当在康熙初年。该书版本繁多,完本当为12卷,内含正传12篇,附传3篇,是一部以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集,记叙了明代及明清之际十七个美人、才女的故事。该书用浅近文言写成,在体制、体裁、笔法等方面较广泛地接受了前代传奇小说、文言小说及话本小说的影响。

内容简介

《女才子书》中的故事包括卷一小青、卷二杨碧秋、卷三张小莲、卷四崔淑、卷五张香、卷六陈霞如、卷七卢云卿、卷八郝湘娥、卷九王琰、卷十谢彩、卷十一郑玉姬、卷十二宋琬等。这些故事记叙了明代及明清之际十七个美人、才女的生活和爱情经历,展现了作者对女性才情的赞美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创作背景

清代通俗小说市场主体的才子佳人小说,着力表现才子佳人的才情婉转,风流蕴籍,加之故事主人公的“才子”身份与“才子书”的提法暗合,坊间书商也竞相以才子书相标举,用才子书为之冠名儿成常例,如天花藏主人创作或批评的作品《玉娇梨》和《平山冷燕》,按主人公人数又分别被称作“三才子书”和“四才子书”。而烟水散人的《女才子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创作产生的。

人物介绍

冯小青

见卷一。本名玄玄,明历昌间扬州人。明末清初不少作家写过她的故事。小青夙根颖异,娇美绝伦,因其母为女塾师,自小得以相随就学,能诗,善音律,多才多艺。向往美满的婚姻,却被买卖婚姻抛进一夫多妻制的囚笼之中。十六岁时,其母贪图厚聘,将其远嫁给杭州市豪公子冯生为妾。因讳同姓,只以小青称。冯庸俗不堪,二人之间没有情爱。冯妻骄悍嫉妒,对她百般折磨,囚之于孤山别业,不令与冯相见。只有冯的亲戚杨夫人同情他,劝她改嫁。她因身不由主,改嫁亦未必如愿,未许。每日只是以泪洗面,满腔幽怨悲愤,寄情于诗:“瘦影自怜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在极度孤独中,《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曾引起她极大的共鸣:“人间亦有痴如我,伤心岂独一小青!”郁郁成疾,死时仅十八岁。

【杨碧秋】

见卷二。名滑,字碧秋,文中均以字称。绍兴市人。父为秀才,母亦工吟咏。她受家庭陶冶,能诗善画,且姿态幽妍,亭亭玉立。其父将她嫁给谢茂才,谢被人诱惑,嫖妓赌博,不只将家中田产卖尽,还把她的嫁妆偷去典当。她一再苦劝,谢全不听;她不敢怨怒,只叹命苦。谢父发现后毒打了谢。谢遂病死,年仅二十六。谢死前劝她另嫁,谢父怜她年青,亦持此议。她恪守礼教,声称“生为谢家妇,死为谢家鬼”,否则有死而已。谢同窗蒋云甫为谋取碧秋,于谢生前曾借给他银子五十两,此时遣人逼讨,本息计九十余两。谢父无力偿还,只好劝她曲从。她不得已而应允,将子过继给邻家,暗把衫袄裙裤用双线密缝,携半股花剪上轿。至蒋家后,蒋欲凌逼,她便以剪自。救活后,蒋将她转卖给县丞康尔吉。康母敬其贞烈,将她送到尼庵,从此陪伴古佛孤灯。二十余年后,其子长成,中进士,寻访至庵,母子团圆。

【张小莲】

见卷三。明万历崇祯南京市人。容色倩丽,诗词隽逸,多才多情。其父身居要职。爱如掌上明珠,久为择婚,一时无当意者,故年十八尚未许人。邻家士子朱正色向其父请教诗文,她于屏后见朱姿字如玉,谈吐从容,诗思泉涌,是个才子,心甚爱慕,只恨一堵高隔,难通情意。朱亦慕她才貌,当牡丹花开时,知她留连花下,隔墙吟诗相挑。她也与之唱和,后通过贴身婢女,不时传递诗柬,感情日深。当七夕之夜,感叹“天上相逢,人间寂寞”,忧思成疾,得婢女帮助,与意中人私相结合。朱一再请人向其父求婚,遭拒绝。其父曾被诬陷,得家宰某公解救。小莲示意求此张家恩公为谋,婚事始成。二人婚后情浓意洽,诗词唱和。后同日而卒,合葬牡丹花下。家人时见二人现身墓畔,直至明亡始不见,花亦枯死。

作品特色

主题思想

烟水散人塑造这些有才能、有作为的女性形象,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抨击,与“女子无才便是德”背道而驰。烟水散人说把宋琬选入书中就是因为她有才,与德比起来他更看重的是才华,并肯定女子的才华,对传统的妇德观念提出挑战。作品对女性才德的赞美是建立在作家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之上的,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和冲决的先声。此外,烟水散人在《女才子书卷首》中还强调了“才”比“色”更为重要:“美人艳处,白十三岁以至于二十三,只有十年颜色。譬如花之初放,芳菲妖媚,全在此际。过此则如花之盛开,非不烂漫,而零谢随之矣。”因此烟水散人在写美人之才时不厌其烦地把女才子写的诗作附上来凸显女子之才。

传统贞节观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女子从一而终,包括女了未嫁守夫和嫁后夫死守节。明清时期是贞节观对女性禁最为严厉的时期。烟水散人继承了明末清初小说的教化思想,将贞节之妇杨碧秋列为第二篇,可见他对于像杨碧秋那样的贞节女子是赞赏的,但是也不排斥和否定那些有远见能识才了的所谓“失节”女子,如宋琬、卢云卿。她们主动追求才子,向往自由恋爱、大胆追求幸福,冲破社会伦理设定的制度。烟水散人选取她们作为主人公并不因她们的失节而舍弃,读者看到对于当时贞节观念的变通,不像前代严厉苛刻的违背人性的贞节观,这不能不说是当时贞节观念的进步。这进一步印证了烟水散人生活的时代,弘扬女子之才是主流,相比较而言失节就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这些勇敢的女子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在表达以情抗礼的主题时,爱情的力量超越了一切,自然也就超越了狭隘的贞节观念。同时大众对于贞节观是持宽松的理解态度的,像卢云卿与才子幽会不但不被父母、婆家人看不起,反而婆家人为没能早为寡妇寻求如意郎君而自责,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大悖逆,说明传统的贞节观到这时已经出现松动,失去了它以往的约束力。

艺术特色

《女才子书》作为文言短篇小说集,在叙事体式上借鉴了传记体的结构特点,而文言小说记传本来就脱胎于史书记传。《史记》开创的人物列传的结构模式是这样的:第一,开头多是“XX者,X地人也,性如何”的固定模式;第二,中问叙述不同寻常的事件;第三,人物的结局;第四,结尾是评论。而《女才子书》为才女立传,也借鉴了这种结构,但是与《史记》略有差别的是《女才子书》中在写人物之前多了评论性的开头语:“烟水散人曰:予尝……”,烟水散人的观点是在文章一开始就表明了,而《史记》是在篇末表明作者的观点的,《女才子书》作者先对要所写的女了作评价并且表明观点,给读者说明才女的特色,为才女立传的动机、目的,例如,“人皆逐艳,予独重情。白非情深千古,岂能事绝一时。……此予不能忘情于白下之小莲。……乃为之歌曰:牡丹开兮月流光,怀美人兮莫能忘,舒我豪兮垂而芳。集张小莲为第三”(卷三张小莲篇)。作者的观点十分明显,对小莲重情的赞美,把她放到第三篇的理由作者阐述得十分清楚。再如,卷一小青篇,篇首有引言:“雪庐主人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湘君女了也,因想轮结还现女子身而为小青。小青求知己于世人,不得,而问之水中之影。……”下来又是作者烟水散人的话语:“红颜薄命,自古皆然。……予尝于雨窗之下,读其诗而为之抚掌称幸,夫司马迁不被腐刑,则《史记》可以不作。姬若得其所归,则已合欢金屋,调笑鸳房,又何能苦思抒怨,而有零珠残玉,如十二章之诗,至今历历犹在人口而问耶!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芳徽莫忘,彤管无愧。集小青为第一。”把小青选入篇中,作者的理由叙述十分充分,小青是才女、艳女、怨女集一身的女子,她悲惨的命运是作者十分同情的,她是千古年来才女悲剧的第一人,作者发出“红颜薄命”的感慨。篇首首先引用了当时作家的评论,其他篇目每一篇都有“烟水散人曰:……”这样的话语,交代把这些女性入集的缘由,作者的爱憎、褒贬态度。接着讲述女洪汛涛事迹,故事叙述结束之后,后面引了当时著名作家的评论,评语内容多是对女才子的人品、故事结尾、烟水散人行文风格、评论家的感受等方面做一评价。

《女才子书》的语言简洁、精雅。《女才子书》中人物所写的诗作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这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之一。从这些诗作之中可见女才子的“才”、心境、性格。她们的诗作往往是有感而发,短小精悍。在很多时候烟水散人刻画的女才子形象主要通过人物所写的诗作来展现。作品中诗作往往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面反光镜。诗作短短数字,把人物复杂的、不易描绘的内心表达得深刻、感人。如卷一小青篇,文中关于小青的诗:“冷雨幽窗不可怜,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问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她的诗作把她哀苦、凄清的心境,对于命运悲苦的感叹表露无疑。通过二十八个字很好的刻画了那个悲观、敏感的小青。再看这一句:“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直到现在这两句诗依然被人们用来表达哀婉的深情,就是这么短小精悍的语言却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共鸣。“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问并蒂莲。”小青之志气高洁,犹如“蒂莲”,她的心愿表露得恳切、悠长,让人感动。篇中这样的诗词很多。

出版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代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乾隆十五年(1750)大德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1847)味根斋藏板本;清凤鸣堂刊本。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199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明清艳情小说精选系列”排印大德堂刊本,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大德堂刊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