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跷功

跷功

戏曲技巧之一,跷功是戏曲中特有的表演技能,演员穿上特制的跷鞋模仿小脚女性,仅用脚趾承重。清代秦腔演员魏长生到北京,引进跷功(即脚上绑木质小脚,模拟缠足行走),更成为花旦表演中的特技。近世善演花旦的名宿,当属京剧“四大名旦”中“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以及创成“筱派”的筱翠花(本名于连泉)二位。

基本介绍

跷功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戏曲紧密相关。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政府开始禁止女性登台表演,女性角色由男性反串,男性演员通过练习跷功来模仿女性的步态。在某些剧目中,跷功被用以表现女性的性特征,如《战宛城》中饰演邹氏的演员需要露出跷脚,表现寡居的邹氏思春。跷功的练习过程几乎如同缠足一样痛苦,长期练习会导致脚部变形。

晚清时期,女演员开始公开登台表演,到民国初年,中国女性已开始放足,但演员仍需从幼时开始练习跷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跷功表演已经绝迹。然而,近年来,有些女性旦角演员开始重新练习跷功,2004年有剧团在表演清代题材的剧目时恢复这种表演,全场女性角色穿跷,但进行这种表演同样可能导致演员脚部受伤、变形。

现在还有毕谷云常秋月等一些演员能演。踩跷早年在许多剧种中都很盛行,并涌现出不少以踩跷擅长的演员,像京剧名旦小翠花、川剧名旦阳友鹤等,都对踩跷有深厚功力。尤其是蒲剧著名旦角王存才,幼年学习踩跷,平时常在腿上绑着铁瓦、沙袋,踩着跷跟着戏班赶路,练就了一套绝技。他在演出《挂画》一剧时,足登高跷,能在太师椅的寸把宽的扶手上,一跃而上,稳稳地站在扶手上面,甚至单足独立,纹丝不动,其惊人技艺,不仅同行中有口皆碑,而且观众百看不厌。旧时在山西省民间曾流传“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误了秋收大夏,不误存才《挂画》”等谚语,可见其在群众中影响之深。

参考资料